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38130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微全分析系统的研究是上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全新概念。微流控芯片的加工以微电路加工技术为基础,以单晶硅片为材质。作为一种分析平台,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主要以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形式开始研究。随着微加工技术的不同发展,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研究已经广泛的涉及到了食品卫生、药物分离、环境分析、生化分析等几乎所有的分析领域。微全分析系统已经将化学分析领域所涉及到的各个单元集成在了非常小的芯片上,具有高通量,高精度,高速度的特点。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是目前最灵敏,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因此也是与微流控芯片相匹配研究最多的检测器。根据光学体统不同,激光诱导荧

2、光检测器可以分为共聚焦型检测系统,非共聚焦型检测系统和正交型检测系统。本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电泳正交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研制与改进工作入手,完善了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将垂直检测,改为侧壁检测,减小了整个分析系统体积;在光电倍增光前端放置了微型小孔,降低了激光器的噪声,提高了信噪比与检测灵敏度;开发了一种新型芯片定位技术,可以避免由于材料或加工芯片的厚度造成的芯片高度定位误差,不需要人工的反复调整也不需要高成本、高技术的自动调节系统,保证每一块芯片相对于光源高度的轻松、简单、正确定位。将分析对象通过嵌入剂或衍生化反应产生荧光,考察了不同筛分介质对DNA片段的筛分性能,检测了一段p

3、53基因的碱基突变,建立了分析牛奶中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方法等。从而实现了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应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第一章简要地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分离模式、联用检测技术、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以及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完善了一种集成化的、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电泳检测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制备了盖片、基片长度不同的玻璃微流控芯片,并将芯片的侧壁抛光,使仪器由垂直检测改为侧壁检测,减少了仪器整体的体积;在光电倍增光前端放置了微型小孔,降低了激光器的噪声,提高了信噪比与检测灵敏度;并开发了一种利用芯片健合面上,盖片大于基片的部分作为微流控芯片的定位面和支

4、撑面的方法,结合弹簧压片,实现了芯片的精确定位。以四触点高电压系统控制芯片上的进样和电泳分离操作。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采用正交光路模式,对荧光染料Cy5的检出限达到10-11mol/L(S/N=3)。第三章利用自由基反应,制备了一种可以用于微流控芯片上快速筛分DNA片段的共聚物。将聚吡咯烷酮(PVP)和羟乙基纤维素(HEC)形成的共聚物作为筛分介质成功的分离了DNA片段。通过改变PVP在聚合物中的比列,在进样场强为600V/cm,共聚物摩尔比列为PVP:HEC为3:1时,可以实现FX174-HaedigestDNAmarke的进样分离分析,将72-1353bpDNA片段总分离分析时间缩短为3m

5、in。样品各片段的分离效率达到2.51105m-1-3.89105m-1。本研究为DNA片段的分离提供了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第四章考察了金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复合体系对DNAmarker的筛分性能。首先将不含金纳米粒子(GNPs)的聚合物混合溶液涂覆在芯片内壁,然后在这一体系中加入不同粒径大小的GNPs再次涂覆在通道内壁,并作为筛分介质,也可以成功的分离FX174-HaedigestDNAmarker,大大提高检测信噪比。研究发现,在简单超声处理后,直接混合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直径大小为30nm的GNPs,可以在4分钟以内,实现样品DNA片段分离检测。样品DNA各个片段迁移时间的RSD值均小

6、于2.51%,分离效率最高8.54104m-1。本研究拓展了纳米材料在微流控芯片电泳中的应用。第五章利用微流控芯片电泳(ME)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技术,根据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原理,建立了检测人类p53基因突变的方法。设计不同碱基长度的p53单链序列,针对易突变的外显子7,8,9进行SSCP分析,分离正常与突变的单链DNA序列;研究了筛分介质聚乙烯基氧化物(PEO)的浓度,场强对芯片电泳行为的影响。在PEO浓度为0.5%,分离场强为260V/cm时,100s之内就可以实现样品p53外显子7,8,9的正常型与突变型碱基的分离检测。本研究为p53外显子的突变检测提供了快速、简单、灵

7、敏的方法。第六章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牛奶中氨基酸成分的微流控芯片电泳-荧光检测方法。以硼砂缓冲溶液为背景电解质,经红敏荧光染料(Cy5)衍生的7种氨基酸在150s内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和测定。考查了各个分离参数对分离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100mmol/L硼砂-氢氧化钠溶液(pH9.7)作为缓冲溶液。在20mmol/L硼砂溶液(pH9.2)中,衍生试剂Cy5与单个氨基酸的化学计量比为1:1,能够获得稳定荧光强度的氨基酸衍生物。各氨基酸成分在110-8mol/L-1-510-5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9904-0.9984之间。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8、分别为2.1%-4.5%和2.3%-5.4%。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质量控制为目的的牛奶中氨基酸成分的定量测定。【关键词】:微流控芯片电泳荧光检测共聚物DNA检测金纳米粒子p53突变氨基酸【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P274.5【目录】:论文摘要6-9ABSTRACT9-16第一章绪论16-491.1引言16-171.2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历史17-181.3微流控芯片的功能介绍18-311.3.1试验处理模式18-201.3.2液滴技术20-211.3.3驱动与控制211.3.4反应21-221.3.5分离22-311.4微流控芯片的检

9、测技术31-361.4.1微流控芯片检测器的性能要求31-321.4.2微流控芯片检测其的功能与分类32-361.5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36-391.6微流控芯片的发展趋势和展望391.7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特色39-42参考文献42-49第二章微流控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49-67摘要491引言49-502实验部分50-582.1实验试剂与处理过程50-512.1.1实验试剂及材料50-512.1.2试剂处理过程512.2仪器装置51-532.3微流控芯片加工53-542.4芯片定位系统54-552.5芯片通道处理55-562.6分析测试56-583结果与讨论58-653.1内置微

10、型小孔58-593.2芯片定位原理59-603.3分析性能60-653.3.1系统对Cy5染料的检测限60-613.3.2系统对DNA片段的初步分离61-633.3.3系统对氨基酸的初步分离63-654结论65参考文献65-67第三章基于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羟乙基纤维素快速分离DNA片段的研究67-81摘要671引言67-682实验部分68-702.1试剂与仪器68-692.2共聚物制备692.3玻璃芯片的内壁改性692.4DNA片段的电泳分离69-702.5数据处理703结果与讨论70-783.1DNA荧光标记物的选择70-713.2筛分介质对DNA分离的影响71-753.2.1单一筛分

11、介质71-733.2.2共聚物筛分介质73-753.3进样场强和时间75-783.4分析性能的稳定性784结论78-79参考文献79-81第四章包含纳米金颗粒的混合筛分介质对DNA片段分离的影响81-94摘要811引言81-822实验部分82-862.1试剂与仪器82-832.2试剂与样品的处理83-842.3制备GNPs842.4复合筛分介质的制备84-852.5芯片电泳852.6数据处理85-863结果与讨论86-923.1筛分介质对DNA分离的影响86-913.1.1关于GNPs的制备863.1.2GNPs粒径大小对DNA分离的影响86-913.2荧光嵌入剂浓度对DNA分离的影响913.

12、3筛分性能重现性与寿命91-924结论92参考文献92-94第五章微流控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p53外显子上的突变点94-104摘要941引言94-952实验部分95-972.1仪器95-962.2试剂962.3芯片加工962.4正常型与突变型序列96-972.5SSCP-ME分析972.6数据处理973结果与讨论97-1013.1筛分介质浓度对检测的影响97-993.2分离场强对检测的影响993.3方法重现性考察99-1014结论101参考文献101-104第六章微流控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用于牛奶中氨基酸成分的分析104-114摘要1041引言104-1052实验部分105-1072

13、.1仪器1052.2芯片加工105-1062.3试剂1062.4牛奶样品透析1062.5微流控芯片电泳实验106-1073结果与讨论107-1113.1衍生化反应107-1083.2芯片电泳分离氨基酸方法的建立与优化108-1103.2.1缓冲液pH值与浓度对分离的影响108-1093.2.2分离场强和进样时间对分离的影响1093.2.3优化条件下的电泳分离109-1103.3方法重现性与样品线性关系1103.4牛奶样品分析110-1114结论111-112参考文献112-114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完成的科研成果114-115致谢115-11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全区卫生系统,特别是

14、我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业务工作量也正在逐年同步明显增长。老百姓有病大都能够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

15、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