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7587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石油工作者呕心沥血的辛勤耕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今天,世界正在迈向新世纪,中国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走向21世纪的中国石油工业将如何继承以往成功的基本经验,大踏步地迈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迎接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开创第二次大业,再造新的辉煌,这是值得石油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仅谈以下几点认识。一、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它具体反映在对中国是不是贫油国;中国石油工业依靠发展人造油,还是依靠发展天然油;陆相地质能否找到石油

2、、能否找到大油田;年产一亿吨原油产量能否保持得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上。这些不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了解的渐进过程。但是,40多年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证明:中国石油工作者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始终都充满着积极的、坚定的信心,并为之百折不挠地进行拼搏奋斗,这是中国石油工业能够发展到这样宏大的规模、并自立于世界石油大国之列的一条重要原因。在迈向新世纪之际,我们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认识,这对于石油工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个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之上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我国陆上和海域共有沉积盆

3、地500多个,沉积盆地面积约670万平方公里,沉积岩体积约2200万立方公里。根据最近石油研究部门对150个沉积盆地进行的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预测石油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38.04万亿立方米。到1997年,我国累计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90.68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分别占油气资源量的20.3%和4.5%,探明程度还很低,尤其是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我们将大力发展的新领域。根据世界石油勘探规律,在找出资源量的20%以前,都是石油快速增长的时期。预计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的15年内,我国石油工业仍处在发展和上升时期。从基本地质条件与我国相近的美国情况看,美国国土面

4、积936万平方公里,沉积盆地面积约830万平方公里,沉积岩体积约2101万立方公里,预测石油资源量约1130亿吨。但1992年美国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是我国的6倍,探明的天然气可采储量是我国的47倍,大大地超过了我们。虽然两国的工业基础不同,投入勘探开发的时间和工作量也不同。但是,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石油工业尚处在年青时期,对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充满信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在看到中国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石油地质十分复杂的一面。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的影响,在古老基底张裂后发育起来形成了一批拉张型断陷盆地;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向北

5、推挤的影响,产生多次造山运动而形成了一批挤压型的内陆沉积盆地和山前带的逆掩推复结构;中部地区受西部挤压和东部拉张的双重作用,剪切形变而成一批过渡型的沉积盆地。这些多种类型的盆地,决定了中国石油地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规律。特别像我国东部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的断陷-凹陷阶段。这种构造发展史上断陷交替的活动,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内多层系含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使这一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都集聚在比较复杂的圈闭之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已发现的各种类型的二级构造带约250多个,这些构造带又被众多的正断层切割成许多断块,一个局部构造有时可以达到几条到几十条断层。此外,我国

6、含油盆地主要为陆相沉积,储层的物性以中、低渗透为主。根据我国第二次油气资源的评价,全国低渗透油资源量有210.7亿吨;重油资源量有198.7亿吨,两项合计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43.5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的双重特性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我们看不到前者,就会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前景缺乏足够的信心,就会束缚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难以开拓发展石油工业的新局面;如果我们看不到后者,就会在战术上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失之于疏,难以真正把石油工业搞上去。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有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还要依靠科技的进步,转化这一对矛盾

7、,使我国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现实的产能。 二、对辩证唯物主义在石油工业建设上指导作用的认识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石油工业正在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第二次大业,向更为复杂的油气藏进军。在这样的形势下,更需要我们发扬石油工业“两论起家“的优良传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去认识和解决勘探开发中更为复杂的问题。石油工业是一门探索性非常强的工业,它具有与其他工业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它的工作对象是不能直观的。对于深埋地下几米的油气藏,它只能依赖于大量的实践,依赖于对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分析和研究,逐步地去认识和接近这个不见面的工作对象。它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世界

8、观、认识论和思维方法作指导,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具体运用于工业建设,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中的一大成功实践,也是中国石油工业40多年发展历史中的一条极为重要和宝贵的经验。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在具体工作中,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是最简单、最省气力的;而讲求辩证唯物主义是要下苦功的。在石油工业这样一门探索性非常强、非常艰辛的实践工作中,如果不愿下苦功,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当中去。1958年3月,四川蓬莱、南充、龙女寺三口探井相继出油,给当时找油心切的石油工作者以极大的兴奋,4月份立即调集大批队伍和设备入川会战,在18

9、个地区和构造上钻探石油。由于当时石油工业刚起步,经验不足,技术落后,对四川这样复杂的地质条件估计不足,加上大跃进的背景下头脑比较热,把三口井出油的现象当作事物的本质,结果探井成功率不高,会战效果不理想,1959年3月会战队伍陆续撤回。当时对四川石油会战,石油工业部党组总结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教训,即/一口井高产不等于井井都能高产,一时高产不等于长期高产,一口井出油不等于拿下一个油田;油田开发必须立足于搞清地下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开发方案,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0。随后,又提出了/一切经过试验0的唯物辩证观点,通过建立生产试验区,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客观地质实际,尽量避免把现象当本质

10、的错误发生。由于这次总结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因此,对后来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整个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其中走过的弯路和受过的挫折,带有规律性的一个问题,就是把认识过程中的一些现象问题当作了事物的本质,因此碰了钉子,受了挫折。今天,我们面临着油田开发中、后期更为复杂的问题,勘探的对象也越来越复杂,继续发扬石油工业/两论起家0的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导革命的指南,也是指导建设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石油工业的实践相结合曾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今天,它仍将是我们再创中国石油工业辉煌的巨大推动力。

11、三、对石油储采比例的认识当前,我国石油工业储采比例不高,这是关系到石油工业生产结构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如何来认识和掌握石油工业的储采比例,这是指导石油工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与年产量的比例是反映石油工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石油工业的合理发展速度,所以向来为各个方面所关注。石油工业的储采比例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指标。石油是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四重属性的特殊商品,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因此,石油工业的储采比例是受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以及地质条件等诸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反映。同时,它还要受经济规律

12、的制约。因此,我们要掌握一个比较合理的储采比例,就不能不从多因素来加以考虑。1974年,我国根据当时国民经济和外交的需要,决定将当时石油工业部保留的战略后备储量松辽盆地的剌嘛甸油田投入开发,这标志着我国探明石油储量的全面启用。此后,全国石油生产迅速发展,1978年突破了年产石油1亿吨大关,不仅有力支援了我国国民经济和外交工作的发展,而且也带来了石油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在19741994年全国石油年产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比例一直处在1B191B13之间呈波浪式向前发展,以较低的储采比,保持了石油生产长时期的持续增长势头。从世界上来看,美国自1923年石油产量达到1亿吨,1943年达到2亿吨,197

13、2年突破4亿吨以来,储采比例基本保持在1B10左右,最高年份也没有超过1B16。可见较低的储采比例也可以促进石油工业较快的发展。世界上石油储采比例最高的国家是科威特,储采比例高达1B158。这主要是具有不可比拟的石油地质条件。储采比例比较低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等,他们大约都在1B10左右。从这些发达国家对石油储采比例控制普遍不高的情况可以看出,经济规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到经营活动中的资本金必须尽快实现增值。石油储量作为石油企业的主要资本,它必须较快运行起来,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增强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从实践看,这样做使石油生产相对得到了较好发

14、展。我们在看到我国石油储采比例不高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国的勘探程度也不高。美国勘探程度比较高的油区,已达到平均每平方公里打一口井。我国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东中油区平均9平方公里打一口井。到1997年,我国累计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仅占油气资源总量的20.3%和4.5%,其主要原因是勘探资金紧张,勘探工作量不足。为了向国民经济提供长期稳定的油气商品供应,保持石油工业生产的合理结构,我们必须保有一定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同时,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要求石油工业有较快增长,而新的油区尚未开辟,同时国家又不能增加更多的勘探资金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开辟资金筹措渠道,实

15、行石油工业战略展开;另一方面还要依靠比较低的储采比例,积极滚动发展,促进石油生产的良性循环,保持石油储量产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石油工业在比较低的储采比例条件下,以比较少的勘探投入资金,保持了长时期的持续增长势头,保证了国民经济对石油的需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好的。这说明我们在1974-1994年的储采比例(1B191B13)的掌握大体是合理的,可以为我们今后工作所借鉴。这样来认识和把握石油储采比例,也许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又一特点。 四、对石油工业要解放思想的认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始终是与不断解放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不断解放思想是中国石油工作者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石油

16、工业发展道路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个突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就是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大胆地解放思想的结果。当时在中国西部进行石油勘探的多数苏联专家认为,克拉玛依是几个孤立的小构造,大部分石油已从黑油山的露头跑掉了,只有一些残存油,所以找油应集中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山前凹陷区。因此,1956年以前的勘探工作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展开,进展不理想。1956年4月,石油工业部组织工作组到黑油山和乌尔禾等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踏勘储油露头和白垩系地层的沥青脉。中国石油工作者经过现场考察后认为,克拉玛依是一个大的单斜储油构造。这是一个与苏联专家完全不同的认识。尽管工作组当中的一些人有的还是刚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学生。但是,他们不迷信权威,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排苏联专家激烈的反对,确定了/撒大网、捕大鱼0的勘探方针,部署了10条东西向大剖面,在克拉玛依-乌尔禾的广大地区展开勘探,当年就控制了55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使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从此诞生了。这是中国石油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解放思想。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