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6217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如何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摘 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于理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和完善内部控制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以及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

2、合理保证的过程。一、 内部控制综述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1936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中,指为保护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上世纪8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美国的反国外贿赂法案(fcpa)(1977年)是世界上第一份规定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的立法。无论是1992年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还是2004年其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乃至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都可以看到反国外贿赂法案(fcpa)的影子。萨奥法案的第404条款,更被认为是执行成本最为昂贵、

3、最为严格的内控规定。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引进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观念,这是我国最早在正式法规中体现内部控制。随后,财政部于1996年颁发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其中引入了西方学术界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财政部于2008年5月,会同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明确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体框架。2010年4月,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合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

4、引要求企业围绕主营业务和重点风险,采取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1内部控制控制环境不够理想认为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提出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目前,我们企业在控制环境方面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人们法律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比较普遍;(2)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我们许多企业没有真正设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是虽设立了董事会但董事会作用相对弱化,企业股东和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善,企业内部权责分配体系不清晰;(

5、3)企业经营层和员工素质不高,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差等。2.2控制活动不当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层为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种程序和措施。尽管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然而,存在相当部分企业对其所建立的内控制度重视不够,内控制度残缺或内容不合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恰当,职责不明;业务交叉过于繁杂;财务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部分公司尚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公司,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2.3信息沟通不畅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6、、作出投资决策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保证有关各方及时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控制和管理。内部控制不够完善,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人员利用内部控制的漏洞,挪用或盗窃资金,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或与公司外部不法人员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公司资金,致使国有资产蒙受重大损失。2.4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薄弱、监督弱化问题严重近年来,企业的内部审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沿用行政模式,内部控制机构中的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平级,甚至隶属于财务部门,也有的归会计部门最高领导直接管

7、辖;第二、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受所在单位控制,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地位的限制及附属作用导致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薄弱、内部监督弱化。三、建设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探讨3.1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在建立、制定政策、执行程序以及效率等方面所产生的各种加强或削弱的因素,主要反映企业管理层对控制的态度和行动。企业内控应当建立在共同道德规范基础之上,强调感情交流和沟通,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强调个体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按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要求,内部控制环境至少应该包含公司发展战略、组织架构、

8、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等内容在内。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企业精神,广大员工所认同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才能为执行内部控制程序创造良好的环境,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3.2 不断加强对企业风险的控制随着企业面临的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各类风险不断增加,风险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公司破产的案例不断出现。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公司经营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不论是在作业层次,还是在管理层次;不论在战术层次,还是在战略层次,风险管理都需要贯穿其中。企业应当准确识别与经营目标的达成相关的风险,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所发生的

9、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大小,对其进行分析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尽量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3.3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信息与沟通是准确、及时和完整地采集与公司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公司内部以及公司与外部进行沟通、传递和应用的过程。公司要准确识别、全面收集来源于内外部与公司经营相关的重要信息,为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在获取准确信息的基础上,企业还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将所获取的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和业务环节之间进行内部传递,使得相关业务部门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3.4加强内部监督,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靠纳入企

10、业管理活动而实现的。因此,要确保企业各部门及人员能够切实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以论证其有效性;同时,还需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前者是指结合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分散内部监督,后者是指针对企业内部特定业务进行局部内部监督。企业必须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隐患和漏洞,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及内控制度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或修正。 (作者单位: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考文献:1 陈汉文.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与审计势在必行.会计之友,

11、2005(3).2 金彧昉,李若山,等.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005(2).3 刘华.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与思路j.财务与会计,2011(5).4 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3).5 王洪华.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事件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财务与会计,2011(12).6 王迎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与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1(6).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