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资料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32.60KB
约43页
文档ID:103429032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资料_第1页
1/43

0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陶瓷文物修复实验 课程讲义课程讲义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杨璐杨璐 1 课程性质:实验课 教学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文物的修复理念 和修复操作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计划学时:总课时 54(理论课 18 课时,实践课 36 课时) 第一部分 陶瓷类文物修复理论部分 2 第一章 概论 . 2 第二章 常用修复原料及辅料 3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13 第一章 清洁 . 13 第二章 粘接 . 15 第三章 配补 . 19 第四章 作色 . 24 第五章 仿釉 . 36 2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陶瓷类文物修复理论部分陶瓷类文物修复理论部分 第一章第一章 概论概论 中国古陶瓷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灿明珠 古代先民创造的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保 存至今完好无损者数量很少 无论是出土器还是传世品, 由于受自然界或人为等因素的作用, 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修理、复原这些被损坏的艺术珍宝,不仅是广大文物保护 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是一切热爱陶瓷艺术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修复古陶瓷是一项传统技艺。

它产生的年代已难以考证,可以肯定,当古陶瓷品类成为 鉴藏家和古董商们角逐的目标时,古陶瓷修复技艺就应运而生了到本世纪四十年代,这些 艺人中的佼佼者,其修复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损坏的器物经他们之手修复后,连收藏 者本人亦不能自辨其损坏部位 在我国,五十年代以后,古陶瓷修复技艺由过去为古董商牟取暴利服务,转向为社会主 义文化事业而服务,并不断前进和发展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从事这一工作的技术人员 还很少,技艺高超者更是凤毛麟角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据笔者所知,这样一个在世界 上享有极高声誉,国内最大、收藏陶瓷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尽管它拥有数十位研究、 鉴定古陶瓷的专家和学者,但竟然没有一名技术较高的陶瓷专业修复人员由此可见,古陶 瓷修复技艺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虽有多种,但 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行业历来以口手相传的方式,父子相继或师徒相承,而很少加 以系统整理总结,更无人为此著书立说促进推广多年来,笔者出于个人所好,曾四处求师 学习,得到一些老师和专业工作者的指教近几年,我在学习和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努 力探索一些新工艺、新方法,采用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并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个人力量 终究有限, 为进一步促进古陶瓷修复技艺的发展, 把我的收获和学习体会总结整理成这本小 册子,公诸同好。

根据不同的修复目的和修复要求, 可以把古陶瓷修复工作划分成三类——研究修复、 商 品修复和展览修复 研究修复的目的是为考古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工作提供较好的实物资料 因此, 此类修 复对损坏不严重的器物,比如:剥釉、冲口、土蚀、非完全性断折及少量缺损等情况,一般 只需清理干净表面污垢,而无需进行其它方面的修理工作对损坏严重的器物,也只需在清 理干净表面污垢的基础上, 把断裂的各部位重新粘接在一起, 必要时可把短缺严重的部位用 石膏填平补齐, 对风化严重的陶器进行适当加固处理就可以了; 研究修复工作的技术要求不 高,简便易行,省工省时,且无需较复杂的机械设备它是目前考古研究单位普遍开展的一 种修复工作 商品修复的目的是把修复好的器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为了能使商品取得较好的观赏效 果并获得较高的商业利润, 对此类修复的技术要求极高 它不仅要做到把坏损的器物恢复到 原有形状,而且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使其表面的色彩、纹饰、质感、自然旧貌等, 呈现出完好无损的视觉效果 展览修复的目的是为博物馆、展览馆提供理想的实物展品,以供广大观众参观鉴赏此 类修复的技术要求与商品修复基本相同其不同点是,对修复部位表面的视觉效果的要求 可以比商品修复稍差一点,因为普通观众是不可能把展品拿在手里进行观察、鉴赏的。

所以 3 只要隔着展柜的保护玻璃看不出大面积的损坏痕迹就可以了, 有时还要有意留下少量损坏部 位不去修复以供鉴赏 但是展览修复要求修复部位的表面所采用的材料要有良好的抗老化性 能 一件展品要长期受光线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 如果修复用的表面材料在光和空气的作用 下易发生老化和变质,就需要经常重复修理,这样做不仅费工费时,而且还有可能给器物造 成不应有的损坏 修复古陶瓷器和其它文物,不同于修理普通器物,需要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一)在实施修复前,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在掌握其胎质、造型、 纹饰、釉色以及坏损程度等情况后,按照修复要求拟定出确实可行的修复方案 (二)在修复过程中,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材料,都必须是已被实践证明过是行之有效的 对那些未掌握的技术和不明了最终效果的材料, 不允许盲目地应用于实际修复中, 以免进一 步损坏文物,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需采用某种新工艺,新材料时,应在代用品或仿制品上 先行试验,待取得直接经验和满意效果后方可实际应用 (三)在实施修复时,一定要忠实于器物的原状和原貌,绝不允许操作者主观臆造,随意 加工或加以改变在保持器物历史原状和原貌的基础上,要整坏为好,但不可整旧如新。

对 需要进行配补、上色、仿釉等工艺的修复器物,应具有确凿的参照物或参照部位 (四)博物馆和研究所的修复工作, 在修复前后应认真填写修复记录, 存档以备今后查阅 主要记录内容应包括:器物名称、历史年代、器物来源、损坏情况、主要修复部位、采用的 修复方法和材料、修复日期以及在使用和保管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需要进行修复的古陶瓷器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坏损情况:破损、断折、残缺、 脱釉、 开裂、 脱彩、严重风化酥粉和锈蚀,以及人为修理不当而产生的其它问题 古陶瓷器物种类繁多, 每件器物的损坏部位和损坏程度各不相同, 根据不同情况和施工 要求可分为:清洁、粘接、补配、加固、作色、仿釉和作旧七项工艺 古陶瓷修复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地区和修复工艺流派的差异, 在操作方法和 材料选用方面会有某些不同 本书所介绍的修复方法和材料是在学习上海博物馆的传统技艺 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起来的, 也是近几年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同行批评指 教 第第二二章章 常用修复原料及辅料常用修复原料及辅料 由于古陶瓷品种多样,坏损情况不同,修复工艺复杂,因此使用的修复原料和辅料种类 繁多根据其不同性质和用途可把它们分为清洁剂、粘接剂、配补填料、颜料、仿釉基料、 有机溶剂和其它辅助材料等七类,分别介绍如下。

(一)清洁剂 清洁剂是指用于清洁工艺中的各种化学药剂 1.高锰酸钾(KMnO4) 俗称灰锰氧、PP 粉等深紫色晶体,有金属光泽,味甜而涩,溶于水,比重 2.703,温 度达到 240℃时分解,遇乙醇即分解在清洁工艺中主要用作消毒剂、氧化剂和漂白剂 2.草酸 学名乙二酸无色透明晶体,有毒,比重 1.653,熔点 101~102℃,溶于水、乙醇和乙 醚在清洁工艺中主要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 3.盐酸 又称氢氯酸纯无色,一般因含有杂质而呈黄色,比重 1.10,溶于水,是一种强酸商 品浓盐酸含 37~38%氯化氢在清洁工艺中,稀释后的盐酸用于清除器物表面的碱性污垢 4.甲酸 4 俗名蚁酸属化学成分最简单的脂肪酸液体,无色而有刺激气味,比重 1.22,熔点 86℃,沸点 100.8℃酸性很强,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溶于水、乙酸,乙醚和甘油 有还原性,易被氧化而成水和二氧化碳其用途基本与盐酸相同 5.过氧化氢 俗名双氧化水,纯净物是无色的重液体比重 1.438,熔点-89℃,沸点 151.4℃,能与 水、乙醚或乙醇以任何比例混和市售的商品有 30%和 3%水溶液,修复古陶瓷一般选用前 一种 30%水溶液。

因其贮存时易分解为水和氧,可加少量乙酰替苯胺、乙酰替乙氧基苯胺 等作稳定剂在清洁工艺中用作消毒剂、氧化剂和漂白剂等 6.氢氧化钠(NaOH) 俗名烧碱、苛性钠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比重 2.130,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 腐蚀性工业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固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 棒状等制成溶液的产品俗名液碱,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并溶于乙醇和甘油因碱吸 湿性很强, 如暴露放置, 会逐渐溶解成溶液, 并易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逐渐变成碳酸钠, 因此必须贮存在密闭的铁罐或玻璃瓶中 在清洁工艺中可用它的水溶液清洗瓷器表面的油性 污垢 7.碳酸氢钠 又称重碳酸钠或酸式碳酸钠, 俗称小苏打, 焙烧苏打和重碱 白色单斜晶体, 比重 2.20 在热空气中,能缓慢失去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 270℃时,可失去全部二氧化碳在清洁 工艺中,可用它清洗遭碱性物质严重腐蚀后器物上的油性污垢 8.漂白粉 白色粉末状物质有氯臭味暴露于空气中,遇水或乙醇易分解,需密封贮存漂白粉 一般含有效氧约 35%在清洁工艺中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9.瓷净和洗洁精 瓷净和洗洁精,属市场上出售的洗涤剂,其毒性小,洗涤效果理想,是一种很好的陶瓷 清洁剂。

此外,在清洁工艺中还经常使用一些有机溶剂,将在后面一节专门介绍 (二)粘接剂 粘接剂是指用于粘接、配补、加固等工艺中的各种粘合剂常用粘合剂有以下品种 1.环氧树脂粘合剂 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配合而成粘合剂 为了适应不同性质工艺的需要, 还可以加入各种 不同的辅助材料 如加入增韧剂以改进固化物的韧性和剥离强度; 加入填充料以提高固化物 的硬度、机械强度、耐磨性和耐收缩性;加入溶剂或稀释剂以降低粘合剂的粘稠度,利于施 工;加入固化促进剂(叔胺和酚类)以加速固化,缩短工艺时间;加入抗氧剂或耐紫外线老化 剂以提高使用寿命等 环氧树脂粘合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陶瓷文物修复中, 并逐步取代了一 些传统粘合剂(如虫胶等)它具有优良的粘结强度,固化后收缩率小,耐化学药品和电绝缘 性较好等特点市场上出售的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品种很多,性能各异,用于古陶瓷修复中的 环氧树脂粘合剂有以下各种: (1)E-44 环氧树脂粘合剂 是含有环氧基(—CH—CH—)的人工合成树脂它具有粘结牢度大、机械强度高、收缩性 小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 只要在环氧树脂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固化剂, 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加入固化剂半小时左右环氧树脂开始出现明显硬化,24 小时后达到完全固化。

与 E-44 环氧 树脂粘合剂配套的固化剂可选用乙二胺、羟基乙基乙二胺、二乙稀三胺或聚酰胺树脂等 乙二胺(NH2(CH2)2NH2):无色粘稠液体,有氨的气味比重 0.8994,沸点 117.1℃,溶 点 8.5℃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和苯能与蒸气一同挥发,在空气中会发烟 5 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能与无机酸生成溶于水的盐类与环氧树脂反应时发热,其气 味对人体有害,使用时应予注意 羟基乙基乙二胺(C4H2OH2):无色略粘稠液体,有轻微臭味,溶于水和乙醇,与环氧树 脂反映微放热其气味对人体危害较小,但价格较高 二乙稀三胺(H2N(CH2)2NH(CH2)2):浅黄色液体,有氨的刺激性嗅味,溶于水和乙醇其 气味对人体的危害小于乙二胺,大于羟基乙基乙二胺 低分子聚酰胺又称聚酰胺树脂, 深琥珀色粘稠液体, 它含有极性的氨基、 羟基及酰胺基,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不仅可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而且也是一种增韧剂使用聚酰胺作环 氧树脂的固化剂, 一般就不需要再加其它增韧剂了 其固化物有较好的柔韧性, 但色泽较深 使用乙二胺等做环氧树脂固化剂,其固化物性坚脆为了改进韧性,提高剥离强度,往 往还需加入一定数量的增韧剂,除可用聚酰胺作增韧剂外,还可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有时根据工艺要求,需降低环氧树脂粘合剂的粘稠度,以利于施工,还可以加入一定数 量的稀释剂常用稀释剂有两类一类是活性稀释剂,它在固化过程中参加反应,如:甘油 环氧树脂(国内牌号#662)和环氧丙烷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