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7589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研究和思考行政管理专科2009级 王成国浙江省桐庐县林业局 摘要在分析桐庐县搞活收入分配制度及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践经验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我县开展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原则、难点及对策建议。关键词事业单位; 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分配;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设计科学、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事业单位职工积极性的调动,而且关系到公共事业长远发展和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所聘任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

2、、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位等级,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制度设计框架为两部分:一是基础性绩效工资,二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则由政府部门核定总量到单位,由单位自主进行绩效搞活分配。可以说,基础性绩效工资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了工资保障性功能的延伸和补充,而奖励性绩效工资才是真正用来体现“绩效”的激励搞活项目。目前,除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外,其它大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实施绩效工资。

3、本文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研究和探索,对于更好地实现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更好地指导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地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我县事业单位搞活收入分配制度的实践和经验我县在搞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根据“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实践,并创新了多种分配形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留住、引进人才,促进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都为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1我县事业单位搞活收入分配制度的实践2.1.1搞活津贴分配阶段

4、1996年初,根据九三工改建立的津贴(活工资)制度,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教育、卫生、文化、农业、房管等五大系统进行津贴分配试点。同年底在总结试点单位基本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桐庐县事业单位津贴实施意见,对津贴实施的指导思想、比例确定、基本原则、方案制订、基本做法、考核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政策上促进了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工作。2.1.2深化内部分配阶段随着我县事业单位创收能力的提高,单位对加大内部搞活分配力度也有迫切要求。为此,1998年5月,作为全县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出台了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具体对改革原则、实行分类管理、改革的形式、配

5、套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为工资总量管理、推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办法、实行档案工资管理与搞活分配相分离等内部分配办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据。2.1.3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阶段2000年12月出台了桐庐县事业单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实现途径,确立各种生产要素在收益中的分配权,如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提取科技成果转让费或成果转化新增利润的一定比例重奖有关人员等。另外,允许单位主要经营者试行年薪制、对关键岗位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试行协议工资、对突出贡献人遇给予重奖等等,使我县事业单位内部搞活分配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2.2搞活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2.2.1

6、在宏观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对单位工资总量的调控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特别是在一些非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发多少、怎么发、钱从哪里来基本上由单位自己说了算,政府部门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2.2.2在微观管理上,搞活分配力度参差不齐搞活内部分配的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那些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或比较容易进行量化考核的单位,如医院、学校等。而很多单位往往因认识不到位,或领导存在为难情绪,平均分配现象还较严重。从内部分配的办法看,往往更注重的是职务、工作年限等指标,没有把实际岗位、业绩、效益作为主要分配要素来考虑,平均有余、效率不足。2.2.3深化搞活分配缺乏其他配套政策支撑人事工作

7、中的一些矛盾问题往往会在兑现工资待遇时体现出来。目前,和深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其它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如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没有完成;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搞活分配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三、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践经验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先行一步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已实施到位。从总体成效来看,不仅加大了教师工资的保障力度,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具体到某一个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领导认为自主分配权变小了,“绩效工资并不绩效”;而对一些原来收入分配较平均的单位,则带来了如何体现绩效

8、差异的矛盾压力。探索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步其它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也提供了帮助和指导。总结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3.1必须把握好公共政策导向和单位搞活分配力度之间的关系各事业单位受经济效益好差、领导改革意识强弱等因素影响,对奖励性绩效工资这个自主分配的“蛋糕”大小需求各不相同。在设置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总的绩效工资份额的大小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单位内部搞活分配力度大小的历史,也要考虑到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导向。如义务教育学校的宏观政策导向是均衡

9、教育均衡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改革导向是公共卫生服务等等,只有妥善处理好公共政策导向和单位搞活分配力度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绩效工资的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激励机制。 3.2必须把握好行业指导与单位自主分配之间的关系对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在尊重单位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行业性的指导。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及指导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单位之间的盲目攀比,保持系统内各单位间的相对平衡,确保绩效工资稳慎推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机制调控,实现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特别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公益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3.3必须把握好不同类型岗位

10、之间的绩效关系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工勤岗位三大类,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应从单位的主体岗位出发,向重点岗位、艰苦岗位适当倾斜,努力平衡好这三类岗位的绩效关系。从义务教育学校的实施情况来看,一些学校由于事前未经过充分酝酿,没有适当地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导致分配方案在教职工大会上屡次通不过,给工作带来了被动。四、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思考奖励性绩效工资是现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中最活的部分,最能激发单位活力和个人潜能,但同时也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所在,需要凝聚政府各职能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事业单位本身的集体智慧,还需要广大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响应和

11、热情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通过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达到激励与和谐的有效统一。针对我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现状,就如何实施好奖励性绩效工资提出如下建议对策。4.1必须坚持五条原则4.1.1坚持酬绩相符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提倡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来激发职工的个人绩效,进而提升单位公共事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因此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必须与职工的工作业绩和绩效相挂钩,体现出业绩与报酬的对称性。4.1.2坚持严格考核原则要科学、合理制定两个层面的考核体系,即行业主管部门对单位的考核、单位对职工个人的考核,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兑现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4.1.3坚持公平透明原则

12、职工对单位分配制度的认同感,不仅仅取决于单位收入水平的高低,更大程度还在于收入分配是否公平透明。因此,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各个环节,务必坚持公平透明,不仅要做到单位内部的公平,也要兼顾到同系统单位之间的外部公平,使实施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作。4.1.4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过程,应该吸收广大职工、群众代表和专家的共同参与,真正使单位的整体“绩效”符合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变化,使职工的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很好地捆绑在一起,让这项改革得到职工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4.1.5坚持创新完善的原则要确立事业单位自身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单位充分的自主权,既要利用过去搞活分配办法的

13、成功经验,也要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各种切合自身特点的分配形式,完善灵各种活多样的分配办法。4.2破解两个难点4.2.1难点之一: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涉及到三个问题:其一,是单位绩效总量的核定,如何体现单位作为一个组织的绩效性。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其整体业绩很难通过利润、税收等经济指标来量化考核,其更多的是注重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及服务,而要对这些作出准确的量化评价很难。其二,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整个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过小,不足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过大,又会挤占作为生活保障补充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的份额,影响到了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其三,是如何采取科学的核定方

14、式,以有利于单位搞活内部分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破解思路:1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进程。事业单位涉及各行各业,情况非常复杂,传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矛盾日显突出,必须进行分级分类改革。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分类,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目标和要求,根据不同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核定、调控办法。2科学建立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体系。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应当体现事业单位以公共性为主,经济性为辅的特殊属性。通过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体系,来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事业单位实现社会公益目标的程度,并以此作为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对评估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价,对社会干

15、预效果的考察和研究。而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产品是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其评估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很难像企业一样可以选择利润这样的指标来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绩效评估的好的做法和理论,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3科学确定总量的核定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核定给单位后,最终由单位搞活内部分配,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恰当的核定方式,避免职工产生“单位是拿自己的钱奖励自己”的误解。我们认为,在同一地区,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应相对统一,职能部门通过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额度,来调控单位整个绩效工资的总量,从而使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能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4.2.2难点

16、之二:绩效考核问题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约束、激励、指导、帮助全体职工,并有效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以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及服务为主要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想通过一套较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及模型,对职工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工作态度等进行的综合评价并体现在收入分配中有相当的难度。以上问题的破解思路如下:1树立对绩效的正确认识。事业单位应遵循各自行业的内在要求,凸现其独特的公益价值。否则,就会导致单位私益膨胀、公益凋零,这方面,我们在教育、卫生事业产业化改革走了弯路,产生了教育乱收费、医院大处方的现象。所以,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前,要让单位和广大职工清楚的认识“绩效”对于事业单位的真正内涵,以避免在错误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考核体系,违背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最根本的初衷。2夯实绩效考核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