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45516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打招呼习惯2011年04月06日 15:48 上虞新闻网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是幼儿期培养文明礼仪的关键点。小班幼儿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但刚进入小班的孩子,从小家庭走向了大集体,还不会基本的交往和沟通,对集体生活还不太适应,处于紧张、害怕、陌生的情绪中,与人主动打招呼的意识更为薄弱。怎样让孩子快乐主动与人打招呼呢?针对小班幼儿可塑性强,易受情景、环境感染的特点,笔者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一些策略。不同的环境创设,刺激孩子行为主动性。在孩子入学初期,我们运用动作辅助法,当孩子打招呼说“早”时,教师伴有动作;双手合在腹前,一

2、鞠躬,回应孩子,帮助孩子学着主动地问好。同时可用运用图示提醒法,在教室门口、晨间牌下张贴孩子问好的图片,创设礼貌的环境,孩子一看就明白。再者可运用评比栏竞赛法激励孩子主动打招呼,争当礼仪小标兵,看谁的红星多。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孩子的主动性得到激发。不同的教育行为,提高孩子行为合理性。A方法传授:我们通过分析主动打招呼的内容,扩充孩子招呼的话,如:早上好,我回来了,再见,你好美,谢谢,不客气等,让孩子面对不同的情景作出不同的招呼。B儿歌促动:学习一些儿歌,来激发、引导孩子行为。如学好样、礼貌歌、小兔有礼貌等,参加文明礼仪诗歌朗诵会,让孩子自信地用语言来指导自己的行动。C个别跟踪指导:针对家庭调

3、查及教师的观察,选定主动打招呼比较弱的孩子,进行重点指导,让孩子在个体成长中融入集体,从而提高了整体的主动性。D礼仪宝贝评选。结合幼儿园礼仪小标兵的选定,班级中还随时选定礼仪宝贝,作为主动打招呼的奖励和鼓励,孩子们争做礼仪宝贝的热情高涨,打招呼主动性大大提高。不同场景的锻炼,巩固孩子的行为习惯。考虑到平时的打招呼单一,场所固定,我们增设了班级礼仪岗,让孩子学着专门的接待,并以此促动其他孩子更主动。还安排去各班流动,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体验不同场景的打招呼。在幼儿园门口坚持礼仪岗,面对全园的孩子老师去尝试。与此同时,还与家庭配合,进行家庭情景的运用,礼仪在家在园一个样。实践证明,这些不同的教育策略

4、使幼儿与人打招呼的主动性在自由状态下得到提高,特别是一些个性张扬、发展较好的幼儿,他们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交往合作也一并用上。如何教孩子养成主动问好的习惯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家里有个有礼貌的乖宝宝,但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心情好的时候逢人就主动打招呼,而心情不好的时候,谁也不叫。讲了不少道理,可效果不明显,不知该如何是好。众所周知,情绪和情感是行为的动力。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绪情感会降低人们的活动能力。幼儿的控制力弱,其行为受情绪情感的影响更为直接。应该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及情感教育,使孩子逐步稳定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

5、乐、愤怒及悲伤,形成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孩子的礼貌行为在心情好坏是的反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尚未使礼貌成为自己的习惯。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其进行纠正:一、给孩子最直观的示范孩子不懂礼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而且父母纵容孩子的第一次不讲礼貌的行为,孩子就会以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会更加放纵自己。在家里,平时父母说话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尊重孩子,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而应该用“请你”等有礼貌的言辞与其进行沟通。孩子替自己分担什么事时,一定要记得说“谢谢你”。二、对孩子的礼貌行为要予以积极的评价如果孩子对客人、朋友很有礼貌,要及时予以肯定,可以运用点头、微笑或者语言等方式对孩子进行鼓励,

6、而对孩子不礼貌的行为也要及时指出,并告诉他不礼貌会给人留下坏印象,使孩子对不礼貌的行为产生厌弃的情绪。三、家庭成员采用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统一培养孩子懂礼貌,不能每个长辈采取不同的态度,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有的唱白脸有的唱红脸。因为这样会使孩子不知所措,而教育的作用也就在不知所措中相互抵消。家庭成员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家长一定要统一步调,统一态度,而且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四、立规矩,勤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讲礼貌要从小就告诉孩子社会礼仪规则,还要积极训练,力争达到最佳效果。比如,教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

7、貌语言,应先从家庭开始,当孩子说:“妈妈,我要吃饼干!”你不要急于给孩子拿,而应该提醒孩子说礼貌用语,再满足他的条件,这样,久而久之,习惯必然成为自然我们的班主任同样也要如此。首先要利用班对班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主动问好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关乎自身的羞涩。其次,对于能主动向别人问好的同学要积极树典型,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第三,教师本人也要带动做一个文明之人,见到学生也要主动问好。我想,为人师者,要身体力行,才能更具有说服力。一个人的素养不是靠自己的言语就能衡量的,很多的在于自身的实际行动。我们的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班主任的身体力行很重要。这样,我们的班风班

8、貌也会发生重大的改变,班级的学生才能更加团结上进。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打招呼的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这些格言警句告诉我们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见了同学打招呼,见了长辈问好。存在对文明礼仪认识模糊的问题,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不文明。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打招呼的习惯呢?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我经常跟孩子们讲:一件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比如说:见到教师要主动行队礼问好,跟家长在校门口告别要说“再见”.见到父母的朋友要主动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小学生的镜子,小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小学生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10、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教师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教师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平时学生向我问好,我也都会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上学的路上,见到自己班孩子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每天送孩子放学到门口,看到家长我都热情的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见了熟人主动打招呼,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

11、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班级黑板报上有一块是专门用小花拼成的3朵大花朵,每个小花上写上文明生的名字。开学第一周只有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总之习惯养成固然需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孩子们接受训练的兴趣,把“苦练”与“趣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年龄小,不能如成人般机械训练,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

12、快的活动过程。在训练时搞一些活动,来一些评比,多一些鼓励,全方面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既达到了训练目的,又轻松惬意地愉悦了身心,培养了学生的高尚品质。全区卫生系统,特别是我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业务工作量也正在逐年同步明显增长。老百姓有病大都能够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County continuation records h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the draft, spirit, believe, comprehensive Yearbook of zhuanglang already prepared draft, entered the phase of evaluation. Civil air defense wo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