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356966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 王蓓伦一、 教材分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语文第四册的第21课,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第一节写夏天这位小姐姐问我在夏天想变点儿什么;二、三、四小节分别写我在另人神往的夏天想变成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和大大的荷叶;第五小节写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诗歌蕴含丰富,引人遐想。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能读懂浅近的诗歌,而且向往美好的意境,教学时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积累的词语还不够多,对“穿梭”“新月”等词语不一定理解,教学时要注重词语的

2、理解和诗句的朗读。三、设计理念立足新课程标准,根据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课堂中出了要感悟,还要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分析与学情分析以及设计理念,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参照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关于阅读的具体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难点词语“穿梭”、“新月”。 (3)通过借图文发挥想象,对课

3、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理解“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难点:理解“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五、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复习导入,想象画面 精读品悟,感受变化 整体把握,总结延伸一、 复习导入,想象画面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夏天是一位( )的小姐姐?3. 热情的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你会读吗?(1)出示:热情地问我 静静地举着 指名读后让学生互评。(2)出示:透明的雨滴 清凌凌的小河 眨眼的星星 弯弯的新月 小小的荷塘 大

4、大的荷叶 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呀? 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画面?想着画面再来读一读,感觉又不一样了。【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旨在回顾朗读词语,引起学生互评与想象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此在学生读完第一组词语后,我让其他小朋友来评价,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读第二组词语时,我引导学生去想象,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由词语的想象进入到诗句的想象。】 二、 精读品悟,感悟“变化”(一) 找找想变点儿什么1 读词语要想象,读诗歌更离不开想象。现在,就请你用想象的方法自由朗读第一小节。2 你看到夏天这位小姐姐了吗?听到她热情的话语了吗?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3 你想变点儿

5、什么呢?答案就藏在课文的第25小节。轻声朗读这一部分,当你读到我想变什么的时候,就请你快速地把它圈画出来。4 在这些愿望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找到描写它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用想象的方法来读诗,二是读到关键信息时要及时圈画。】(二) 感悟变成“雨滴、小鱼”1 谁想变成雨滴和小鱼?请你们两个人合作为我们读一读这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颗怎样的小雨滴呢?2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雨滴呢? 能读出你眼前的画面吗?瞧,这就是透明的雨滴,一起试着读出透明的感觉来。3 这又亮又可爱的小雨滴睡在绿叶上。现在,在你身后就是一片大大的绿叶,轻

6、轻往后躺,一阵微风吹来,你的身体跟着这叶子,左一摇,右一摇。此时此刻,你感觉自己还是躺在绿叶上吗?你感觉你睡在哪里呢?师:带着你的想象,谁再来读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继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即用想象的方法来读诗。同时,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来渲染气氛营造情景,带学生走入美丽的夏天,帮助他们想象体悟。这一环节让学生来说说这是一颗( )的雨滴,渗透了词语练习。】4 还有一些顽皮的孩子要变成小鱼呢!谁喜欢做小鱼?告诉我,你是一条什么样的小鱼?5 我也想变成一条小鱼来读一读。“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通过我的朗读,你仿佛游入了一条怎样的小河?6 (出示清凌凌的河水图片)瞧,这就是清凌凌的小河

7、,那你这条小鱼想在清凌凌的小河里做什么呢?出示:我想在清凌凌的小河里_。想象着我们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嬉戏,再来读一读。【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所以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来谈自己的想法。先想象,再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同时不禁锢他们的思维。这一环节也有句式练习,训练学生的表达啊能力。】(三) 感悟变成“蝴蝶、蝈蝈”1 刚才我们在读第二节诗的时候,把自己当场雨滴,当成小鱼展开想象,把文字读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我们就读出了诗的味道。我们就用这种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继续学习。2 想变成蝴蝶的孩子在哪里?想变成蝈蝈的孩子在哪里?请你们两人合作读,其他同学展开想象

8、,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 蝴蝶在花丛中穿梭,你知道“穿梭”是什么意思吗?大家知道“梭子”吗?(出示图片)梭子是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这种木头制作的梭子是以前织布的工具,你看,小姐姐织布时,梭子就会在织布机上上下左右地来回穿过,这就是“穿梭”。谁愿意来挥动翅膀,读出蝴蝶在花丛中欢快穿梭的感觉来?【设计意图:“穿梭”一词的理解比较难,所以我从“梭”子入手,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梭”,从字到词,再来理解“穿梭”,再来想象蝴蝶是怎么穿梭的,层层递进。】4 蝴蝶飞舞得很漂亮,谁来当当蝈蝈,为蝴蝶们伴奏呢?同学们,我们曾经认识过一只蝈蝈(出示图片),它是唱给谁听的呢?(盲婆婆)蝈蝈给盲婆婆带来了

9、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听!(播放蝈蝈的叫声)那你这只小蝈蝈又想怎样地歌唱呢?出示:我想变一只蝈蝈,( )地歌唱我们的生活。5 女孩子们,你们是挥动着翅膀的花蝴蝶,读前两行,男孩子们,你们是带给人们快乐的蝈蝈,读后两行。【设计意图:此环节整合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网络。】(四) 感悟变成“星星、新月”1 蝴蝶是优雅的舞蹈家,蝈蝈是天生的歌唱家,那月亮和星星就是黑夜里的小精灵。谁喜欢小星星?一起读出它眨眼时的调皮。2 谁是新月?你先告诉我们,你长得什么样啊?喜欢新月的孩子在哪里?一起读出新月弯弯的样子。(五) 感悟

10、“真想”变成“荷叶”1 在这美丽的夏天,我想变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可是,最后,我看到小小的荷塘,却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是为什么呢?请你默读第五小节,去找找答案。2 (出示荷叶图)这荷叶的形状像一柄大伞。你们看,“伞”这个字的字形还真像一把伞。所以撇捺在上要写得舒展,盖住下面部分。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设计意图:“伞”是典型的象形字,因此我结合图片来教这个字,既让学生能记住字形,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 让我们一起用动听的声音撑起这把大伞。4 “静静地”是怎样地举着?5 炎炎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只见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中,只见有人欣赏时,荷叶是无人理睬它时,

11、荷叶依然是【设计意图:以读代讲,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情景与自己的朗读中,感悟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不管有没有人欣赏,荷叶依然是在那儿静静地举着,为接下来理解荷叶为它的好伙伴带来快乐埋伏笔。】6 师:就这样,小鱼来了生:在荷叶下嬉戏。师:雨点来了生:在荷叶上唱歌。师:如果你就是荷叶的好伙伴蝴蝶、蝈蝈、星星、新月,你又会做些什么呢?请你仿照着树上的句子试着来说一说。师:看着这幅画面,想象一下,又有谁会来呢?再把你想到的写在属于你的那片荷叶上。【设计意图: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门课程,在语文课上,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感悟,也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再让学

12、生写,逐步提高难度,体现学习的阶梯型,训练学生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的能力。】7 如果你就是荷塘里的大荷叶,雨滴的歌唱你静静地听着,蜻蜓的舞姿你静静地看着,大家嬉戏的情境你都看在眼里,你心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感受呢?8 荷叶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自己也感受着幸福,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所以,面对夏姐姐的提问,我一会儿想变这个,一会儿想变那个,最后我终于下定决心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9 “想变”和“真想”有什么不同?你能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吗?谁还能读出这种强烈的愿望?夏姐姐热情地问你们“想变点儿什么?”我们一起来回答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设计意图:理解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本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

13、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荷叶给其他人带来了快乐,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荷叶,联系前面铺垫的各种情境,再来体会,从而感悟到荷叶给别人带来了快乐,所以自己也很快乐,所以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再回归到题目,体会作者急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愿望。】三、 整体把握,总结延伸1 师:我们看着黑板,一起跟着作者在夏天去做一次神奇的梦。学生齐诵整首诗歌。 2师:在这如诗如画的夏天里,你又想变成什么呢?下课后,可以把你的奇思妙想写在书上,再读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一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设计意图:从部分内容的深度理解走向全诗的整体感悟,回归文本本身,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我还可以变点什么,进行课后的拓展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