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83921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过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爱莲说 周敦颐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名言脍炙人口,当你品读时,心中是否闪现出一位清高豪迈、洁身自好的学者?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被人们称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的周敦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爱莲说,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接着,展示关于莲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熟悉作者,了解文体 1、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

2、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2、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本文题目爱莲说中的“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录音朗读,读准字音 听录音朗读过程中的要求:1、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2、用笔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标注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蕃( fn) 淤(y ) 濯(zhu ) 涟(lin ) 蔓(mn ) 亵(xi ) 噫(y )鲜(xin ) 予(y )四、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3、疏通文意 活动一:(1) 、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3) 将不会翻译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讨论,还不会的保留在 班级讨论。 注:(要求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1、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蕃( 多)李唐(唐朝 ) 濯(洗)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染(沾染 )蔓(长蔓)枝 (长枝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 )隐逸者(隐士) 噫( 叹词 ,唉)菊之爱(爱菊) 鲜(少 ) 宜(应当 )2、 疏通文意(附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

4、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人有几个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五、精读课文,品析语句,领悟内涵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最后同桌归纳.然后举手回答,教师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指导语:课文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写别人爱菊、

5、爱牡丹都是为了引入正题.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莲花的?(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 找出文中描写莲的句子?从哪些方面分别体现了莲怎样 的品质?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吗? 明确(描写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1)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妖媚,洁净,朴实。(高洁、质扑)(2)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正直)(3) 香气:香远益清 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清 香)(4)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为人独立, 令人敬重不敢玩弄。(清高) 明确:不

6、仅仅是在赞美莲;作者写莲花,是君子的写照,更 是作者心志和人格的写照。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2.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 度?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 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 陶渊明来正面衬托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 (刘禹锡曾有诗云: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也 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

7、高洁品质,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明确: 写“菊”写“牡丹”都是为了衬托“莲”,写“菊”为 正 衬,写“牡丹”为反衬,在衬托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 品格,从而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3、在文中作者对莲、菊、牡丹的评价如何?态度怎样? 明确: 莲花君子 予独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菊花隐逸者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富贵者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分析: (1)赞美莲花: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 落, 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 世却能永葆高

8、洁本色,十分难得。 (2)叹惋菊花: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 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 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 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3)鄙弃牡丹: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 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未免有些庸俗。 六、总结 作者以“莲”自喻,托物言志,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7、 作业 请根据你的积累,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趣,要求用上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