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434097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学 士 论 文题 目: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专 业: 系 别: 毕业年份: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摘要摘 要【内容摘要】在篇章语言学中,衔接与连贯是两个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概念。一般认为,衔接属于 形式方面的问题,它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属于语义方面的问题,它存在于语篇的深层结构中,“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在新闻报道中,这两个概念是处于两个不同领域的、内涵清晰的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各种衔接手段(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

2、系)的使用,使得新闻报道成为连贯的整体。另一方面,新闻报道连贯性的实现,有赖于各种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衔接是新闻报道的有形标志,连贯是衔接的语义目的。通常,语言学工作者在研究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时,以衔接为着眼点,把它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从而揭示影响新闻报道连贯性的制约因素。【关键词】衔接 连贯 新闻报道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目录目录前 言 (1)正 文一、新闻报道中语篇的衔接 (2) (一)“衔接”研究综述 (2)(二)语篇的衔接方式 (2)(三)新闻报道的语体 (3)(四)统计数字 (5)(五)管界动词 (5)二、新闻报道中语篇的连贯 (7) (一)连贯研究综述 (7) (二)有效的

3、衔接是连贯的促成条件 (7) (三)实现连贯性的制约因素 (8)结 论 (10)参考资料 (11) 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前言前 言衔接和连贯是新闻报道中经常运用的写作方式,两者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好的消息作品由于有话题结构衔接、信息结构衔接、语法衔接、词汇衔接等衔接手段,从而建构出一个个连贯的消息语篇。所谓写作手法新,就是在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上与众不同,因此,词汇衔接在新闻写作中也表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系统的掌握了词汇衔接与连贯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更加自如的把握新闻稿件,从而提高新闻语篇的把握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13衔接和连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正文一、新闻

4、报道中语篇的衔接 (一)“衔接”研究综述 较早注意到篇章衔接问题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大师哈里斯。他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话语分析中就曾指出:语言实体往往不是以零散的单词和句子的形式而是以相关联的语句出现的。不过,正式提出“衔接”和“连贯”的概念并作为篇章问题加以系统研究的显然是韩礼德。韩礼德的老师、英国学者弗斯在1962年发表的文学研究与描写语言学冲中曾谈到有关篇章组合的“搭配”概念,被后来的很多学者看作是衔接理论的萌芽。受弗斯“搭配”概念的启示,1962年,韩礼德首次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衔接”的概念。他同时还指出,衔接的概念的提出主要是有助于篇章的分析。国内关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

5、。1924年,黎锦熙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中谈到:“文学上的段落篇章的研究也不外乎引导学者去发现怎样并为什么把许多句子结合成群;各群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因而发现对于模范的读物,要怎样效法才算最有价值;这也是研究上很自然的趋势。所以,句本位的文法,退而分析便是词类的细目,进而综合,便是段落篇章的大观。”这段论述可以看作是关于衔接理论较早的具有萌芽意识的研究。 (二)语篇的衔接方式 (1)指称关系指称关系,有的学者称为“照应”,它指的是语篇内部通过代词和与它指代对象间形成的前后呼应关系而体现的语义上的联系。篇章中的指称词代词出现在篇章中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所指对象,这些对象可以在上文或下文中找到。

6、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指称词使一段文字成为意义连贯的整体,而读者也是通过这些指称词将一段文字理解为一个意义连贯的语篇。根据指称词语的性质,可以将指称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人称指称关系、指示指称关系、零式指称关系。 (2)省略、替代省略和替代是两种重要的衔接手段。替代作为两个独立的衔接方式加以说明,但同时也指出,省略实际上是替代的特殊形式-零位替代形式。 (3)逻辑联系语 “逻辑联系语”是指运用各种具有连接功能的词语来体现语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语义联系都有相应的语言表达式。有许多语义联系是隐性的,得靠读者、听者自己推敲出来。此外,同样的语义联系也经

7、常用连接成分以外的词语(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用整个小句来表示。还有,连接成分所连接的上半部分有时是在本文以外,属于交际双方所共享的讲话场合或背景知识。”【1】通常情况下,根据逻辑联系语所体现的语义关系的不同,将其分为四类:并列、因果、逆转、顺序。 (三)新闻报道的语体 新闻报道语体由于其特殊的交际环境,在语篇衔接上除运用一些衔接手段外,在语篇衔接方式上,还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消息来源语、时间词语、统计数字、管界动词等也是衔接新闻语篇的重要手段。 (1)消息来源语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能引起人们兴趣或关注的事件的及时、真实的报道。“真实”被许多学者和新闻从业者认为是新闻的生命

8、。正是由于新闻的真实性至关重要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通常会准确标示消息或数据的来源,因此,消息来源语在新闻语篇中频繁出现,成为新闻语篇重要的衔接方式之一。按照消息来源语出现的位置,将其分为两类:篇头消息来源语、篇中消息来源语。常见的篇头消息来源语有类似如:“新华社消息”、“中央社台北X月x日电”、“据新华社北京X月X日电(记者 XXX)”、“本报上海X月X日讯记者 XXX报道”等。这些篇头新闻来源语说明了获得新闻事实的处所和相应的报道者。新闻报道运用消息来源语来衔接语篇,一方面增强语篇的连贯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消息来源的说明,大大地增强了被报道事件的真实可信度,从而提高新闻价值。显

9、而易见,在新闻报道中,交待消息的来源和出处,可大大增强新闻的真实度。但是,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因为当事人的安全或责任规避等多方面的原因,不方便交待消息的来源,而用模糊或匿名的词语来表达,如:“据悉”、“记者获悉”、“据了解”、“据目击者称”、“有消息称”等,提供消息的人或机构、组织名称等不出现。另外,运用模糊或明确消息来源语的频率的不同,也体现出报道风格的不同。一般来说,像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冲等党和国家机关报纸运用明确消息来源语的频率明显高于晚报类,因而呈现严肃、庄严、富有权威性的报道风格,而晚报则更为轻松、贴近生活、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2)时间词语在新闻报道中,时间词语的运

10、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提供了一个线性的线索标志,是新闻语篇重要的衔接方式之一。时间词语所表示的时间跨度有大小之分。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新闻语篇中,时间跨度最大的词语管界整个语篇,通常出现在导语中,为新闻事件提供概括的时间范围,它的管界范围蕴含后面跨度小的时间词语的管界范围。当跨度小的时间词语开始出现时,它所管界的内容通常是补充性质的细节报道或背景报道。在新闻语篇中,以时间词语衔接语篇,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它不同于上面论述的概括时间词语出现在导语中管界全篇,而是事件发生的精确的时间点位于导语中,这一时间点可以精确到“x日x时x分”,在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正是全篇最重要的新闻事件。而概括的时间词

11、位于下文,它统帅的语段多是背景回放或是原因分析等。 (四)统计数字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由新闻工作者采写出的新闻稿要对广大的读者负责,他们特别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及有据可查。为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恰当地运用统计数字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统计数字也就成为新闻语篇所特有的衔接方式。 (五)管界动词管界这里指的是某个管领词语如动词、各种修饰语等所支配、修饰或统领的范围。表意明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是新闻语言的突出特点。新闻报道运用管界动词衔接语篇,这是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密不可分的。“xx说”、“xx建议“xx认为”等,类似这样的新闻语言使读者明确知道信息、提议的提出者和来源,增强

12、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某种程度上也可避免主观臆造、空穴来风似的虚假新闻。新闻报道语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语体,为满足它独特的语境以及反映客体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的语体对于它运用另外一些衔接方式则是一种限制,它很少或几乎不用以下一些衔接方式,如:“指称关系”中的“情景指称”和“观念指称”、“省略”、“反义词”和“互补词”的同现等。“情景指称”指的是指示词所指对象并未在语篇中出现,它存在于语篇之外,存在于交际情景之中。与此相类似的“观念指称”指的是指示词所指对象存在于交际双方观念之中。运用“情景指称”和“观念指称”的前提是指示词所指对象对于话语的编码者和解码者来说都是己知的、明确的。不言而喻,新

13、闻话语的解码者读者是一个非常广大的群体,他们在文化水平、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要使他们对某一点有共同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新闻语篇中,为了表意的明确和不致引起读者的误解,新闻工作者很少使用“情景指称”和“观念指称”这样的衔接方式。“省略”是指语篇内部的句子或者小句中的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缺失,但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的现象。上文已经谈到,新闻语篇表意的准确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省略”这种衔接方式时,对被省略成分的理解和确认依赖于明晰的上下文语境,才能“顺藤摸瓜”找到被省略的对象。“省略”这种衔接方式多用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对话的话轮中,既不影响语义的表达和理解,又呈现出简约、富于变化的风格。“反义词”和“互补词”的同现这种衔接方式较少出现在新闻语篇中,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中作家经常运用这种衔接方式,反义词或互补词的同时出现,相互对照,使作品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或爱或憎,或喜或忧,通过反义词或互补词的同现,把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2】其中的两对反义词“旧世界”与“新乾坤”,“理想”与“实干”两两相对,用这种感情色彩鲜明的反义词来衔接语篇,可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相比较而言,新闻语篇不追求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