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38153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陈 希历时20天的全校体育工作会议今天即将闭幕,通过师生参与的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总结了成绩,看到了差距,形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次会议必将对促进今后我校的体育教育和体育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利用今天的机会,我就学校体育谈几点意见。一、继承和发扬清华体育的优良传统清华大学是一所具有很好体育传统的学校。早在建校初期,学校就把体育设为必修课,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同时组织开展了很多课外体育活动。尽管开始时有不少争论,受过挫折,但是在马约翰教授等体育教师的坚持和周诒春、梅贻琦等一些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体育在我校一直没有间断并有所发展,逐

2、渐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在以蒋南翔校长为代表的历届领导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以马约翰先生、夏翔先生、王英杰先生等几代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校的体育有了新的巨大发展,课内的体育教学不断丰富和提高,师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重视体育成为了我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在95年的办学历程和体育发展历程中,我校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体育传统。在这些传统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有四点:一是爱国的传统。清华早期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诞生于清朝末年,广大的清华师生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烈的民族耻辱感,洗雪国耻、科学救国很快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主流。当时学校开设体育课程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首要出发点在于

3、强身健体,改变广大学子柔弱的体质,使之有报效祖国和民族的身体基础。马约翰先生刚来清华时是教化学,为了使出国的学生身体像样一点、不至于被称为“东亚病夫”,这才改教体育。面对国势微弱的国家,他树立了“体育强国”的理念,认为要解决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无实行之准备及毅力”的问题,就要借助体育运动之开展。解放后,广大清华师生焕发出更加巨大的爱国激情。在蒋南翔校长“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召唤和鼓舞下,一批又一批清华学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毕业后以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国家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很多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例如,葛洲坝集团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徐

4、鸣琴学长,她1955年从我校电机系水力发电专业毕业,在校期间门门功课优秀,而且热爱体育,是我校体操队的一名优秀队员,获得过优秀毕业生奖章。在献身祖国水电事业50年的风雨历程中,徐鸣琴学长从大东北走到大西南,穿山越岭,参与了包括官厅水库、二滩电站、葛洲坝电站、三峡电站在内的数十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果没有学生时代热爱体育,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很难在长期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样的事例在清华数不胜数。前不久,一批在二汽等单位工作的老校友自豪地表示已经做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要求,并主动提出为祖国、为人民健康工作六十年的新目标。爱国主义是清华精神的主旋律,也是贯穿清华体育的灵魂

5、。二是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的体育教育,从一开始就注意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使之各部分协调发展,同时还不仅仅局限在强身健体,也十分重视人格的塑造与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梅贻琦校长指出“清大学程中重要一部分是为体育”,并认为体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训练之目的在于振奋精神。他说:“必使在校各个学生,皆得受相当之训练,使其体力增长,能应将来做事之需要。”马约翰先生也说过“体育是养成完整人格的最好工具”,并在著名的论文论体育的迁移价值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为清华体育的无数受益者之一,钱伟长学长的事例很有代表性,他从当年进校时一名身高仅一米五几、体检不合格的体弱学生,在马约翰先生

6、的指导下锻炼成为了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运动健将。钱伟长学长在回忆马约翰先生的文章中认为,马约翰先生通过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人格,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促进了全面成长。新中国成立,蒋南翔同志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以后,认真贯彻毛主席提出的“三好”这个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把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高度重视和亲自抓学校体育工作。他指出,体育“不应该把它仅仅看作一门普通的课程。德育、智育、体育三育之中,它是其中之一;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三好之中,它占一条”。他在1957年召开的学校体育干部会上专门讲话指出:“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体育不但能增强

7、人的体质,而且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在“三好”方针的指引下,我校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了业务学习和思想品质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1983年我校“文革”后首次评选的10名“三好学生标兵”中,黄万年、陈苑生、宋军、牛淑芳等4人都是体育代表队的队员,他们的例子充分说明体育对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些年评选的学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学生运动员。重视全面发展,我校还特别强调体育文明,注重体育道德风尚。马约翰教授常说“Fight to the finish and never give in”(坚持到底,绝不放弃)和“

8、Sportsmanship”(体育家道德),他强调“球可以输,运动道德不能输”,“不许踢人、压人、打人”,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体育比赛中强调“三不”原则不做假、不吃“药”(即不用兴奋剂)、不点钱(即不搞金钱刺激),同样是坚持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坚持把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无疑也是我校体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和宝贵传统。三是面向全员,重视全过程。学校不但抓体育课教学,抓体育代表队的建设,而且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把热爱体育锻炼、崇尚体育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心中。这也是我校体育长期形成的又一个成功经验和优

9、良传统。有位退休教师回忆五六十年代时说,校园里每天下午的体育锻炼时间,同学们都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出图书馆,马路上、操场上、球场上到处都是锻炼的人群,犹如万马奔腾,热火朝天,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欢乐,“许多到清华参观过的外宾都称赞不已”。当时很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十年代,蒋南翔校长还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利用晚上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每次一个半小时,给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九十年代以来,针对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的情况,学校又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增加面向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组织研究生运动会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了广大研究生同学的欢迎。不仅大学,我们的附中和附小也有重视体育工作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好传

10、统。目前,我校学生已经形成了以“马约翰杯”为龙头,以竞赛为主线,贯穿全年的群众性竞赛体系,竞赛项目达到40多个,参与人数达到40000余人次。我们的体育工作,不仅面向广大同学,而且面向教工;不仅面向在职教工,而且面向离退休人员。现在,全校有16个教职工体育协会,会员人数2000余人,参加协会活动的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人数超过6000人,每年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的教职工达到2万多人次。曾任工学院院长的施嘉炀学长在90岁以后,除仍能从事教材编写工作外,还能骑自行车和打网球;黄克智院士每天坚持锻炼,耄耋之年而科研越做越活跃;中青年教授郑泉水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这些数

11、字和生动的事例充分说明,面向全员、重视全过程,使体育在我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四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我校体育工作能够长盛不衰、始终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建校初期,我们就重视体育,把体育作为必修课,并规定每天下午45点是“强迫锻炼时间”,这是我国现代学校一项了不起的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制度创新。五十年代,我们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掀起群众体育的高潮,提出“业余赶专业”、建设体育“登山队”,同样是学校体育思想和体育制度的重要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继承体育优良传统的同时,针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的改革与创新。体育课方面,我

12、校建立了“4+3+1”的大学本科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大幅度增加了体育课程的门类,增设了网球、体育舞蹈等许多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大学体育课程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群体方面,我们举办了新生赤足运动会、研究生师生趣味运动会,积极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很多院系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体活动,师生的各种体育协会蓬勃兴起。体育代表队建设方面,我们提出了“体脑平衡、追求卓越”的体育思想,在招收“马约翰班”的基础上,实行了“大、中、小(学)相衔接,教、体、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创办了高水平的学生田径队、跳水队、射击队、赛艇队、篮球队等,努力探索在普通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级学生运动

13、员的新途径,涌现出以胡凯等同学为代表的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运动员,为国家争得了许多荣誉。近年来,我们还努力把学校体育纳入学科建设的轨道,体育学科建设和体育科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些传统是一代又一代清华人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我校体育工作乃至整个清华办学历程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全校干部师生应该在今后的办学实践和体育教育中将这些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二、新形势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当前,我们的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作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高等学校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不仅

14、是关乎学校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决定着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而且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影响和决定着国家长远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素质和层次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给我们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构成人才质量的诸多要素中,身体健康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诸多手段中,体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当我们面向未来审视学校教育,可以看到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新形势下的体育工作应该引起我们加倍的重视。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是时代对学校工作提

15、出的新要求。第一,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向我国广大青少年提出“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要求以后,德育、智育、体育“三好”就成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追求的培养目标。在2001年我校90周年校庆时,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也向清华学子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希望。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体育与德育、智

16、育、美育等并列,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一以贯之的原则,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和不断加强德育、加强智育、加强美育一样,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体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认为,加强体育工作也是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不断创造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职工为本,努力促进广大师生的全面发展这个全面发展,包括体育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同时,每个人的发展也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问题。体育是每个人实现身心健康、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于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