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1784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的思 考砀山县曹庄镇经济发展办主任:焦道锟【摘要】: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必须理清若干主要发展思路。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 发展思路 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中,如何认识和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题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现代化早日实现的“基础工程”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范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包括县、市(县级)区经济。在实质上,当前的县域经济就是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农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全国而言

2、,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就东中西部各自而言,也都有各自的较发达地区的和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本文是指一种较为宽泛的所有“欠发达”的县域经济。从发展经济学来讲,“欠发达地区”是有确定含义的,这个含义就是“非工业化现代化”的地区,或者说就是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地区。 二、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农村经济而非城市经济,农业经济而非工业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而非现代市场经济,落后经济而非发达经济。在这里发展经济的最大障碍是观念上的而非物质条件上的,既使有例外有人提供物质条件,观念问题不解决还是发展不了。所以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发

3、展理念。 1、树立“现代化工程”理念。现代化是我国人民的世纪梦想,是我国几代人追求的目标,这个梦想和目标将在本世纪实现。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一切都是朝这个目标前进。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这个跨世纪工程的基础工程。 2、树立农民增收是核心的理念。县域经济的基本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基本前提。农民增收意味着县域人均收入的增长,是财政增长的前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志;农民增收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农业积累的源泉,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农民收入增长了,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才有资金,搞规模经营才有资本,转移进城才有资格;农民收入增长了,农村市场才能拓展,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中国经济才有

4、了新的发展动力;农民收入增长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叫做县域经济真正发展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宗旨的具体体现,这在县域经济中就要落实在农民增收上。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面对诸多选择必须调整发展思路 (一)经济结构调整思路。 经济结构调整是“过剩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根本出路,是“十五”计划的主线,也是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 1、全力发展特色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基本上还是一种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雷同、自给自

5、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县域经济又是一种地方经济,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机遇、程度各不相同,县域农业的结构、品种、质量,工业的强项与弱项,经济的支柱与潜力,区位的优势与劣势等等,总是各有特色的。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发展为特色经济。在西部在开发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已大为增强了。 2、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欠发达地区要结合实际,有目标、有重点地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等方面要大力扶持,在农产品出

6、口方面提供便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以市场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市场上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生产什么,经济结构就往哪里调。市场是检测市场经济一切活动的标准,也是检测经济结构调整的标准。要研究市场,预测市场的真正走向,不能被市场的现象所迷惑。 (二)中小企业发展思路 转制改革只是发挥企业活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为了使已经放开的中小企业健康发

7、展,还必须改善它们的经营环境和增强它们自身的机体。在这方面,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1、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纳入法治轨道。虽然十五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发展要“鼓励、引导”,但在欠发达县域一些人的观念中仍存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正确认识,从而导致许多地方仍然没有给予个体私营经济公正、公平的竞争地位,在政治上、政策上、管理服务上不一视同仁,存在某种程度的歧视。2、疏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对它们的金融支持。虽然政府和银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3、整顿市场秩序,端正政府行为。目前县域市场秩序混乱,“失信

8、”现象严重,拖欠贷款和货款的行为普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与此同时,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诈骗舞弊、敲诈勒索乃至黑社会的有组织犯罪多有发生。这造成投资环境恶化,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许多企业在回答“当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在哪些方面最需要政府的扶持”时,都提出了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活动的要求。县乡政府必须顺应民意,采取坚决措施,务求在近期取得明显的成绩。 (三)环境建设思路 环境即经济建设环境,它构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有时它就是经济建设本身。经济环境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环境建设应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气候、植被

9、等生态环境和水利、矿藏、物产等自然资源。近现代的经济发展往往破坏自然环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1、要治理和建设好自然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相对落后,工业化水平低,欠发县域的自然环境相对要好一点。但也要避免走“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过去年代中破坏了的自然环境要有计划地建设和恢复过来。 2、要继续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九五”的努力、农村电网改造、大湖的治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有较大改观,但任务仍然艰巨。 3、要继续加强县城及县域其它重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建设要有长远眼光,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阶段实施。要

10、尽可能地吸引外地资金和民间资金参与建设。要用市场的原则运作城镇建设。其它重点城镇建设的重点仍然是路、电、水、通信与环境保护,提高品位,以吸引农村和城市“居民”,其建设规模要有科学预测,不可盲目铺摊子,防止有城无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4、把软环境建设放在关键地位。软硬环境比较很难说谁更重要,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当交通、电力、通信等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时,硬环境建设无疑处在关键地位;在“瓶颈”被“九五”打破后,在世纪之初、在“买方市场”下,软环境建设已处在关键地位。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

11、,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