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46397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人在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而小学生刚刚走进校园,刚刚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一些好或不好的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地形成,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能顺利地进行学习,有效地获取知识,高素质地踏上社会等

2、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

3、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

4、力的题目。(可加入计算机教学课件演示,既生动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6的认识”一节中,(电脑演示)6朵花上飞有6只蜜蜂,请同学们数一数(算盘演示)请一位学生上台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上了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

5、,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

6、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接班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语言简炼明确,特别是声音宏亮:很精神!”。通过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此后,每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

7、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

8、仅理解了定义(法则)本身,又能理解表述这一定义(法则)的书面语言,而且自己还能准确地讲述出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第四,给后进生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若说错,遭同学嬉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例如,接班后的前几节课可以作为争取后进生的重点课来上。课前就把检查

9、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后进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也声音宏亮。稍有进步,就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后进生逐渐练大了胆,再逐渐加大难度。后进生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就高了。后进生也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说,促进了想,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上述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回讲,总结定义,回答提问,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

10、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以教学 “加法的初步认识”为例说明如何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学习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一、创设情景,激发思考的欲望。“看!小猴子和我们玩来了,第一群小猴子有5个,又来了3个,一共有几个小猴子来和我们玩呢?”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不禁会想:“是啊,一共几个呢?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一问题不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第二、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

11、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第三、及时组织多项交流。为了满足学生想“说”的要求,及时组织了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把自己如何推算出来的过程说出来,许多人流露出喜悦的神情。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

12、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三、培养阅读自学的习惯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

13、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象,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

14、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印证,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可不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整理已学知识,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优秀笔记组织传阅,进行评议,以调动“自己学”的积极性。四、培养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

15、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16、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五、培养学生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