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47683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客之冷暖人生——吴贤姿《信客》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客之冷暖人生 信客教学设计潮阳实验学校 吴贤姿【课文品读】 信客之冷暖人生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们,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消失的是一种职业,不会绝迹的是一种精神。作为一种职业,一种生存的技能,信客遭遇了城乡人情冷暖,承受了太多的苦痛,身心疲惫。但是人生并不仅仅为生存而活着,生活本就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颜色,信客用自己的诚信精神一份暖色调涂抹着属于自己生活的色彩。一、职业之“冷”作为一种职业,一份生存的工作,信客承受了太多的“苦”。在长途跋涉中,经过风尘苦旅,信客终其一生拥有的只有穷愁潦倒,只有病痛的折磨。他所承受的是身体上的跋涉之苦、贫困之苦和病痛之苦。但是

2、,更为“苦”的是心理上所承受的城乡的人情冷暖。“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信客背负着使命,诚实地传达着城市传来的种种消息,但是他的付出却遭受质疑,怀疑在这个过程中信客的种种行为,除了委屈,除了将这份委屈默默藏在内心,除了流几身汗,陪许多罪,他别无他法。“那位同乡下不了台,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信客原本是书信的输送者,是诚信的传递者,但是同乡为了掩饰自己的丑陋,却诬陷了信客。信客

3、在震天一吼“这是你老婆的信”后,还是选择了维护同乡的信誉,选择默默将苦水往心里倒。二、精神之“暖”“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老信客一句朴实的话语就道出了信客的本质所在。 为了践行这个准则,“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声辩不清”,“满脸凄伤”两个神态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老信客内心的这份深深的自责、哀痛,以至于他选择了用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这手正是当初裁下那窄窄的红绸的手。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年轻信客承载了老信客所付托的重担,开始行走在他艰难凶险的诚信旅途中。不管是通报噩耗中所遭受的辱骂质疑还是传达家信时惨遭的诬陷,他都用自己的任劳任怨、待人宽

4、容默默承载着,默默践行着自己作为一个“信客”所应当承当的重担。这份重担以“信”为核心。信客坚守着人性最初的那份美好。从老信客到年轻信客,信客之“信”在于情节设计上的诚信的继承。文章重在写年轻信客,却总在不经意间勾画几笔写老信客。明暗线相结合,一边写年轻信客,一边写老信客。年轻信客继承了老信客的职业,更是继承了老信客的“信”,并始终以信待人。最后文章以两个人的合葬结束全文,也暗示了诚信的传承。信客让诚信、宽容的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屈辱与坚守不断传承与发展。这篇散文不仅让读者读出了人性的美好,更让我们读出在社会进程中人们的诚信道德的衰微。一种人的命运诠释了一个社会的悲哀。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时

5、代的窗口,这更是一个文人对社会的一份良心。通过文字,余秋雨展现了一个社会诚信文化缺失的图卷,呼唤着诚信文化的回归。“冷”是寒冷、饥饿和黑暗,“暖”是顽强的生命力和他们内心坚守的那一份美好的人性。用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的话说,“冷暖人生”讲述的是生存与生活的故事。关于信客,如果仅就生存而言,他们是“冷”的,他们遭受了太多的苦;但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他们是“暖”的,他们坚守了那一份诚信,那一份人性的美好。【教学设计】教学创意信客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的一篇,通过信客这一人物来表达余秋雨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于文化的思考。所以,借助冷暖人生节目访谈,设置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作者文化思索,是此

6、课最高追求。故此课设计以字词为突破口,在体味信客“苦”的基础上,以“信”为核心解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学目标 1.感知信客所遭受的“苦”。2.品读信客诚信的美好人性。3.探究信客背后折射出来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1.感知信客所遭受的“苦”。2.品读信客诚信的美好人性。教学难点探究信客背后折射出来的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朗读品析法、探究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教学板块:第一板块:访谈导趣,导语导读第二板块:记者采访,整体感知第三板块:信客专访,对比阅读第四板块:访后聚焦,资料助读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 访谈导趣,导语导读 1.导入:冷暖人生,凤凰卫视一档人物专题访谈类节目,其

7、宗旨是找寻社会当中有“故事”的人,通过个人生活与生存的故事展现社会的风貌,以一种不同的视角,留下一份“民间档案”。这一期,要做的人物专访是“信客”。2.读导语“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们,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 主问题:导语中 “而”字表转折,“却,但是”的意思,串接起两个分句,一边是“消失”,一边是“没有绝迹、不会绝迹”。这两个分句矛盾吗?生畅所欲言,师总结: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消失的是一种职业,不会绝迹的是一种精神。资料助读:信客职业介绍:信客,送信的人。这一职业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由于通讯尚未普及,因此城乡之间的联系工作就由信客承担。

8、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余秋雨文化散文了解:(播放视频文化苦旅)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活动二 记者采访,整体感知记者采访:默读课文了解信客这一职业,记者采访环节,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这个职业吗?为什么?预设:1.不会选择信客这一职业。原因是太“苦”了。其“苦”表现在:信客之身“苦”(抓关键字词: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等):跋涉之苦、贫困之苦和病痛之苦。信客之心“苦”(抓主要事件:通报噩耗、传递家书等):委屈

9、之苦、诬蔑之苦、孤独之苦。2.会选择信客这一职业。原因是信客彰显并坚守了人性的美好。活动三 信客专访,对比阅读信客专访:精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的57段和第三部分的24段。对比阅读:两件事情通报噩耗、传递家书家属/同乡和信客不同角色的不同表现。1.说读活动:找出这两部分中对待同一件事情,家属/同乡和信客的不同表现,用下面的这个句式说话:来到死者的家里通报噩耗的时候,家属会 ,信客只能 。走进都市的房子传递家书的时候,同乡会 ,信客只能 。参考示例:(1)来到死者的家里通报噩耗的时候, 家属会嚎啕大哭,会猝然昏厥。 家属会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 家

10、属会射出疑惑的利剑。 家属会提出各种使他无从回答的诘问。 信客只能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信客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信客只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 信客只能流几身汗,陪许多罪,最后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2)走进都市的房子传递家书的时候, 同乡会故意装作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么人。 同乡会下不了台,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 同乡会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 信客只能进退两难,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信客只能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 信客只能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

11、蒙受阴影。2.品读活动:品读第二件事,也就是第三部分的24段,分别说说这几句话写得好,好在哪里?示例:(1)同乡会故意装作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么人。“故意”、“装”写出了发了财的同乡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丑陋行径;“厉声质问”写出了同乡“贼喊捉贼”的语气之重,责难之深。(2)同乡会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狠狠”写出了同乡的不留情面,从而衬托出信客所遭受的冤枉之深。“打”、“扭送”这两个动作描写写出了信客这条道路的艰险。(3)信客只能进退两难,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进退两难”、“犹豫再三”写出了信客在得知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外一个女人同居了的

12、事实后,对于要不要把这封同乡老婆寄的信拿出来的犹豫不决,从而表现出信客的心地之善良,懂得为别人考虑。(4)信客只能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在蒙受了巨大的冤枉、委屈之后,信客反而从同乡的角度出发,将委屈默默地藏在心底,仅仅只是为了维护同乡的声誉。“只能”唯一能够的意思,写出了信客的别无选择,更写出了信客内心的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总结:信客,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们,作为 的人们,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补充词语,学生积累词语:坚忍不拔、任劳任怨、诚实守信、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无私奉献、忍气吞声、不辞劳苦、勤勤恳恳、宽以待人等。3.演读活动:演读第二件事,也就是

13、第三部分的24段,男女生分角色演读,男生扮演同乡,女生扮演信客。指导朗读:读出同乡的蛮横无理,读出信客的坚忍宽容。活动四 访后聚焦,资料助读访后聚焦:“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信客,作为这样子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通过信客的人生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份思考。预设:用意在于诠释信客以“诚信”为核心点的美好人性;用意在于思考社会诚信文化的缺失;用意在于呼唤诚信道德的回归等等。总结:1.播放视频:余秋雨对文化价值的解读:中国文化的价值是传播温暖善良。2.“冷”是寒冷、饥饿和黑暗,“暖”是顽强的生命力和他们内心坚守的那一份美好的人性。用主持人陈晓楠的话说,冷暖人生讲述的是

14、生存与生活的故事。关于信客,如果仅就生存而言,他们是“冷”的,他们遭受了太多的苦;但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他们是“暖”的,他们坚守了那一份诚信,那一份人性的美好。附课文内容:信客(余秋雨)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困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

15、做手脚。这一下着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老信客申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回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