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38216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一体化综合治理的调查2010年3月7日星期日亓开心五年级六班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方便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同时道路交通事故也逐年呈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陈仓区共有农村道路道近200余条,总里程达二千多公里。2006年农村道路发生交通事故不到10起,2007年20多起,2008年到目前已发生交通事故90多起,占全区总事故的10%多。而陈仓大警大队现有民警70人,管辖着全区国省道、城区道路一千多公里,加上修建完成的农村道路,总里程达二千多公里,平均每个民警管辖着四十多公里的路段

2、,加之装备较差,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又十分繁重,对农村道路的安全管理基本上处于“盲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农村地区道路的特点及安全隐患 陈仓区地势复杂,山川塬并有,三面环绕宝鸡市区.特别是西部山区农村道路环山而建,临崖临水,坡陡弯急,道路崎岖、路窄弯多、交通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农村道路与等级公路结合部,没有任何标志和防护设施,路面结构不合理,通视条件差,路面堆放物多,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存在“五难一多”的状况,即:住地分散难宣传,素质较低难教育,道路崎岖难查纠,警力偏少难经常,交通事故难处理。无牌无证、报废车辆多。暴露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防护不健全;混合交通普遍,成份比较复

3、杂;交通参与者的法律安全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呈上升趋势。 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事故多发的诱因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既有人为造成的,也有“先天性的不足”,存在“一差二少三多二难”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差。由于当地政府财力有限,缺少资金投入,道路等级低,危险路段治理难。因此,农村道路在建设时,往往不能按设计标准施工,交通安全设施不齐,造成质量上和安全上的“先天不足”。出现危险路段时,又得不到及时的整治。道路弯道多,半径过小,路面窄,坡道陡。大部分农村道路在修建时,都是在原旧路的基础上拓宽路面而成,全然不顾安全因素,弯道过小、坡度过大,成

4、为事故多发点段。坡陡、临崖处缺少安全防护设施,往往是急弯处一边临崖,车速过快,极易造成两车相撞,要不就是冲出路面。路面上的一条条一道道划痕足以见证,每道划痕都记录着一条条死里逃生的生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虽然有无数的生命在警示,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治理,不时造成损失惨重的交通事故。 二、保护意识不强,道路交通标志、防护设施少。农村群众在道路上行走,自我保护意识差,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上,行走于道路中间司空见惯,而一些年青人,不论是骑摩托车,还是开车,车速都比较快,发现行人避让不及,不是造成自已摔倒,就是撞上行人。而且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多喜欢聚集在道路边上拉家常,也容易造成伤人

5、事故。农村道路无路灯,夜间行车,常导致车辆驶离路面和碰撞路旁行人。有的村庄为了预防事故,设置了不规范的减速带,对不熟悉路况的机动车来说,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农村道路上,很少见到制式的标志标线,即使在连续转弯处,长陡坡处,也没有一块警示标志,特别是在一些临道路的农村学校周边,也没有一块制式的标志,常常可以看见放学后,三三二二边走边玩的小学生回家。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标志标线欠缺,设置不合理,使农村道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警力偏少,漏管死角多。警力的严重不足,顾及不到农村道路。农村道路的交通管理,基本上是“盲区”。我大队坪头中队,县功中队,现有

6、警力15人,管辖着陈仓区二分之一的面积、二十九公里的国道、二十八公里的省道,近百公里的县道。国道是通向西部各省的大动脉,省道是周边地区的煤碳运输的“生命线”,而且辖区又位于山区,除去学习培训、休假、病假、内勤、事故处理民警,每个中队实际可支配警力只有占总警力的60%左右,一个中队要管辖四、五个镇,处理一宗事故远的来回奔跑上百公里,除了处理事故案件外,其余的时间也只能在重点道路巡逻、监控,农村道路自然就无法顾及,只能逢重大节日,重大行动时,才突击查纠一次,形成了交警唱“独角戏”的局面,乡镇没有充分发挥交通安全管理职责。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辖区内的道路交

7、通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督促有关单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但乡镇总认为交通安全管理是交警等部门的事,只要协助一下就行了。虽然现在乡镇都设置交通安全协管员,但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对农村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缺乏管束力。 三、无牌无证的多,报废车辆多,路面堆放的杂物多。目前,农村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大多是无牌无证的报废车辆。由于城市周边交通违法行为查的紧,农村地区成了“黑车”生存“重灾区”,是报废车辆的“集结地”。为了省钱,群众心存侥辛,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对当事人无经济保障,所以发生事故后,大部分选择逃逸。今年以来,我大队逃逸事故增多,与这种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8、再之,农村道路本身就窄,相关职能部门在征收土地和群众占用庄基地方面存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使本来就窄的路面变得更为复杂,道路上你追我赶玩耍的儿童随时可见,人、车混乱更是险象环生,特别是进入村庄,路边堆放的杂物把本来就窄的道路挤得仅能容一辆车过去,机动车进入村庄,就象进了“迷宫”,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什么时候发生事故就更难于预料了。有的道路两侧民房紧靠道路,行车路面之外就是民房,甚至有些房子门一打开,踏出一步就到公路,每逢农忙季节公路成了广大村民打粮晒物的最佳场地,而道路沿线堆放沙石、竹子木材、乱摆乱放等各类违法占道现象严重,群众用过的污水,随意撒向公路,使交通环境更加繁杂、受阻,极

9、易诱发交通事故。 四、交通安全宣传难、交通违法查处难。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实际情况是交警部门一家在抓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由于物力、财力有限,宣传形式单调,宣传效果影响面小,仅仅局限在城区和重点乡镇所在地,不能直接影响到村、组和家庭。因此,群众对基本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没有形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和风气,造成对交通安全漠视,对查处交通违法抵触,违法现象“久治不愈”,交通安全隐患也难以根除。因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驾驶人无视法律法规,驾驶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在群众赶集上街时,部分车主利用非营运小客车

10、、低速货运汽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载客,甚至残疾人驾驶车辆载客载物,且超载现象严重,二轮摩托车载3人以上,三轮摩托车载5人以上,低速货运汽车、拖拉机人货混载的现象屡见不鲜,乘坐此类车成为习惯,总认为交通违法是小事,驾乘车是自家的事,不是犯法,更座不了牢,形成了不良风气。路虽然通了,车行起来也方便了,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都没有通上公交车,出行不方便,于是,只要方便出行,什么车都原意搭乘,不超载就赚不到钱是他们的生存逻辑。在出行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少数群众对交警部门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这些违法车辆在崎岖的农村道路上行驶,极容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就

11、象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 三、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伴随着“村村通”工作的相继完工,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立足现状,放眼长远,就是要完善二项制度,建立三项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一、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体,各部门联动,建立齐抓共管制度。交通事故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所以说交通事故贵在预防,也难在预防。特别在是当前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形势复杂,警力偏少的情况下,单靠交警一家,很难取得效果,必须得依靠政府,健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和

12、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指挥、协调机制。交警、运管、农机、公路、运输单位各部门联动,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制度。道路交通事故往往不是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后果。山区道路车辆的安全运行,人、车、路构成了山区道路统一的运行系统,三个要素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要就要求涉及到交警、交通、公路管理以及沿途各地政府等众多单位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坚持在政府组织下长期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提高对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努力,促进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优势,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村”活动

13、,建立起监督、考核、评先评优激励机制,加强管理,才能促使人、车、路的相互和谐,达到山区交通的安全、有序。 二、不断完善交通安全联防体系,以农村警务室为基础,建立交通安全协员制度。目前,我区已经建立了横向到镇,纵向到村的交通安全协管员网络,但是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仅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而农村警务室现在已成立并发挥作用,应当把交通安全协管员纳入农村警务室管理,在辖区交警中队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这样,可以弥补警力的不足,伸长交通安全管理的空间,对农村道路的交通运行情况,也可以及时掌握,适时查处,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各级政府也要拿出经费,给交通安全协管员相应的工作补贴,才能调动

14、广大交通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面对面的做好交通安全工作,在一定程序上,也可以化解农村群众因交通事故而引发的各类矛盾。 三、不断加大交通安全宣传,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故为主,建立交通安全宣传的长效机制。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来抓,普及群众的交通安全常识,让群众知法守法,不断提高群众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宣传内容上,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熟悉的交通事故为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在宣传形式上,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的形式;在宣传时间上,要选择在农村古集庙会,人员较集中的场合;在宣传方法上,要采取说法与事故相结合,

15、内容与利益相结合,展板与视频相结合,让群众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能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群众积极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四,不断加大农村道路的综合治理,以危险路段为重点,建立道路维护的长效机制度。虽然现在农村地区村村通上了水泥路,但是道路维护至今没有明确,危险点段至今没有得到治理,因此建立农村道路维护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交通、公路应当从安全因素角度出发,科学建路,加大对道路安全设施的科学投入,合理规范设置标志标线,防护设施。不断总结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安全行车的角度充分考虑道路的安全设计,增强对道路安全设施设置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事故多发路段,交通管理部门要做好排查整理

16、工作,加强控制和管理,积极参与道路审核、验收工作,减少因道路因素引发交通事故。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对结构不合理的道路进行改建拓宽,对弯道两侧阻碍视线的土堆树木进行清理,不断完善道路结构,清除黑点。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整治,针对村民违章沿路建房,乱摆乱放、胡乱堆放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清理路面、营造和谐道路交通环境。 五、不断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以无牌无证、非法载人等为重点,建立农村道路交通违法查处长效机制。在现阶段,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的意识普遍薄弱,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增多、通行不畅。因此,严格执法严格管理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农村道路上,集中了大部分无牌无证、报废车辆,虽然群众出行方便了,但是安全隐患增多了,建立农村道路交通违法查处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要依靠交通协管员提供交通信息,在当前有限警力的情况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