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3312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彦淖尔市十二五规划摘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彦淖尔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要点时间:2011-7-18 信息来源:节选自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 发展现代农牧业 优化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牧业结构,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提高到80%。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以上。加强优质专用玉米、油料基地建设,创建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区。实施千个千亩连片小麦种植工程,确保河套优质强筋春小麦保护性开发。加强番茄种植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设施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力争达到30万亩。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沙草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稳

2、妥发展牧区畜牧业,肉类产量达到36万吨左右,鲜奶产量达到240万吨左右。促进种养结合,突出发展肉羊、奶牛、生猪、禽类规模化养殖,培育养殖大户,建设专业小区,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80%以上。 改善生产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二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加快发展化学工业。 建设大型煤焦化基地,充分利用境外煤炭资源。加强煤矸石、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构建煤焦化延伸加工循环产业链,形成4000万吨以上洗煤、2000万吨以上煤焦化生产规模,实现传统煤化工产业现代化、规模化。 积极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扩大甲醇、二甲醚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达到双百万吨。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一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

3、二醇项目立项和开工建设。大力推进煤化工产品深加工,打造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 培育氯碱化工产业集群。扩大PVC生产规模,推进以型材为重点的PVC下游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大延伸加工力度,提高工艺水平,增加产品品种,构建煤电石聚氯乙烯塑料型材循环产业链, PVC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积极发展盐化工,扩大铬盐生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铬盐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二) 巩固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 做强粮油加工产业。以打造全国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为目标,在扩规模、上层次、走高端、创名牌上下功夫,构建小麦、葵花、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积极发展专用小麦粉、营养强化和功能性小麦粉,发展饼干、方便面等方便食品,开发麦胚

4、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玉米重点发展食品用、医药用精深加工产品,推进玉米淀粉产业延伸项目建设,加强玉米茎、胚、芯综合利用。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扩大葵花规模化生产,重点发展精炼葵花油、葵花露等产品,油料加工转化率达到95%以上。 做大果蔬加工业。发展番茄酱系列产品,开发番茄红素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番茄种植与系列加工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番茄酱年生产能力超过60万吨,打造全国最大的番茄加工基地。加强蔬菜、西瓜、蜜瓜、枸杞等特色产品加工转化,推进脱水蔬菜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创立自主经营品牌,脱水蔬菜加工量达到3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肉类加工业。积极打造乌拉特肉类品

5、牌,大力发展分割肉、低温保鲜肉和皮革、骨血及脏器综合加工,提高猪、牛、鸡肉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发展低温火腿肠、酱卤制品、速冻制品等方便食品。肉类综合加工率达到65%左右。 积极扩大乳业规模。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稳步提高乳制品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高品质液体乳和婴幼儿乳粉生产,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和特色乳制品,扩大高端产品生产规模。牛奶年加工处理能力达到210万吨左右。 提升酿酒工业。支持河套酒业集团多元扩张,在稳步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再造一个河套酒业,建设中国北方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抓住燕京集团重组金川保健啤酒的机遇,扩大啤酒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围绕乌兰布和沙漠葡萄基

6、地建设,积极发展葡萄酒产业。 稳步发展绒毛加工业。通过对现有绒毛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加大产品自主研发力度,重点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精纺制品以及毛绒、丝绒等多种纤维混纺产品。(三) 做大做强冶金工业 加快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基地。深入挖掘自身资源潜力,按照分散采矿、定点选矿、集中冶炼、规模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进程,力争有色金属全部实现就地深加工。充分利用国内外有色金属资源,积极发展境外有色金属资源落地加工,做大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加快发展延伸加工,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装备水平高的大企业、大项目,鼓励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

7、和新型合金材料,构建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能力达到100万吨。 大力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加强与包钢配套协作,推进“包钢西区”建设,实施还原铁、耐火材料等项目,扩大铁粉、氧化球团生产规模,加快特钢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形成500万吨生产能力,成为包钢重要的生产基地。(四)突出发展能源工业 大力发展新能源。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力争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成为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兆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抓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

8、,发展甜高粱秸秆制燃料乙醇、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积极引进沙漠热气流发电项目。 稳步发展火力发电。支持发展煤矸石发电。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在旗县所在地建设适当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有稳定工业用汽负荷的园区、企业,鼓励建设背压机组。火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 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资源勘查开发。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重点建设白彦花、巴音呼都格、乌拉山等煤田。加快石油天然气、油页岩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五)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培育装备制造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围绕加强与呼包鄂地区合作配套,发挥有色、黑色金属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农牧业机械、煤炭机械、化工机械,突出发展

9、汽车及零部件、风力发电整机及配件制造、配套模具生产,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壮大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多晶硅产业,推进产业向下游延伸,构建多晶硅单晶硅切片产业链。加快石墨、红柱石等非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精深加工,构建非金属材料产业链。 做强生物产业。发挥动植物资源优势,培育几家起点高、规模大、面向国际市场的生物制药企业,推进成品药生产,重点发展阿莫西林、苦参碱、苦参素等产品,打造自治区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加强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优良品种研发,建设扩繁基地,推进优良品种产业化,发展生物育种产业。 加快发展建材工业。围绕石灰石资源开发利用,扩大水泥生产规模。加强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

10、综合利用,生产空心砖等建材产品。大力开发阴山红花岗岩资源。(六)发展特色工业园区 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约、集中、集聚发展。乌拉特前旗黑柳子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黑色金属冶炼、煤焦化和氯碱化工等产业,成为包钢的“西区”;甘其毛都口岸物流加工园区重点利用境外资源发展煤炭、铜深加工;青科乐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蒙海物流加工园区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磴口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等产业。三 积极发展服务业(一)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 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体系。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要求,建成20

11、个以上重点物流项目,积极构建工业、农牧业、城乡配送和国际四大物流体系。工业物流体系重点承接临策铁路过境资源加工转化,建设一批煤炭及其它矿产品物流园区。农牧业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巴彦淖尔(B型)保税物流园区,加强农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储运配送设施,支持建设一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及冷链物流项目。以临河为中心,发展各类消费品物流配送,完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不断提高城乡配送物流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甘其毛都口岸煤炭、有色金属资源加工物流园区,完善国际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二)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 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加强临河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推进胜利路商业街区改造升级,高标准建设几个

12、大型商场,积极引进大型连锁企业。加强县城商贸中心建设,在各旗县所在地和中心镇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商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农畜产品、化工、机械、汽车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以开拓和延伸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为重点,建设区域性批发市场,推进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 完善农村牧区流通网络。完善农村牧区商贸流通网络,在铁路公路沿线、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地建设不同类型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对接,支持发展农畜产品网上交易。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牧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

13、”等惠农项目,完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市场。(三) 大力发展金融业 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以引进为主,争取内蒙古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快筹建河套商业银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从现有45家发展到60家,力争覆盖各旗县区及工业园区。完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网络,在各旗县区重点乡镇设立1015家村镇银行。积极引进市外大型股份制保险公司,开发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保险产品,构建结构合理、互补共赢、竞争有序的现代保险体系。 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筛选几家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扩大企业债券

14、、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规模。积极发展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基金,扩大政府引导资金规模。 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发展农村牧区信用担保体系。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为重点,建设社会征信系统。强化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四) 积极发展旅游业 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完善设施,形成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三盛公水利枢纽、乌兰布和沙漠、纳林湖、阴山岩画景区,构建黄河大漠风情旅游线;加强乌拉特草原、戈壁和口岸旅游资源开发,构建草原风情、边关探险及跨国旅游线;开发乌梁素海湿地、大桦背

15、原始次生林旅游资源,提高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接待能力,构建湖光山色休闲度假旅游线;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构建河套田园风光旅游线。打破行政区划,积极与周边盟市开发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将巴彦淖尔打造成为区域旅游热点。 完善旅游要素。围绕创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提升标准、档次和配套水平。加强连接重点景区的道路建设,完善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发展特色餐饮,构建旅游业综合服务体系,建成几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以上的国内外知名景区。加快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培育高素质旅游人才,提高服务质量。挖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土特产品、戈壁奇石、沙生保健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五) 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六) 突出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进巴彦淖尔文化大市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边塞文化与内陆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交融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培育河套特色文化产业。以壮大河套二人台(爬山调)传统戏曲品牌为重点,加快发展文艺演出业。深入挖掘知青文化,汇聚生产建设兵团广大知青的河套情结,大力发展知青文化旅游。以推出弘扬河套文化和草原文明的影视剧为重点,发展广播影视业,逐步将影视剧拍摄基地打造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集中力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建设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