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69474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陶用陶 培养学生提问解疑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定海东海小学 庄丽丽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问题是知之始。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学习的纽带,它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兴趣高,学习效率才会高。那怎样培

2、养学生问题意识呢?一、鼓励提问,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解放小孩的嘴。小孩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注重互动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例如乌鸦喝水一课中讲到: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喝不着。后来乌鸦用“填石”的办法终于喝到了水。读了几遍课文后,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有问题。”提炼一下,归纳如下:

3、1、瓶里的水并不多,可能有多少?2、只要瓶子里有水(不管水的多少)乌鸦用的办法都能喝到水吗?为什么?3、在怎样的情况下乌鸦才能喝到水呢?你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我大喜过望,马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帮助总结实验结论。通过讨论从而让学生明确:只有在瓶子里的水超过瓶子容量的五分之一的前提下,乌鸦才可能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科学结论。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相信科学,不盲目迷信书本的观念事实证明,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会使学生越来越聪明,学生的创造欲望越来越强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新时代学生”,应该“用活书”,“活用书”,“书用

4、活”,让他们自己拿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鼓励学生提问,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在我们班有一个特色,学生特别爱提问题,经常有同学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经常会加以鼓励:“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一起来解决”或者“你能提问,说明你在认真思考!”在我的鼓励和同学的影响下,爱提问的同学多了,对课文作深入研究的同学自然就多了。鼓励学生提问,不仅要让他们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还要培养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认真研读课文后积极思考,然后对课文质疑,而不要粗略浏览课文后盲目提问。在学生提问后,我还注重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学习课文

5、自己找到答案,或在与同学的讨论甚至课外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的成就感也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提问的兴趣,进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无从创新。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使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陶行知还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鼓励学生问,还须认真对待学生的“问”,创设自由、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二、设计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

6、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序的遐想中。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课前板书好课题,从课题入手,提出思考的问题:(1)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2)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以课题中的“游”字为重点引导学生质疑。以疑着手,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弄清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的问题: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两者的关系。如教学去年的树,也是从课题入手,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课题叫去年的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文中是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一问,就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7、,带动他们的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常用的有效提问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三、鼓励质疑,创设课堂创新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 “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

8、。”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一)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语文

9、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如上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用幻灯片来演示细长的葫芦藤、可爱的小葫芦、雪白的小花,以及和葫芦有关系的根、藤、葫芦。我们给葫芦施肥浇水后,养料被根吸收,通过藤,送到叶子,叶子被阳光照射后,把养料加工成葫芦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这样葫芦就慢慢地长大了。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再加上生动的动画效果,自然兴趣就来了。这时教师在葫芦的叶子中间加上了蚜虫(用动画来显示),一只只的蚜虫是那么开心的啃吃叶子,聪明的学生一定会想到: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没长大就落了呢?相信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叶子生了蚜虫,蚜虫吃掉了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用的营养

10、,没有了养料,葫芦就慢慢地“饿死”了!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二)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教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

11、人翁意识。 例如:我在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请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十分显然的,但这一问题闪现着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我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即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字就说明诸葛

12、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这样不仅不用担心学生提的问题会破坏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发现、善于发现的能力。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爱因斯坦说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阅读中,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或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深浅有异,因而产生的疑点也就不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把问的权力给学生,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读的归宿点是解决问题,那么读的出发点就是提出问题。以往我们把提出问题的权力交给老师,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学生,常常形成老师满堂问,学生被

13、动答的情形。现在,我们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养成勤思好问,不耻下问的好习惯。当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时,老师毫不吝啬地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十个有价值的问题更重要。”老师的激励和表扬会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四、提供质疑空间和时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陶行知先生说:“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把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撕下来,使他们敢想会做。” 细细思考陶先生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陶行知在主张普及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对人的个性发展也有许多精辟的思想,辩证深刻,至今仍给我们以许多的启迪。学生有了疑问

14、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给予他们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的时间和空间。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学生在阅读中,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或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深浅有异,因而产生的疑点也就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思善问的习惯,动态生成新的知识,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五

15、、注重积极评价,营造轻松气氛,激发主动质疑解疑。语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评价,而是融合教学者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于一身的教学智慧。恰当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它能使“学困生”看到希望,使优秀生得以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当孩子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会说:“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当孩子的小手在举与不举之间犹豫不决时,我会说:“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也许你的想法会给大家新的启示!”当孩子因

16、回答问题出错而难堪时,我会说:“你这个错误很有价值,给全班同学都提了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当孩子发现并指出在教学中老师的失误时,我会说:“谢谢你为我指出了错误,我要向你学习!”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童言无忌,在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赏识、尊重、鼓励中,孩子们会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的火花将不断闪现。可这样的口头评价也有弊端,在课堂上如果只是用语言去评价学生,有时难免会影响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会影响教学进程,而无声的眼神能够传达教师许多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复杂、微妙的信息和情感。孩子们有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许。所以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表扬、赞许的眼神多看他们几眼,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说: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能够主动去帮助同学,此时教师用微笑的眼神去看他们,学生心里会有一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