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338082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PDF 页数:99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资料(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 年)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 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2016 年 3 月 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 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进入 新常态、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挑战。为积极应对挑战,党中央、 国务院审时度势,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作出了推动能 源消费、供给、 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

2、一步明确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 源体系。 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在 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 神,围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性能源技术创新和对建设现代能 源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领域,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 技术创新的工作重点、主攻方向以及重点创新行动的时间表和路线 图,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能源科技的发展形势 (一)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 一、能源科技的发展形势 (一)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 在孕育兴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

3、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 能源格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在北美率先取得突破,页岩气 和致密油成为油气储量及产量新增长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水 深记录不断取得突破;主要国家均开展了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 2 技术研发工作,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增 压富氧燃烧等技术快速发展。燃气轮机初温和效率进一步提高,H 级机组已实现商业化,以氢为燃料的燃气轮机正在快速发展;三代 核电技术逐渐成为新建机组主流技术,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式 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及循环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风电技术发展 将深海、高空风能开发提上日程,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不断提高, 光热发电技术开始规模化示范,生物质

4、能利用技术多元化发展;电 网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断深化,电气设备新材料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部分储能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成为新增 电力重要来源,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近年来,主要能源大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等战略 计划,将“科学与能源”确立为第一战略主题,提出形成从基础研 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创新链条,强调加快发展低 碳技术,已陆续出台了提高能效、发展太阳能、四代和小型模块化 核能等清洁电力等新计划。日本陆续出台了面向 2030 年能源环 境创新战略等战略计划,提出了能源保障、环境、经

5、济效益和安 全并举的方针,继续支持发展核能,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新储能技术,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整体煤气化燃料 电池循环等先进煤炭利用技术。 欧盟制订了 2050 能源技术路线图 等战略计划,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智 能电网、碳捕集与封存、核聚变以及能源效率等方向的发展思路, 3 启动了欧洲核聚变联合研究计划。 纵观全球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和主要能源大国推动能源科技创 新的举措,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一是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 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世界能源 格局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绿色低碳是能源技 术创

6、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 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联网和大规模储能以及先进 能源装备及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三是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 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 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二)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二)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 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的重大能源技术示范工程。初步掌握了页岩气、致密油等勘探开发 关键装备技术,煤层气实现规模化勘探开发,3000 米深水半潜式钻 井船等装备实现自主化,复杂地形和难采地区油气勘探开

7、发部分技 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炼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天 然气液化、长输管道电驱压缩机组等成套设备实现自主化;煤矿绿 色安全开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型煤炭气化、液化、热解等煤 炭深加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正在进行工业化 示范;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广泛应用,投运机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大型 IGCC、 CO2封存工程示范和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攻关 顺利推进,大型水电、1000kV 特高压交流和800kV 特高压直流 4 技术及成套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电网和多种储能技术快速 发展; 基本掌握了 AP1000 核岛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 采用“华龙一

8、号” 自主三代技术的首堆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首座 高温气冷堆技术商业化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核级数字化 仪控系统实现自主化;陆上风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上风电 技术攻关及示范有序推进,光伏发电实现规模化发展,光热发电技 术示范进展顺利,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虽然我国能源科技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提高,但与世界能 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核 心技术缺乏,关键装备及材料依赖进口问题比较突出,三代核电、 新能源、页岩气等领域关键技术长期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燃气轮 机及高温材料、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等长期落后。二是产学 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的创新

9、主体地位不够突出,重大能源工程提 供的宝贵创新实践机会与能源技术研发结合不够,创新活动与产业 需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市场在科 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有待 提高,科技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制度有待改进。四是缺少长远谋 划和战略布局,目前的能源政策体系尚未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 置,国家层面尚未制定全面部署面向未来的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战略 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三)我国能源技术战略需求。(三)我国能源技术战略需求。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应坚持以国 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一方面为解决资源保障、结构调整、污染排放、 5 利用效率、应急调峰能力等重大问题提供技

10、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另 一方面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等多重国家 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持续动力。 1.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能源安全技术支撑。1.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能源安全技术支撑。我国 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关键阶段,能源需求在很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这要求通过能 源技术创新加快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构建常规和非常规、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和化工以及 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转化的多元化能源技术体系。 2.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供清洁能源技术支撑。2.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供清洁能源技术支撑。我

11、国正在建 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这要求通过能 源技术创新,大幅减少能源生产过程污染排放,提供更清洁的能源 产品,加强能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清洁、循环的能源技术体 系。 3.围绕二氧化碳峰值目标提供低碳能源技术支撑。3.围绕二氧化碳峰值目标提供低碳能源技术支撑。我国对世界 承诺,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二氧化 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这要求通过能源技 术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技术体系。在可再生领域,要 重点发展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灵活

12、的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供热等技 术。在核能领域,要重点发展三代、四代核电,先进核燃料及循环 6 利用,小型堆等技术,探索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二氧化碳封存 利用领域,要重点发展驱油驱气、微藻制油等技术。 4.围绕能源效率提升目标提供智慧能源技术支撑。4.围绕能源效率提升目标提供智慧能源技术支撑。我国能源利 用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这要求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提高用能设 备设施的效率,增强储能调峰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推进能源技术与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整个能源系统的优化集成,实现各种能 源资源的最优配置,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能源技术体系。要重点

13、 发展分布式能源、电力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智 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 5.围绕能源技术发展目标提供关键材料装备支撑。5.围绕能源技术发展目标提供关键材料装备支撑。能源技术发 展离不开先进材料和装备的支撑。根据重点能源技术需要,重点发 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 进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等关键材料;重点发展非常规 油气开采装备、海上能源开发利用平台、大型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船 舶、核岛关键设备、燃气轮机、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大型空分、大型压缩机、特种用途的泵、阀 等关键装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

14、、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7 展理念,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 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突破能源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以能源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 新业态示范工程和试验项目为依托,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能源 技术革命,实现我国从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向能源技术强国战略转 变。 (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能源科技创新的核心位 置

15、,加强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合理配 置。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坚持重点突破。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制约能源发展和可能取得 革命性突破的关键和前沿技术,依托重大能源工程开展试验示范,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统筹协调。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重大技术 研发、 重大装备研制、 重大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创新, 坚持统筹国际国内能源科技开放式创新。 (三)总体目标(三)总体目标 到 2020

16、 年,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关键技术取得 重大突破,能源技术装备、关键部件及材料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 8 我国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到 2030 年,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支撑我国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能源 技术强国行列。 三、重点任务 (一) 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三、重点任务 (一) 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加快隐蔽致灾因素智能探测、 重大灾害监控预警、深部矿井灾害防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等关键 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实现煤炭安全开采。加强煤炭开发生态环境 保护,重点研发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绿色高效充填开采、无煤柱连 续开采、保水开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矿区地表修复与重构等 关键技术装备,基本建成绿色矿山。提升煤炭开发效率和智能化水 平,研发高效建井和快速掘进、智能化工作面、特殊煤层高回收率 开采、煤炭地下气化、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重点 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95%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