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62288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作者:江苏大港中等专业学校 许华丽【摘要】明确家长动机探究学生心理变化、树立正确观念,养成好的使用习惯,积极投入现实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找到自信【关键词】引导、合理使用、 手机网络当今社会手机充斥整个校园和课堂,家庭和社会。手机也由单一的接打电话功能转型为多功能。学生的手机已经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掌上电脑。手机的充斥给我们的校园、课堂、教师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挑战;给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无奈。大家都知道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充分显示了它的强大的学习功能。其中查阅资料省去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繁杂的劳动、搜索引擎更是给

2、我们提供快速的问题答案。手机网络多媒体的展现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向老师求问疑惑及知识不如自己上手机网络来得快、来得全、来得经济、来得实惠。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往往将手机的娱乐功能、交际功能扩大化、常态化,使得校园里的老师们和孩子的家长们开始对学生带手机上学产生了担心和恐惧心理。为此,很多学校就学生上学是否可以带手机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家长和大部分学校得出结论: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学生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课,学生聊天浪费学习时间、长期玩手机伤害身体(眼睛、颈椎)、影响睡眠。容易产生依赖

3、心理等。现今很多学校用强制手段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强制手段,而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自觉的维护手机网络健康,自觉的把手机当作一种使用工具而不存在依赖心理。这就需要我们的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网络,将手机网络作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而不是影响我们学习、伤害我们身体的坏毒瘤。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又身为学生家长。针对学生校园课堂用手机的问题有过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摸索。现总结出来仅供教师和家长参考。一、 追根溯源家长给学生买手机的动机1、 联系方便。现在社会环境导致

4、孩子出门在外存在很大的风险,家长感觉让孩子带手机随时联系孩子,双方都有安全感,孩子觉得离开父母在上学途中遇到紧急事件可以向父母求援。家长最初给孩子购买手机的出发点是单一的,为孩子的安全考虑。二、 深入探究学生拥有手机后的心理变化1、 关注点带动人格发生变化最初孩子使用手机主要是与父母打电话,时间长了孩子慢慢对生活环境熟悉了,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对手机的注意点由单一向综合发展了。他们发现手机里面有好些好玩的东西。孩子们的好奇心迫使他们将注意点转移。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关注点的变化让孩子们的生活和人生发生了改变。女孩关注点在网络聊谈,男孩关注点在网络游戏,高年级的孩子关注网络购物。热爱文

5、艺的孩子可能听网络音乐看网络大片。据一份网络使用调查报道浏览网络新闻、查阅网络资料等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人本科以上学历占70%以上。学习层次低的人往往用网络来进行娱乐和休闲甚至搞一些低俗的活动。这种状况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利用网络正面效应能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天使,拒绝网络黄、赌、毒把我们的孩子变成魔鬼。2、 不同品牌手机让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如果孩子在家里用手机或者装在书包里到学校不拿出来,也就不会产生互相之间的攀比。但是一个班级里只要有一个孩子带上手机到课堂并在其他学生面前展示过他的手机,他身边的孩子没有手机的孩子就会产生羡慕、拥有

6、的欲望,甚至不平衡心理,回家跟父母索要。也许他的家与学校距离很近。他根本不需要手机。可是,我国社会大环境造就了孩子从众心理。不必说孩子,我们成年人身上这种印记还少吗?跟风买房、跟风买车、跟风投资,跟风虚荣。特怕被人说自己落伍。家长的跟风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虚荣和从众。别的孩子有手机了,我们的孩子也不能让人看不起。于是,现在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都给孩子高配手机。据一份报载一个学校的三年级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拥有苹果手机的孩子占50%以上。可见,我们的社会、家长、孩子在手机购买和使用上的攀比心理是何等严重。3、 虚拟网络世界让孩子产生了超现实幻觉心理许多学生发现网络的无限能量,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

7、不满。加上生活中很多父母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教师帮于教学、写论文、评职称,与孩子交流谈心减少。孩子学习、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关心和解决。虚拟网络帮他们打发了寂寞无聊的时光。满足了他们在现实时间中得不到的需求。让他们产生了超现实幻觉心理。于是他们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忘了身份,忘了职责。做什么?不做什么?内心全无概念。很多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导致辍学、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瞒骗偷盗、强奸抢劫,走上犯罪道路。这就是网络世界让他们产生的幻觉心理带来的不良后果。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家长和老师首先自己要有正确手机使用观。21是网络时代,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新的信息不断涌现,家长和老师对

8、待学生上网问题要坚决支持孩子上网,但要树立他们正确的观点,用不同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网络使用观。家长和教师引导教会学生把手机当成学习工具,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就一个问题的解决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网络资料,并教会学生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视野。上课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教会学生发短息、发邮件给老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看百度文库当中的教学视频资料,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情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平面设计,学习编网页,在网络上安家,撰写博文、日记等等,提高自己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充分认识到手机网络只是一

9、个学习工具的话,他们就会充分利用高科技的东西去浏览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拒绝一些无聊的内容,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这样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在信息时代迷失于网络。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习惯是靠养成的。人生无所谓对于错。所谓的正确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手机网络的使用应该遵循它的规律。首先体现在时间的合适安排上。学生如果带手机教师和家长应该让孩子放在书包里关机。放学路上遇到特殊情况开机使用跟家长联系。除此之外不做他用。学生到学校主要是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那么应该让孩子明白在学校上课期间如果老师没有让我们运用网络学生就应该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师可

10、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适当运用现代网络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学生对网络的运用是在教师可控范围内的。家长应努力做学习型家长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工作之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电话联系,多与孩子相处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并学会和孩子一起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学习之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运用网络进行适当的娱乐。并且做到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期间要注意用眼卫生。多走动、多向远处眺望,保持身心健康。很多家长不顾家庭氛围自顾自在网络上游戏,看一些对孩子身心不利的资料和视频,这样不仅有损自己做家长的尊严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养成在适当时间适当的地点和适当

11、的人一起使用手机就可以充分发挥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舒适。五、 树立积极人生观投身到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在一个没有激情、没有理想,没有爱心,消极的教师和家长那里能得到正能量。抱怨、忿恨、不满、指责、唾弃等不良情绪往往在成人不自觉的状态下传递了给孩子们。为此,成人要积极工作,不断追求事业成功带动孩子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让我们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感恩。遇到困难问题学会想办法解决,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的生活。校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2、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信和快乐。让他们的现实生活充实起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把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时间变成现实中有意义的生活。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总之,无论身边出现什么新生事物我们都应该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一起将手机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糟粕部分弃之不用。【作者简介】许华丽(1972年1月22日)性别,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高级讲师。单位及职务,江苏大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连云港市职业教育研究员。研究方向,中专语文教育教学。联系地址,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大道22号江苏大港中等专业学校 电话, 邮箱:深入贯彻党

13、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