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3366844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孟氏宗亲联谊会、郭氏宗亲联谊会等在德州成立并加强了宗亲联谊,全力推进人谱登记和家谱的续修工作。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 分封制B

2、. 宗法制C. 礼乐制度D. 内外服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故B正确;分封制是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的制度,与注重血缘关系的家谱无直接联系,排除A;礼乐制度是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与注重血缘关系的家谱无直接联系,排除C;内外服制度是夏商两朝一种维系中央集权和部落联盟的政治体制,是西周分封制度的雏形,与注重血缘关系的家谱无直接联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家谱的续修”,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和意义分析解

3、答。2.观察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 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B. 太尉掌管律令、图籍C. 中央与地方互不统属D.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并颁布了严苛的法律,故D正确;秦朝的法律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并不是法治国家,排除A;太尉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B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C错误。3.中国政治制度史载:(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4、。这反映了明朝A. 君主专制统治强化B. 吏治风清气正C. 丞相制度已被废除D. 谏议制度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可知,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直接向皇帝奏事,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故A正确;材料反映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权力很大,直接向皇帝负责,无法体现吏治风清气正,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丞相制度是否被废除,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谏议制度完善,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无敢抗科参而

5、自行者”,结合所学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分析解答。4.清雍正时,朝廷在西、北两路用兵,事涉机密的军务较多,主政者担心军事机密被泄漏,于是设立了军需房(后来改名为军机处),其官员都是主政者从内阁中书中选取的。这表明A. 军机处具有机密性B. 内阁权力有所增强C. 内阁成为决策机构D. 两个部门职责不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事涉机密的军务较多,主政者担心军事机密被泄漏,于是设立了军需房”可知,军机处是为了防止军事机密被泄漏,说明军机处具有机密性的特点,故A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削弱了内阁的权力,B错误;内阁不是正规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机处、内阁的职责,不能得出两

6、个部门职责不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事涉机密的军务较多,主政者担心军事机密被泄漏,于是设立了军需房”,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说:“希腊文明仍然活着,它走进我们心智方面的每一次呼吸中,希腊的遗产太多,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能终其一生去完全吸收。”作者强调的是A. 现代社会急需要希腊文明B. 希腊文明并没有中断和消失C. 希腊文明是最完美的文明D. 希腊文明产生于特定的环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希腊的遗产太多,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能终其一生去完全吸收”可知,希腊文明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并没有中断和消失,故B正确;材料表明希腊文明对后世具有深远影

7、响,无法体现现代社会急需要希腊文明,排除A;材料表明希腊文明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无法体现希腊文明是最完美的文明,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希腊文明产生的环境,无法体现希腊文明产生于特定的环境,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希腊的遗产太多,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能终其一生去完全吸收”,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分析解答。6.亚里士多德说,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大多数人”指的是成年男子B. 多数人的决定肯定是正义的C. 少数人的意志更符合城邦利益D. 实行的是人民主权集体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即平民群众具有最

8、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故D正确;“大多数人”指雅典公民,不包括奴隶、外邦人,“成年男子”表述错误,排除A;B表述太绝对,错误;C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排除C。7.这些法律条文后经森都里亚大会(百人团大会)批准,公布于罗马广场,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A. 十二铜表法B. 阿奎里亚法C. 卡拉卡拉救令D. 查士丁尼新律【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故A正确;阿奎里亚法属于公民法,卡拉卡拉敕令是万民法的开端,不符合“第一部成文法典”,排除BC

9、;查士丁尼新律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化、法典化,不符合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分析解答。8.下图是“君主立宪制下的德国与英国”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议会都是权力中心B. 德国是君主专制C. 首相都由议会产生D. 英国是议会君主制【答案】D【解析】【详解】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是权力中心,A错误;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B错误;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C错误。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

10、时70年(1870-1940),按其发展主题,可以粗略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任务在于确立和巩固政体。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 发动了法国大革命B. 建立了第三共和国C. 通过了1875年宪法D. 确定了国歌和国庆日【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故C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而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错误;1870年建立了第三共和国,而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错误。【点睛】

11、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结合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的影响分析解答。10.英国将鸦片战争解释成“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战争,对这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 忽视了战争的侵略性质B. 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C. 英国发动战争是正义的D. 全面的看待战争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将鸦片战争解释成“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的战争,而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种观点忽视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故A正确;英国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侵略中国,材料观点实际上是站在西方列强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BC错误;材料观点实际

12、上是站在西方列强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并非全面的看待战争的影响,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联系所学鸦片战争的性质分析解答。11.太平天国讨清檄文中说,“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这说明其起义根本原因是A. 贪官污吏当道B. 卖官鬻爵盛行C. 阶级矛盾激化D. 民族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表明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故C正确;而贪官污吏当道、卖官鬻爵盛行、

13、民族矛盾激化则加剧了阶级矛盾,ABD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起义的根本原因”,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分析解答。12.近代留学运动可以说开始于洋务运动前后的留学欧美,接着是“留日热”。“留日热”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因清廷战败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随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爱国之士、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背负救国使命,“以强敌为师”,兴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

14、,故C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AB时间不符合“开始于洋务运动前后”,排除;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而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D不符合“开始于洋务运动前后”,排除D。13.“中国人民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迫使侵略军退回天津。”这指的是A. 三元里人民抗英B. 义和团运动C. 反割台斗争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人民打死八国联军62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故B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抗击的对象是英国,而不是八国联军,A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

1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与“打死八国联军62人”“迫使侵略军退回天津”不符,排除C;清政府联合英法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非“八国联军”,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人民打死八国联军62人”,联系所学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和活动范围分析解答。14.近年来有学者对辛亥革命“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提出异议,似有自相矛盾之嫌,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应当主要从“破”和“立”两方面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破”这一任务而言,辛亥革命A.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C.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传播了民主的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辛亥革命的“破”即辛亥革命破坏旧制度,主要指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故B正确;A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并非辛亥革命的“破”,排除;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辛亥革命的“立”,即建立新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传播了民主的理念是辛亥革命的“立”,排除D。15.20世纪的这场运动“源于民族主义,它要求政治上的公正,强调国家的正当权利”。关于这场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 无产阶级是先锋队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