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5753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论西双版纳清洁能源的现状与未来.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双版纳清洁能源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 杨 沙 (2014.8.04)尊敬的陈书记,罗州长,各位领导:大家好!下面,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我就如何发展我州清洁能源,作个简要发展,旨在抛砖引玉。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常规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现实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也把低碳清洁能源的发展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央政治局第6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并表示凡越过“生态红线”应该“终身追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凸显了我们国家对发展清洁能源的坚定态度。从世界范围上看,中国目前处于清洁能源行业的领导地位。2012年,中国吸引

2、清洁能源投资651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0。这一数字远高于美国,美国2012年该领域投资下降了37,为356亿美元摘自2014-2019年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云南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在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太阳热水器 的产业化生产和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居全国第一。目前,总投资91亿元的云南石林16MW太阳能电站建设己启动,前期 20MW己并网发电,是目前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光伏并网电站摘自2011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清洁能源现状和发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认真审视我州的优势条件及制约劣势,从总体上

3、转变现有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体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应该成为西双版纳“生态立州”发展战略,推进现代热区生态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新亮点。一、我州“生态立州”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强调:生态环境就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特色、最强的竞争力、最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以及最好的发展资源,这是西双版纳参与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最大资本和优势。现在看来,发展清洁能源将会成为维系并推进“生态立州”发展战略的重要纽带和新的生态经济增长极。州委确立的“生态立州”发展战略提出了建立西双版纳“三大生态经济体系”的战略要求,即:着力建设“绿色

4、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生态经济体系。强调突出绿色抓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其本质就是“生态、绿色、环保”;突出环保抓工业,要求构建“绿色水果、绿色医药、绿色水电、茶胶竹麻”等新型工业支柱;突出生态抓旅游文化,等等。 “十一五”期间,州委州政府把“生态立州”列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之首,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得益于全州各族人民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天空湛蓝、大地常绿、流水常清。目前,除了国家在热带雨林集中地区建立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连片的热带雨林得到了保护外,我州还建立州级布龙(布朗山勐龙)自然保护区,与老挝建立了5万多公

5、顷的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使全州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了504万亩,整个西双版纳州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8.2。在“生态立州”战略的指导下,天然林面积增加到1575万亩(覆盖率为54.9),建立了“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三级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划定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片区3410块。二、我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十二五”是我州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时期,清洁能源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水电产业进一步加快。水电产业是我州清洁能源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全州能源消费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清洁能源推

6、广和利用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水电总装机规模累计达到196万千瓦,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 (二)风能发电实现新突破。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风电设备制造自主化,按照省能源局全省风电规划,我州实现静风区域风电开发的新突破,目前,完成4.95万装机规模并投产运行,清洁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实质进展 (三)天然气利用发展步伐加快。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天然气利用发展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全州天然气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拓天然气利用市场,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推进天然气利用领域协调发展。到2015年,计划建设完成城市燃气管道55

7、公里,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3座、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1座。到2016年,建设完成普洱至景洪天然气支线管道126公里。 三、我州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领域和布局重点发展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建设,引导中小水电资源整合,支持云电外送,支持边远农村用电需求,提高中小水电资源利用率;启动示范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推进油气发展。依托中缅油气管道开通建设,做好成品油输送线路规划和城市天然气管道铺设的相关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缅油气在西双版纳的消化利用,带动西双版纳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加快电网建设,构建和完善电网,满足全州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村用电需求。(一)重点发展以水电为主的

8、能源建设。以满足地方工业、民生用电为主,以实现云电外送为辅,重点开发以澜沧江、补远江、南腊河等流域为主的中小型水电工程建设;适当开发支持边远农村用电需求的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中小水电资源整合,理顺原农场、地方水电市场秩序,提高中小水电资源利用率。做好全州水电开发利用的前期规划与投资可行性研究,做到突出重点,有序开发,合理开发。(二)建设区域性电力枢纽及电网。按照加强主网、优化供配电网结构、节能降耗、扩大覆盖面和提高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以优化电力配置为重点,根据州内外能源市场需求,完善主网架,进一步优化主网结构。坚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将优先保障自身用电与建设区域性

9、电力枢纽相结合,统筹考虑城网和农网的发展,切实解决西双版纳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供电需求。以服从大局、支持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为原则,配合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突出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继续推进城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提高民用电保证水平。从新能源发展实际出发,规划建设好新能源发电并网拉入端口,促进西双版纳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开拓周边邻国电力市场,拓展中小水电市场,积极开展与老挝、缅甸等国家的电网输变电合作。(三)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发展清

10、洁能源,以调整传统结构、实现低碳发展为原则,以满足民生为导向,促进投资消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一是太阳能热。充分发挥热带雨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以及风沙少、阳光穿透力强的优势,促进太阳能与建筑结合项目的发展;在城镇普遍推行太阳能热水器,在偏远、人口较少、架设供电网线困难等离网山区试行利用光伏发电。积极跟踪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适时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二是沼气。以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继续推广“猪-厕-沼”、“猪-沼-菜”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模式,推进全州改节柴灶项目,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目的。“十二五”期间,全州计划推广建设10000口沼气池,改灶5000户。 三是

11、燃料乙醇。燃料乙醇是化石燃料的主要替代品。按照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及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燃料乙醇作为云南能源产品之一有望得到国家和省级产业政策的支持。依据省内市场需求和利用周边国家丰富资源、依托境外替代种植建设原料基地,努力争取国家、省支持,积极发展燃料乙醇。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州燃料乙醇年产能达35万吨。年产值14亿元。 四是生物柴油。以建设国家生物柴油重要基地为目标,按照生产规模化原则和市场导向原则,依托全州丰富的橡胶副产物橡胶籽作为原料及其它油料植物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到2015年,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的生物柴油加工厂。五是风能。根据云南省风电场规划报告,继续推进风电建设。4

12、、 我州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在“生态立州”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工程,推动我州能源的多元化、清洁化发展。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首先是调整能源生产结构。积极开发水电,重点开发以澜沧江下段、南览河、流沙河、南阿河、小黑江、南腊河等河流为主的中小型水电工程,“十二五”末,水电装机达到230万千瓦。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其次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产业终端能源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控制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和城市生活能源消费比重。加强高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协调能源生产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载能产业发

13、展的关系。实行电价梯级管理,以丰水季优惠电价和配套政策鼓励矿电结合用电,合理调整产业能耗需求。 积极引导并促进电力、新能源等优质清洁能源消费,发展以电代燃料,推进城镇居民、农村群众使用电炊、电取暖;抓住中缅油气管道开通的机遇,加快推动天然气利用建设,构建完善的天然气利用体系,填补西双版纳天然气消费空白,使能源消费形成完整体系;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加快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等生物质能源。在城镇亮化工程、道路指示照明系统、旅游景点景区推广太阳能利用。(二)做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合理、先进适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原则,

14、用3至5年左右的时间,对原改造过现又不能满足供电需求的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解决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不断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理顺农村、农垦电力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力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农村电力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初步形成供电可靠性高、承载能力强的农村区域性电网,满足营业区内的电力需求。(三)建设低碳试验示范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契机,转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加快推进太阳能热水器、无电人口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农村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中小水电代柴等农村新能源

15、建设。继续在城镇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和以电代煤项目。争取省上支持,从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村镇三个层面开展“低碳示范区”项目。示范企业全面推进低碳技术、低碳工业的实际应用;工业园区通过科学组织各企业间产品的上下游链接和排放物的循环利用;区域村镇发展沼气综合利用,进一步细化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水平。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州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能源供需总量不平衡,能源供需的结构性、时段性矛盾仍然突出,各种深层次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一是供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外部依赖性过强。全州能源产业发展主要依赖电力支撑,煤炭资源匮乏,成品油、石油液化气全部依赖外购,能源物资储备能

16、力不足,应对能源风险和危机的能力较弱。主要能源水电均为径流式电站,发电质量差,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调峰运行日益困难。部分地区供电网架薄弱,供电可靠性低。新能源建设发展较为滞后。二是产业发展滞后,竞争优势不明显。西双版纳州能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州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共计529.23万千瓦,但中小水电站建设滞后,已建的水电站点多、分散,集约经营水平低,规模小;州内可再生资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但是这些比较优势还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风电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才刚刚起步,燃料乙醇加工还处于原料基地建设和试生产阶段。近年来虽然在能源科技上投入较大,但科技人才缺乏,能源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三是效率有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西双版纳州正处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