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72551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一、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虽重视了教师权威性的建立,却忽视了学生平等性,独立性的体现,学生自主意识受到压抑,交往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也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培养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以自己的敬业爱生的情感

2、去感染全体学生,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为了完成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特别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在语言上狠下功夫。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准确”、“简洁”、“富有逻辑”外,并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使学生有“平等”的感觉。另外在语言上加上一点“幽默”,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第二,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情感的养成等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一、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

3、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家的故事是极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阿基米德如何帮助国王鉴别王冠中的含金量的故事;祖冲之小时候用麻绳量车轮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长大后算出3. 3.,比其他国家早发现一千年;数学家高斯请妈妈给做萝卜灯晚上坚持学习数学的故事等。数学家们的故事一步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点点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是高效课堂的着力点。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4、精心设计练习,使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亮点,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努力缩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项的、高质量的互动,使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感兴趣。如:我听的一节计算课“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先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利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又如:我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中的一道例题: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修需要30天,由乙队单独修需要20天,如果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例题

5、出现前,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这样一道题“一段公路长160千米,甲队每天修15千米,乙队每天修25千米,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很快就利用掌握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解答。我接着快速把题改为“修一段路,甲队30天完成,乙队20天完成,两队合修需要几天?”学生看了都觉得很简单,问题同前一题一样,也是求工作时间的,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我接着问:工作总量是多少?工作效率又是多少?学生一时答不出来。我接着又说:“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积极讨论思考。我就是通过这样的情景变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来。三、教师应改变学生观,找准角色定位。 教师作

6、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主动地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群体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活动中,突出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增强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学生都有爱动、爱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去说,使他们通过实践、观察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如:在教学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先复习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剪好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问他们能

7、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步步深入地引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后,通过观察分析推导出计算公式,他们就会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小数加法简便运算时,简算6.42+6.46+6.54+6.58一题,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接着尝试做一做。由于原来已学习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结果都是26。接着又出了四道题:6.26+3+0.74 0.25+0.35+0.75+0.65 27.15-

8、(7.15+3.4) 10.12-2.65-3.35,整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极好。 数学家们的故事,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们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找准角色定位,充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一、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虽重视了教师权威性的建立,却忽视了

9、学生平等性,独立性的体现,学生自主意识受到压抑,交往被动,学习低效。教学过程中也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培养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以自己的敬业爱生的情感去感染全体学生,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为了完成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特别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在语言上狠下功夫。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准确”、“简洁”、“富有逻辑性”外,若能带上一点“童趣”、“稚气”和“天真”就更好。并经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使学生有“平等”的感觉。可能的话加上一点“幽默”,那更有利于情感的调动,例如:教学中一位学生求出飞机的飞行速度是100米/

10、小时,老师就风趣地说:“根据这位同学的计算结果我们要把飞机改名为蜗牛机了”。学生们一下子乐了,这样把孩子逗乐了再听讲,效果反而比正规的说教要好。它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第二,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活动玩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不但会使学生由“畏其师”变为“亲其师”进而达到“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情感的养成等都同时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二、留出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创新灵感。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予以解答,要尽

11、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来解答。非由教师解答不可的问题,也应立足于启发,即以启发的方式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只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才能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诱发创新灵感。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

12、握抽象的结论,更要侧重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几何知识教学中的表象形成过程、计量单位教学中的单位观念的建立过程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意识,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 而学生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1、注重学习方法和实践,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方法可以保证一个人继续不断地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和创新能

13、力。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观察、询问、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渗透。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之一。在教学中,一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兴超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和各种内容的认识实践活动。在实

14、践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方案,自行探索研讨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起创新冲动。 2、鼓励质疑,保持创新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一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新旧知识的连结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沿着学生的思路认真斟酌,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二要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每节课的重点、关键处,

15、要给学生提供引起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的疑问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递进式的质疑问难。三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维持其探索的动机,不断唤起新的创新意识。如,一位老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222,而44不等于44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师及时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样,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热情。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体现了这位老师的教学艺术,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只要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和指导下

16、都具有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实践证明,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在教学中倾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积极情感得到培养。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