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6882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姓名 龙红元 单位及地址 茶陵尧水学校 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尧市联系电话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摘 要】进年来新闻中报道多起学生运动中猝死事件,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让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首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展现自我报效祖国。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还有学生自身的。本文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做了综合调查分析,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

2、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关键词】 学生体质: 发展趋势: 因素分析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

3、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分析,为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1.体质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

4、有生病或者体质较好。对体质的定义在体育、教育和卫生系统,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

5、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2.1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家长,学校重智轻体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老师,家长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提高上线率,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成为摆设。家长重智轻体,认为考上大学才能

6、有辉煌的前程,剥夺学生的运动时间,不停的逼着孩子上补习班,甚至连走路上学都改成专线接送。学生耳濡目染渐渐远离运动。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吃好睡足加强营养补给,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且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2.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学校至今仍坚持学习成绩代表学校的一切,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要有成绩就得从学生下手,加大作业量,每日测试,每周考试,题

7、海试磨练学生。使这些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中,很少顾及自己的活动及休息时间,有时候,甚至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难以保证。 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2.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

8、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 学校有活动,体育课被占用,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也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

9、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的追求欲不是很高,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加上近几年学校的“安全官司”接连不断,导致教师上体育课时,过于追求安全,不敢放开手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2.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常规的教学

10、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的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无法谈起。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

11、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2.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

12、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2.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因种种原因造成拥有200米以上标准场地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学生在进行快

13、速跑练习时并不顺畅;遇上200-400米的中长跑练习,教师经常会看不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在练习,所以学生的练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确认。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3、结论与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国家向前的步伐才迈的够力度。学生体质下降已影响到国家的后备力量,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体质下降是由客观存

14、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

15、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化体育课,切实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强化课外锻炼,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必须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目标,一切工作都以实现这个目标展开。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

16、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平;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教育;2008年09期 3贾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远J. 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2004.4郑辉;情绪、环境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2年04期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