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57971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大化工学院各专业简介.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学 化工过程机械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含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化学工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10年化学工艺招生目录招生年份:2010年 本院系招收人数:553 专业代码: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同等学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26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及化工分离过程复试时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笔试)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39物理化学同上同上一、 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研究方向:1.绿色化学工艺过程;2.一碳化工与能源化工;3.高技术用功能化学品合成与性能研究;4.新型高效洁净分离技术;5.计算机

2、化工与化工数据;硕士指导教师:马沛生、许根慧、刘家祺、米镇涛、李淑芬、许文、袁继堂、王成扬、刘昌俊、王亚权、王保国、张敏华、韩金玉、姜忠义、李永红、张香文、马新宾、李振花、马忠龙、李韡、张毅民、吕惠生、刘宗章、沈美庆、王莅、马海洪、董秀芹二、 专业特点:化学工艺即化工生产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石油、煤、天然气及生物质等原料物质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它利用已有化学、化学工程等科学成就为化学工业提供技术上最先进、经济上最合理的包括方法、原理、设备与流程等的成套技术,以确保生产出理想的产品。因此它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直接面向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举足轻重的二级学科。化学工艺包括有机

3、化工、无机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等众多领域,覆盖面广,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基础领域,同时与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等学科渗透融合,不断地培植出新的生长点。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曾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又是一个新世纪不可缺少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学科。 天津大学化学工艺学科是1958年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由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张建侯教授和陈洪钫教授等知名学者创建的,当时名称为基本有机合成后更名为有机化工,学科目录调整后为化学工艺专业。本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与本学科直接相关有一碳化工国家重点

4、实验室、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国家精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本学科学术队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在编人员共计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7人。本学科四十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包括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部委技术领导等;其研究生培养始于五十年代末,培养的博士生数量和质量位于国内同类博士点前茅。本学科先后得到世界银行、中石化集团公司、国家211工程等资助,并于1984年与中石化集团合作成立了天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其教学、科研条件在国内化学工艺学

5、科名列前茅,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知名度。 学科的主攻方向是:1)新型绿色化学工艺合成:设计与环境友好的新物质,使用无公害的原材料路线,开发洁净、高效的反应与分离集成过程,最终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化学工艺;2)高新技术用功能化学品的合成:研制信息产业微电子用各类高纯化学品、航空航天用高能量密度燃料,高选择型催化材料,特种材料用单体等,确保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3)过程科学与工程技术:开展分子热力学、过程系统工程、过程模拟放大等基础研究,解决原型技术的工业放大。根据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化学工艺的发展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随着传统能源的匮乏,高新技术领域对新材料的迫切要求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能

6、源、材料和环境都对化学工艺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变传统的化学工艺过程为绿色化学工艺过程,从源头实现零排放,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已成为化学工艺学科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化学工程理论巧妙地用于具体产品工艺的开发研究正是化学工艺所研究的关键内容,化学工艺在当前绿色化学与生态化工潮流中起着支柱与龙头作用。三、 硕士期间主要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必修考查课 S131D001 体育课 1.0 S207D011 学术报告 1.0 2次 S207D010 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 40 2.0 实验技能 S131D005 知识产权法 30 1.5 任选1.5 学分 S131D008

7、 现代管理学 30 1.5 S207D003 绿色化学工艺 40 2.0 双语教学 学位课 S131A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3.0 S131A018 高级英语 60 2.0 S131A019 英语听说 60 2.0 任选2.0 学分 S131A020 管理英语 60 2.0 S131A021 商务英语 60 2.0 S131A022 应用数学基础 60 3.0 S131A023 工程与科学计算 40 2.0 任选2.0 学分 S131A024 随机过程基础 40 2.0 S131A025 数理方程 40 2.0 S131A026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法 40 2.0 S131A032 最

8、优化方法 30 1.5 S131A011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 40 2.0 S207D003 有机化工分离过程 40 2.0 不少于 4.0学分 S131A033 化工热力学 40 2.0 S207A032 高等化工热力学 40 2.0 S131A044 有机催化反应工程 40 2.0 选 修 课 共有十多门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需要选课 不少于 4.5学分 注;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考查课不少于7.5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5学分。一、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本学科在上述领域中已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近5年完成科研项目40余项、申请专利28项,授权10项

9、,其中国外7项。获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9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SCI、EI收录111篇。目前承担项目55项,经费3295万元。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的重大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石油炼制与基本化学品中的绿色化学问题,8632项目超燃用吸热燃料的研究,国家九五攻关项目300吨/年CO气相偶联制草酸中试,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万吨级双酚A液相脱酚技术工业化试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环境友好的石油化工催化剂与反应工程,瑞士ABB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直接转化CH4、CO2合成液态烃研究,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超临界萃取技术用于在中药生产现代化研究和光

10、学级聚碳酸酯非光气法生产新工艺,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一氧化碳低压气相合成碳酸二苯酯和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蒎烯系列深加工产品等项目。二、 就业方向:化工、石化、制药、轻工等行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经营公司等单位,可胜任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经营及管理工作。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10年应用化学招生目录招生年份:2010年 本院系招收人数:553 专业代码: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同等学历备 注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26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精细化工方向)、理论电化学(电化学方向)复试时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笔试)考

11、试科目说明:精细化工方向只能选第一组,电化学方向只能选第二组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839物理化学同上同上同上一、 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应用电化学方向: 1)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2)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3)高比能化学及物理电源,目前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高效微型温差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等4)电沉积及化学沉积5)生物电化学 6)有机电化学7)电催化与电合成 8)金属腐蚀与防护9)环境电化学硕士指导教师:唐致远,姚素微,王为,田建华,刘建华精细化工方向:(1) 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学与精制技术(2) 现代精细合成技术理论及应用(3) 特种功能材料化

12、学及其应用(4) 纳米粒子制备与分散技术(5) 纳米半导体催化科学(6) 高效环境净化技术指导教师:冯亚青、刘东志、王世荣、张天永、张卫红、李祥高二、专业特点:1、 应用电化学方向:天津大学应用电化学是国家211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始建于1957年。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影响广泛的专家学者,可以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在内的各类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是我国应用化学学科首批博士和硕士点授权单位,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电化学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应用电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电化学科学和技术在各

13、类高、精、尖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形成了诸多系统的发展方向,包括:材料电化学、能源电化学、生物电化学、环境电化学、半导体电化学、微电子电化学、有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等等。作为工科院校的应用电化学专业,我们在纳米材料、金属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化学电源及物理电源、电催化及电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居国内领先。 应用电化学学科现已形成的极具优势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型高比能电源:1)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近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通过国家科技部鉴定之后,在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基地。已成功地生产出我国最大容量的150Ah动力型大功率锂离子电池;2)电化

14、学电容器及电极材料的研究:已成功研制出以纳米氧化镍为电极材料,比能量达50wh/Kg,比功率2500W/Kg的电化学电容器,关键技术指标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后继研究目标是设计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组合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3)铝-空气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铝电极的活性溶解与钝化间的矛盾,已研制成功性能高度稳定、比能量高的铝-空气电池,获得显著经济效益;4)聚合物膜燃料电池(PEMFC):是我国最早进行PEMFC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重点基金及横向课题。自98年起进行PEMFC样机的研制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已成功试制出500W-3kW的氢氧燃料电池;5)微型高效温差电池 采用纳米材料技术,通过构制具有高的热电转换效率的一维有序纳米线阵列热电材料,研制开发微米量级、适用于微机电系统和芯片系统的新型自供式微型高效温差电池。该项研究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本学科采用化学与电化学方法研制纳米材料,在纳米点、纳米线和纳米面等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制备技术及应用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进行中的科研内容主要有:1)以单分子膜自组装体为衬底,化学沉积纳米金属膜与多层膜,以获得三维空间尺度均为纳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