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47074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资料(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第一节 点、线、面 一、点 在版面中,任何一个单独而细小的形象可以称之为点,点的面积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比如在版面中一个文字、一个商标、一个按钮、一个LOGO等都可称为点。 另外点的形状并不一定指圆,也可以是其它的几何形体,点是相对线和面存在的视觉元素。,点排列的形状、方向、大小、位置、聚集、发散,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冲击、 向心原理、,点在版面中心会给人静止而稳重的感觉;,如果点在版面的左方或右方会产生向中心运动的趋势;,在上方或下方会产生上升或下降的趋势。,2.线 线是决定版面现象的基本要素。线的总体形状有 垂直、水平、倾斜、几何曲线、自由线几种。

2、线的性格特征、,斜线具有动荡和速度的感觉,曲线给人流畅、柔美的性格特征,平行线表现出规律、平稳;,垂直线具有庄严、挺拔、力量、向上的感觉;,线可以串联各种视觉要素,可以分割画面和图像文字,使画面具有节奏感;,线的放射、粗细、渐变的排列可以体现三维空间的感觉。,阴影也能造成空间感,3.面 版式设计中的面比点、线的视觉冲击力更大。 它大体分为:几何型的面(方、圆、三角、多边形)、 有机切面(弧形的相交或相切得出)、不规则的面。 面的排列要考虑形状与面积的对比,间隔和面积的 对比,面积与面积的对比等因素,这样版式设计才能 产生动感。,稳重、大方且不失优美,动感、张力,视觉冲击力强,垂直、水平的面等距

3、离的排列产生稳重,简单的感觉。 不同面积、不同位置排列产生活泼,跳跃的感觉。 处理好不同形状的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的和谐程度, 才能设计出充满美感、艺术、实用的版式作品。,垂直、水平的面等距离的排列产生稳重,简单的感觉。,不同面积、不同位置排列产生活泼,跳跃的感觉。,4.版式设计中的空间构成 版式设计中应该能体现视觉的空间感,而不应仅仅是二维效果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作品的生命力。 (1)通过比例展示空间,(2)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展示空间 黑色给人往后退的效果,往往被用作背景。 白色给人往前的感觉,往往被用在要突出的元素上。 灰色则象中间层,处于黑白对比之间。,(3)通过位置关系展示空间

4、,(4)最佳的视点(重点) 一个成功的视觉流程应该是符合一般视觉原理和读者普遍的认识心理的,这样的视觉流程才具有逻辑性强,主次分明的特点。 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亦称黄金分割率,简称黄金率,即两个长度的总和与较长一条的比值,恰好等于较长一段与较短一段的比值,应用时一般取1.618,被称为黄金比。,黄金比最早是由古代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谐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蒙德里安 红黄蓝(研究色彩和比例间的美),霓虹灯,九宫格,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

5、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但巧的是它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理论联系,画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4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格,,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交汇的4个点是人们的视觉 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 “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 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第二节 文字要素 一、文字设计的要求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 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 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 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

6、技术。,特别提醒: 这部分工作应该是人脑完成的工作,电脑是无法代替的。 文字版面的设计同时也是创意的过程, 创意是设计者的思维水准的体现, 是评价一件设计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在现代设计领域,一切制作的程序由电脑代劳,使人类的劳动仅限 于思维上,这是好事,可以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工序,为创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在某些必要的阶段上,我们应该记住:人,才是设计的主体。,1.提高文字的可读性 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在视觉传达中向大众传达作者的意图和各种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文字的整体诉求效果,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因此,设计中的文字应避免繁杂零乱,使人易认,易懂,切忌为了设计而设计,忘记了文字设计的根

7、本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传达作者的意图,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构想意念。,举例如下 让你想表达的内容清晰,醒目。让阅览者一开始就可以明白你的意思 避免使用不清晰的字体,否则容易使阅览者产生反感和麻烦(除非你需要这种效果),恰当的选择你所需要的字体 但是,经过特别的处理,你可以使用一些本来并不合适的字体,比如 注意文字在编排时的方向,注意安排阅览者的视线,如果: 那么,你可以做成这样 或者是这样也可以 最后一点,通常情况下,你应该,2.文字的位置要符合整体要求 文字在画面中的安排要考虑到全局的因素,不能有视觉上的冲突。否则在画面上主次不分,很容易引起视觉顺序的混乱。而且作品的整个含义和气氛都可能会被

8、破坏,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需要去体会。不要指望电脑能帮你安排好,它有时候会帮你的倒忙。细节的地方也一定要注意,1个像素的差距有时候会改变你整个作品的味道。,安排好文字和图形之间的交叉错合,既不要影响图形的观看, 也不能影响文字的阅览。,如果你不小心做成了这样(有意安排这种效果的不在此例),文字一定不要全部都顶着画面的边角,这样看起来很不专业,再说一点细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是容易忽视的地方,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样看起来就好一点了,3.在视觉上应给人以美感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文字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字型设计良好,组合

9、巧妙的文字能使人感到愉快,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反之,则使人看后心里不愉快,视觉上难以产生美感,甚至会让观众拒而不看,这样势必难以传达出作者想表现出的意图和构想。,这是一个带有图形的文字版面,也许你认为这样也不错了,但是是不是太平淡了呢?改一下文字的位置和大小,效果又会怎么样呢?看下图,或者是这样也可以,看下图,4.在设计上要富于创造性 根据作品主题的要求,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有利于作者设计意图的表现。设计时,应从字的形态特征与组合上进行探求,不断修改,反复琢磨,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文字,使其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

10、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感受。,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文字版面,那么加一点自己的感受在里面,对文字的大小、间距、透明度做些调整,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根据画面或作品的要求,可以使用一些图形化的文字(这可是汉字设计的一种新观点)。 注:所谓“文字图形化”即将文字笔画做合理的变形搭配,使之产生类似有机或无机图形的趣味。强调字体本身的结构美和笔画美。 比如、,一开始好象总感觉文字在这里面的表现力有些苍白了。对主题的表达没有什么帮助。那么试一下改成这样行不行,味道出来了吗?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实不能用电脑中提供的字体,必须要自己创造。这也是汉字魅力所在的地方。,5.更复杂的应用 文字不仅要在字体上和画面配合好

11、,甚至颜色和部分笔画都要加工,这样才能达到更完整的效果。而这些细节的地方需要的是耐心和功力。记住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里面,如果想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态度,就不要在文字上偷懒,这也是不能偷懒的地方。对作品而言,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在这个前提下,一个作品版面上的各种不同字体的组合,,一定要具有一种符合整个作品风格的风格倾向,形成总体的情调和感情倾向,不能各种文字自成一种风格,各行其是。总的基调应该是整体上的协调和局部的对比,于统一之中又具有灵动的变化,从而具有对比和谐的效果。这样,整个作品才会产生视觉上的美感,符合人们的欣赏心理。 除了以统一文字个性的方法来达到设计的基调外,也可以从方向

12、性上来形成文字统一的基调,以及色彩方面的心理感觉来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等等。,个性照片文字合成表现及实例,第一种 表现手法另类的色调,第二种 表现手法另类的文字搭配,第三种 表现手法独特的版式,第四种 表现手法特殊的边框效果,二、文字的装饰性设计 1.文字组图:利用文字的排列形成图形效果。,2.文字抽象表现: 把文字作为视觉符号使用, 文字基本失去本身的阅读性, 可以把文字任意拆分、 放大、扭曲、变形、颠倒等设计。,3.文字的装饰化 一般对主题文字处理采用装饰化手法, 文字保留可识别性的同时尽量增添与其含义相一致的美感。,三、文字的综合设计 综合很多文字进行设计, 主体文字能突出主要内容, 主题突出,名称突出, 合理安排文字格式, 图文并茂,设计新颖。,国外优秀文字排版设计欣赏:,作业: 1.文字组图1张(95210) 2.点、线、面1张 3.文字装饰化1张 4.图形与文字综合排版1张 最后,拼成一张两折页的宣传单(190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