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68957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摘要: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面对的一大难题,它对教学质量、课堂纪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予以关注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明晰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教师社会因素;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在教学中较敏感

2、的一个话题,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回避,而是要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成因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门道,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和有秩序进行。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1.纪律观念。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不经老师同意随意出入课堂,随意窜位,甚至在教室里打闹,扰乱课堂。2.学习观念。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焦躁不安、不听课、打磕睡。上课时看课外书、吃东西、打游戏机,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等。.品行观念。 大声说话,惹事生非,时有乱争辩、钻牛角尖、顶撞老师等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二、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

3、的原因,还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不加分析地将各种问题行为都归咎于学生是片面的。 首先,从学生因素看课堂行为问题:1.认识和行为习惯问题。有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对纪律缺乏正确认识,不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不能约束自己。2、情绪和性格问题。由于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导致情绪低落,心情不好,或对某些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对立;?学习不良,屡屡失败而产生厌烦情绪;也有的学生争强好胜,任性、执拗,受到挫折后,为了发泄不满而有意违纪。3、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有意搅闹课堂,给教师出难题;有时同学之间形成小团体,课堂上互相攻击。对抗,违反课堂纪律。 其次,从教师因素看课堂行为

4、问题:1.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师讲课不认真,枯燥乏味,学生听不懂、不爱听、没有兴趣2.教学能力差。教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违纪行为。3.教学作风不民主。有的教师主观专断,不尊重学生,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学生,激起学生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最后 家庭和社会因素的看课堂行为问题: 1.家庭的不良影响。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别人所无法取代的。然而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和生活中态度不端、言语失当、举止粗暴、自私专横、不尊敬长辈、行为不正甚至违法乱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在课堂学习行为中有所表现。其次,家庭

5、的文化氛围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家庭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影响很大。再次,家庭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影响很大。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改革开放中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物欲的驱使下,社会风气不容乐观。种种不劳而获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多元文化的影响,在社会上滋生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机会主义等不良思想,往往导致人情淡漠、缺乏同情心、责任感,对学生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往往容易使学生走向反学习的一面。第三,新的劳动力就业机制尚未完成,大学生择业机制还不很健全,择业中的不正当行为

6、进一步导致了就业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这些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人认为有没有“门路”是能否找到好工作的关键,学习成绩与能力并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则表现为抗拒学习、破坏教学环境、妨碍他人的正常教学活动等,把挑战教师权威当作自己的胜利与成就。 二、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 (一)明确什么是期望的学生行为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对什么是适当的行为、不适当的行为有一个清楚的概念。L坎特、M坎特(LCanter-MCanter)、格拉塞(WGlasser)非常强调学生的责任,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承担其导致的任何消极后果,因而,他们强调建立和强化课堂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即通过强化使学

7、生明了什么是合适的行为,什么是不合适的行为等。但教师不宜通过威胁方式强迫学生遵守规则和接受不遵守规则的相应后果,而应通过避免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和不允许其以任何方式干扰教学过程来维持教师的教学权利和其他学生学习的权利。当然教师不应总是着眼于消极后果,而是不断运用积极强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期望的行为上,并鼓励他们继续那种行为。 (二)把要求变为程序、常规 学生明了什么是适当的行为的同时,教师应把要求适时地转为课堂程序和常规,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注意:学生可参与规则的制订。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规章制度的制订,可让学生讨论规则的合理性、必要性,也可对

8、守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教师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规定程序。关于规则的呈现,教师可把规则公布在布告栏或墙报上,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并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而语言的使用,一般用正面教育的语言如“尊重他人”、“按时完成作业”等,但为禁止某些行为而使用“不准抽烟”、“不准打架”等语言也是必要的。 (三)规则的强化和巩固 一旦形成了制度和规则,就要及时地、反复地巩固它。这要求教师认真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及时、恰当地处理。而在强化和巩固的过程中,正确灵活地运用奖惩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有研究表明,若把什么是正确行为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懂得应该遵循什么程序,则使用奖励的办法就会得到更满意的效果。当然为避免发生不良后

9、果,也可适当地使用反面的教育方法,如给低分,撤消或不给予特殊荣誉,课后留校,重做某事,暂停听课或把学生送到校长办公室等。 (四)从他控到自控的转化 控制达到最优化的标志是学生自控能力的形成。众所周知,他控不论如何奏效,其作用都是暂时的,其基础是不坚固的,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目标自控、榜样自控、集体自控和契约自控等方式来实现,即当出现或可能出现问题行为时,通过目标的激励、榜样的仿效以及借助于集体和契约的约束力来预防或阻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和继续,最终实现由他控向自控的转化。 综上所述,课堂问题行为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它的形成因素各种各样,需要我们教师睿智洞

10、察,做出有效的矫正。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更加充满活力,焕发生命的色彩。参考文献: 1周润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8(4) 2林崇德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时见:西方课堂行为管理的主要理论简析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6)4李俊.课堂常见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3月.第20卷第1期5 李志;张继梅.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引导J. 黑龙江教育. 1998(11)22346 程核红.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4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评价 发布者:郑菁 发布时间: 2

11、012-2-12 14:40:37 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评价依据学生学习行为要素,观评课者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评价有以下内容:倾听: 倾听是学生专注于课堂活动的一种表现,观评课者要及时观察和注意到学生的倾听状态。 笔记 : 做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行为,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否有课堂记笔记的好习惯,能否明确记录学习的要点,是否掌握记笔记的方法,这也是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的重要内容。疑惑 : 学生出现皱眉、沉思等行为表现时,表明学生对学习活动有了疑问。投入:学生投入学习活动,说明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这是积极学习的表现。沉默:学生在不同意、不会、不懂以及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情况下都

12、可能会出现沉默。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判断出现沉默的原因,如何对症下药,找到打破沉默的方法。松懈:当学生有不耐烦、烦躁不安、东张西望、邻座说话、搞小动作等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表现时,说明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策略或活动方式,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待: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出现等待的情况,等待其他同学做出反应,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时教师应当尽量压缩消极等待时间,延长积极等待时间。交流:学生和谁交流,交流的内容和时间,这样的表现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专注程度和学习效率。尝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出尝试性行为,教师要给以积极鼓励和指导,并帮助学生分析评价所做事情的结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回避:有的学生不敢面对问题,教师

13、要鼓励他,帮助他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改变消极态度。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思考的机会不够多,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需要教师引导启发他们的积极思考。追问:学生对答案不是全盘理解和接受,对不理解的内容继续提问,这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很难得的一种学习态度。反驳: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试图驳倒别人,这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和提倡这种行为,但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反驳方向,指导反驳的方法,避免出现无理取闹的现象,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反驳技巧。质疑:质疑是学生积极思考后的主动反应,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做出解答。探究:

14、学生都有探究心理。学生对有兴趣的事情表现出主动探究行为,教师应当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来获得信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即主动的自觉的学习行为,强调在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下的能动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征。指挥:在课堂活动中,如果学生能主动指挥他人工作,表明学生的行为水平已经很高了,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调整:是指学生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时,所做出的相应改变。教师要对这种调整做出必要的呼应,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行为的改善和提高。制止与纠正:这种行为常常发

15、生在学习行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身上。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小组成员发现同组成员做出不正确或不合时宜的行为时,及时要求其停止或提出纠正,这就是制止与纠正。教师应当恰当地鼓励和表扬这种行为。肯定与鼓励:在学习互动中,当同学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时,学习行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能够表示肯定和鼓励。同学间的鼓励有别于教师的鼓励,这对于其他同学的行为养成其作用是巨大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只有建构一种学生全面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其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在“趣”上下功夫。以我教学的10的认识一课为例:导入时,我故意设计问题情境:“你们认识他吗?”(卡片9),“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使学生自主发现信息,多角度认真观察,进而兴趣昂然的进入情景之中。又如在本可教学计数器时,我又设计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装听计数器说话,充分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