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6404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晓道小学 谢贤鑫【内容提要】当代社会要求咱们教育界培养出有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则要求在课堂中下功夫: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关键词】 创设情境 积极参与 运用与创新 融为一体 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正文】 我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是第二种,即学习数学能力,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必定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

2、创新的基础。现在,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是对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多是 “教师操作、学生看、教师分析、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学习的做法,教师苦口婆心的讲,学生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这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很好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高高在上,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效率不高,不会学以致用的原因。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和创新,我们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当然包括数学)就像丧失了灵魂。现在许多国人都在思考:为什么我国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遥遥领先,而到了成年以后,研究成果又寥寥

3、无几呢?有人自我安慰:我们就只差了这么一“小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在数学学科,她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总是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在有必要、重要和紧迫性。现在我们大话改革,确实在一些公开课上也有所体现,但可以说举着

4、课程改革的旗帜,平时的教学还是没起色。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阵地,如何使自己的数学课堂生趣盎然,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这是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活跃起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许多多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前准备: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明确。 上课之前,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调查研究学生以前的知识到底掌握得怎样,对这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的设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创作,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卡壳,会在什么地方提出一个什么新的问题等等,这些,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清楚,做到心中有底,总而言之,不能为备课而备课,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备本

5、班地学生,这样,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才会在课堂中达到预期的效果。二、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力求主导和主体融为一体。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它表现为个体为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如果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想获得持久不变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接近数学,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时时刻刻都在用数

6、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现在农村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只要会计算简单的数字就行了。事实上,数学应用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以前的数学教材和生活实际基本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极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一年级的小小商店、四年级的外出旅游方案。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3)、鼓励攻克数学,使学生在发现和创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数学的探索、研究中,充满了成功的欢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们只有在兴趣中学习,才

7、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2、把枯燥的概念,用生动的实例进行描述,使之通俗易懂。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枯燥,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运动型,各种概念的描述枯燥无味,要使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就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如角的这一课对角的解释为:从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种描述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人在走路时,两只脚的相互位置,两只手与身体的位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激活了原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以学习的钥匙。“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

8、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可以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1)、教会学生会读: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归纳整理,有利于自觉抓住重点和围绕重点思考的方法,这在课前预习的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言论,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讨论,真理愈辩愈明,疑问越理

9、越清,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言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辩论。(3)、引导学生勤思。思考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思考的习惯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思考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4、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还要采用多种

10、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的精神。5、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有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6、适时恰当的采用教具,提高课堂效率。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有效提高记忆成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恰当的使用教具,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和脑等感觉器官,通

11、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吸引学生,增加学生信息获取量。这样,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愉快。3、 课堂中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学习又是一种

12、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充当了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合作学习因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13、怎样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2-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个

14、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教学统计一课中,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放了一段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一分钟后,我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人响应。学生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我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大客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再放录

15、像,一分钟后,顺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提高合作的效率。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出示12-9的例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几分钟后,有的学生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借助学具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最后得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算法。如:12-2-7=3;10-9+2=3;9+(3)=12;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

16、得预期的效果。 (3)、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把12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得4个。有的打“”,有的打“”,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最终反方以强有力的事实说服了正方。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3、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 (1)、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