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84927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 郦道元(导学案) 执教者: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 肖云教材分析1.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所选诗文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见课本第六单元单元说明)2. 三峡是一篇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为学生今后学习山水游记打下基础。3.三峡为讲读课文,本文通过抓住三峡的山和水的特点进行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深入品味,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掌握了翻译的方法,从而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文言基础。2.三峡

2、写景精炼优美,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去品味自然之美,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体会语言的精妙。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重视朗读训练,读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能借助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3)学习写景方法,体会语言的精妙。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学习写景的方法。3.情感目标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学习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品味作品的语言美,体会作品的意境。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

3、意图 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郦道元来欣赏三峡的山和水的美。2.教师板书: 三山 峡 水学生参与话题,引导学生说出“山”和“水”。1. 由“峡”字的字义导入课文,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任务。2. 为全文的整体板书作铺垫。 二、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1. 这是一篇文言文,学好它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我们已经把课本注释中的拼音标注在课本上了,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好,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

4、读书效果。(强调“裳”的读音古人穿的遮蔽下身的衣裙,木兰诗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着我旧时裳。)2. 文言文要读出韵律美要注意什么?节奏。读出节奏要注意以下这三个要求: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出四字词语的节拍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课件逐一显示。我们以第三段为例,集体朗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韵律美。3.教师点评:文言韵味逐渐出来了。相信后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会读得越来越好。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重点字词,并及时纠正读音。2. 老师示范朗读重点句子的节奏停顿,学生跟读。. 学生集体朗读第三段。1. 检测学生的自学能力,扫清字词障碍。2. 读好重点句子和段落的节奏,初步感受文言句式的韵律美。3. 教师

5、的适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三、译读感知文言内容1. 在诵读声中,三峡的美景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学好古文还要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感知课文内容,老师这里有两个提示: 看文下注释;翻译六字口诀:“留、删、补、换、调、变”。此外老师还补充了一些课文中没有注释的重点词语,我们一起来记一记。2.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两个提示译读课文,实在不会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也可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3.有哪些句子翻译有困难?4.解决了同学们的疑惑,老师来考一考你们,看看以下句子你能够准确翻译了吗?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6、涧肃。5. 译读完课文后,我们是不是对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有了更深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还是通过读的方式来感受三峡,咱们来分角色朗读。男孩子活泼大方,就读第一、二段;女孩子温柔可爱,就读第三、四段。我读标题和作者吧,同学们接着我的读。1.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重点词语释义的笔记。2.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学生提出翻译有困难的句子,老师答疑解惑。4.学生根据老师所教的翻译六字口诀:“留、删、补、换、调、变”翻译重点句子。5.学生分角色朗读。1. 为方便学生在短时间能疏通文意,对于超出现阶段学生理解而书中又没有给注释的词语,老师直接给出了词语的准确解释,如“自非”“或”“虽”等词

7、语。2. 检验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营造互助互学的氛围。3.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精神,师生合作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对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作强调。5.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四、品读感受文言语言魅力1. 三峡的作者是谁? 郦道元何许人也?郦道元不仅是个地理学家,他也是一个文学家。明代朱之臣曾有这样的评价:“郦氏每于景色,只一二字点缀,最工,其笔其韵,未易追也。”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色,只需用一两个字点缀,最是精妙,这样的手法这样的韵味,是后人很能超越的。 比如,在描写山中,作者郦道元用了这个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

8、日”“隐”“蔽”最为精妙,它们的解释是遮蔽,以天和日来衬托出山的高峻。(手法,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学习古文的第三步品读感受文言语言魅力,你认为文中哪些字词最打动你,找一找,说一说。学生自行品读。2. 四人一小组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 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1. 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老师所作的示范独立思考问题,在课文作批注。2. 小组讨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句中的“曦月”写得好,通过特定时间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三峡山的高大巍峨,让我联想起杜甫的那句“阴阳割昏晓”。“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的“连”,它是相连的意思,这个字传神地突出山的连绵不断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疾”是快

9、的意思,这里作者不直接写水,而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的夏天江水汹涌湍急的特点。1. 简介作者及文学常识。并教会学生分析句中重点字词的方法,授之以渔。2. 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功能,通过比较、品味,加深对语意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美句的欣赏能力,体会写景的精妙。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五、小结写景手法 六、总结全文内容 七、归纳写景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八、布置作业3. 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进一步感受文言语言的魅力。根据学生的品析,板书:山连绵、高峻;水湍急、清澈、凄婉。 老师根据板书小结郦道元写景手法:大笔点染。就是通过就是用一两个字渲染烘托其景物的特点,表现景物的神韵。老

10、师在原有的板书基础上画出甲骨文字:山和水。作者郦道元抓住山和水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板书:热爱今天学习了一篇经典的写景文言文三峡,我们掌握了一些写景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回顾1.拓展阅读:余秋雨三峡;2.对比阅读:比较两篇三峡的异同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中的“素”“绿”“清”“影”写出了春冬季节水的清澈,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秀丽极了。“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句子中“凄”“哀”写出了猿猴声音凄凉哀婉,给三峡秋天增添一份独特的情境。3.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作笔记。学生作笔记。学生作答。1.读准字音和节奏;2.借助注释准确翻译

11、课文;3.品析文言语言魅力。学生课后完成。3. 以品促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语言的精妙。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文章的写景方法。通过形象的板书设计,学生加强了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归纳写景文言文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山水游记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这篇文言文同时也开启了初中阶段山水游记的学习篇章。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类写景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我设置了以下的学习目标:重视朗读训练,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体会语言的精妙。注重朗读。“读”这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以不同方式的朗读来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读环节,学生大声自由读,读

12、准文言字音和句式节奏,在诵读声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三峡的美景;译读环节,学生边读边译,分角色朗读,男生声音雄厚,适合朗读雄伟巍峨的山和汹涌湍急的夏水。女生声音清亮,适合朗读秀丽的春冬之景和凄婉的秋之景。品读环节,以读促品,以品促读,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境和写景语言的精妙。疏通文意。三峡的语言并非明白如话,为方便学生在短时间能疏通文意,对于超出现阶段学生理解而书中又没有给注释的词语,我直接给出了词语的准确解释,如“自非”“或”“虽”等。并指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自主翻译课文:一是借助文下注释;二是翻译六字口诀:留、删、补、换、调、变。在学生翻译有困难的句子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勾连。如“哀转久绝”中的“绝”译为消失,我会引导学生回忆杜甫的石壕吏中“夜久语声绝”。在师生共同翻译中,我特别强调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倒装句式、互文修辞的句式等,教给学生打通古今,悟得文言学习的规律。品味语言。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词语的欣赏上。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引用明代学者朱之臣对郦道元评价的句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发掘精美的文辞,去领会文章的意境。再而我举个例子进行示范,让学生在品析方法上有抓手,有路可循,有效提高学生对美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