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2379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86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沁阳市王曲乡路村小学2010年5月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通过一定的措施,经过深入的学习,做到“两个到位”“三个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课题研究的原由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

2、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2、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即“自主探究”,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以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组

3、织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还是“问答式”,在热闹的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接受多于发现,被动优于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火花更是无法迸发,教师仍旧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本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在学习、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目标,结合本校特点,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 教学课题实验操作体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

4、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能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理念虽有些认识,但没有发生根本的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行为特征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首先,转变师生角色,师生地位平等,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动式教与学;其次,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课堂

5、充满活力;第三,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 习惯和自学能力;第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第五,拓展自主探究空间,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六,树立大教学观,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扩展他们的视野。 2、课题研究的关键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新型灵活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新路 ;二是作为“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发展自己,去提高语文素养。 3、课题研究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教学必须民主,必须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敢于

6、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怀疑和猜度,要把学生当成教与学的伙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如一位教师在坐井观天教学时,由于教学的民主,学生不但能从“青蛙跳出井底”进行探究性学习,还能从小鸟飞进井里进行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比较全面的启迪。 (2)实践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主旨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让学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后,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写警告词,写倡议书。 (3)激励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

7、指出:要关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竞赛激励。在竞赛中,大脑皮层受到强烈刺激,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成功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审美激励。学会欣赏佳句,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同时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去发现美,去创造美。荣誉激励。表扬和鼓励在激发成就动机中比惩罚和遣责更有效,通过产生各种“学习之星”,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向上力量。 (4)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

8、择”的机会,尊重相信学生,使学习活动富有成效。从时间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改变单调乏味的“独白式”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倡导多元的学习见解,教师不以主观意愿强行牵引学生。引导学生对“书本”和“生活”两个世界的沟通,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5)综合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摒弃先前的单纯的口头说教,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养成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9、 (6)创新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让学生敢于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的观点挑战。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表现,教师不吝于表扬,同时要巧妙因势利导,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是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树立三种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自主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如果理念迷失或犹疑不定或模棱两可,操作就会不能到位或误入歧途。在研究“自主探究”教学之前,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

10、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2、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3、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

11、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4、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 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是生生合作探究。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全班集

12、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5、注意归纳概括,加强实践探究。 我们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6、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 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

13、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由教育局教研室审批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14、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我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

15、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2、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等问题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懂得:一味循守固定不变的以教代学的方法只会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自主探究”的实验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教育改革实验研究。3、健全制度,加强教学研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在加强教研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遵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