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42717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摘 要:本文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学派。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主要指第三条道路。文章对三大社会保障理论流派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作了简要分析,认为三大流派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实际上是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的,所谓新理论不过是旧有理论的回归、修正或综合;三大理论流派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之间孰重孰轻所展开的争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矛盾的回应与调整。关键词:社会保

2、障、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社会保障理论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导向作用,发挥着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纵观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百家争鸣,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三大流派。一、西方社会保障的三大理论流派1.国家干预主义所谓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它主要强调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必须通过国家干预来弥补,表现在社会政策方面,国家必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肯定政府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国家干预主义的

3、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德国新历史学派催生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世纪末,面对德国社会中存在的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一些学者提出了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由政府通过立法,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待遇,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德国新历史学派就是由这样一批以鼓吹劳资合作、实行社会政策的经济社会学者所组成的。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他们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

4、差距而引起的对立。因此,在他们看来,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而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便可以解决。二是他们的国家观。该学派主张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一是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二是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三是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人类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四是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五是国家应通

5、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被俾斯麦政府所接受,从而成为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1883年开始,德国陆续推出了疾病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障法孤儿寡妇保险法等社会保险法典。新历史学派的主张后来经过制度学派而得以在美国发展,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认可,这是西方国家初级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费边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的产物,它试图用温和的、渐进的改良政策实现它所向往的“社会主义”。其价值观念是英

6、国在二战后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基础。费边社会主义是在“费边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费边社”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以研究和教育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成立于1884年,其成员包括一批关心社会问题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如著名的文学家伯纳德萧伯纳、社会理论家悉德尼韦伯和比阿特丽丝韦伯夫妇等。他们以古罗马名将费边作为学社名称的来源,意即师法费边有名的渐进求胜的策略。公元前217年,费边接替前任败将的职务,迎战迦太基的世纪名将汉尼拔。费边采取了避其锋芒,改用迅速、小规模进攻的策略,从而达到既避免失败又打击对方的目的。经过八年的苦战,费边终于击败了汉尼拔。从此费边主义成为缓步前进、谋后而动的代

7、名词。费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总的来说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学说是建构在对国家的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其基本信念认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而必然的转变过程。他们看到英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以及劳工组织的发达,足以促成必要的社会改革,因此排斥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激烈革命的观点,改采民主温和的方式,企图以国家作为推动改革的工具,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工业国有化,以及由国家实现各种社会福利。其社会改良思想包括:国家是个理想的、为社会服务的工具;社会仅靠市场力量进行分配是不够的,政府的任务是调整市场制度造成的不公正,以一种集体的精神关心社会的福利和平等。费边社认为社会主义是“国家社会主义”,它是

8、“医治有缺陷的工业组织和极端恶劣的财富分配办法所引起的疾病的良药”。费边社会主义有三个基本的价值理念即平等、自由和互相关怀,平等有利于社会的整合,自由可以使公民实现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目标,互相关怀能够弘扬利他主义,促进社会和谐。费边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价值理念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其主要观点,一是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出发,认为社会中的人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协作关系,贫富收入不宜过分悬殊,强调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保证国民基本生活标准;二是从平等、自由、民主、协作与人道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推论出每个公民都应该享受最基本的文明生活,摆脱贫困,过上具有人的尊严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三是认为政府是一种理想的可用

9、来为社会服务的工具,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组织各种社会服务,采取各种手段改善国民的社会福利。费边社会主义者由此提出了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影响的主张,如国家最低生活标准、资源的社会管理、以累进税缩小贫富差别、整顿教育等,这些措施在费边社的努力下,通过一个一个的法案落实到国家立法中。费边主义者还参与协助了英国工党的成立,并成为工党中颇具影响力的会员,为后来英国工党的社会政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当然,费边社的渐进社会主义主张也招致了当时其他一些知识分子的嘲笑,但费边社在承受着嘲笑的同时,坚定的朝着与嘲笑者相同的目标前进。福利经济学是最早对社会保障进行经济研究的学派。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

10、支,它形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后来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国得到传播。福利经济学分为新旧两派。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庇古。庇古主张国家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救助制度,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庇古认为,福利是指个人获得的某种效用与满足,它们来自对财物、知识情感、欲望的占有和满足。而所有社会成员的这些满足或效用的总和便构成社会福利。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是检验社会福利的两个标准。依据边沁所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这一功利原则,庇古假定在收入分配中有一个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同样一英镑收入对穷人和富人的效用是不相同的,穷人

11、一英镑收入的效用大于富人一英镑收入的效用。一个人越富裕,它用作消费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相对富裕的人失去一定数量的收入,从满足本身需要的角度来说,对他只是比较微弱的牺牲;而相对贫困的人,如果获得同样数量的收入,就能满足他比较迫切的需要。因此,他认为,把收入从相对富裕的人转移到相对穷人的手中,从整体来说,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会增加一国的经济福利。其主要主张是:一是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的患病、残疾、失业和养老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二是向收入高的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

12、效果;三是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虽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收入均等化”的,但庇古提出转移性支付以及一些改革社会福利的理论几经演变并广为流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38年和 1939年及其之后,英美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对旧福利经济学作了重要补充与修改。到50年代,西方经济学在批判和吸收庇古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也即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A.萨缪尔森、J.R.希克斯、A.伯格森、A.P.勒纳、西托夫斯基、艾伦、李特尔等人。新福利经济学家运用“序数效用论”、“帕累托最优”、

13、“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等分析工具来说明政府应当保证个人的自由选择,通过个人福利的最大化来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以此实现社会福利的极大化。当一国的经济福利总和增加时,整个社会的福利保障水平也就随之提高。新福利经济学认为,最大福利的内容是经济效率,而不是收入的均等分配。所谓经济效率,是指生产资源的使用达到最适度状态,即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又称帕累托效率。当资源得到最适度配置时,经济就是有效率的,因而才能达到最大社会福利。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场失效与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自从福利经济学产生以来,其理论虽然经过了一些变化,但新

14、旧福利经济学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消费者“自由选择”学说和自由竞争学说之上的,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论证竞争市场的有效性及其例外得出了福利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即竞争的市场注定是帕累托有效的。二是认为政府通过采取适合的收入分配政策能够有效地矫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或帕累托最优,得出了福利经济学的第二个基本定理。福利经济学的这些理论为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反对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特别重于供给方面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在美国,供给学派存在着“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

15、给学派”之分,极端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等人。他们企图通过恢复金本位制来紧缩货币供给量,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主张对富人减税,刺激其增加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穷人削减福利开支、刺激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和实现政府的预算平衡。供给学派对 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起了较大影响,里根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主要就是根据供给学派的论点和主张。因此,西方经济学界有时把供给学派思想称为“里根经济学”。供给学派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论点有:第一,减税不会加剧贫富悬殊。认为:持久地降低税率,将会刺激储蓄,提高储蓄率,从而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增

16、加,将会开辟新的税源,并使税收总额随总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财政将会保持收支平衡,一切经济活动将正常地、顺利地进行。减税政策就是长期的经济稳定政策。在他们看来,减税可以使富人更富,但同样能使穷人增加收入,所以那种担心减税有碍于“均等化”的顾虑是没有根据的。减税既可以增进效率(因为富人愿意投资,穷人又愿意加班、兼职),又不会有碍于“公平” (因为失业者有工作可做,穷人能增加收入)。第二,社会福利的税收效果是,选择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与选择领取救济金所获得的收入,两者在数量上非常接近。认为社会福利金、社会安全保障、失业补偿金所得转移的社会福利制度,实际上是“鼓励那些不工作的人,打击在工作的人”。如果说失业补偿有任何一点价值的话,并非是它能维持社会总需求,而是它能提供一个绝对的最低所得,使人们不致因不幸遭遇而挨饿。但是,当人们认为依赖失业补偿金为生胜于从事工作为生时,显然这就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大扭曲。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理念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崇尚自由,公开反对社会公平和分配正义。他们认为由市场带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