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3791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关于村级组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调查与思考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中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农村村级组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因此,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以村支部书记为“头雁”的敢闯敢干、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带动创业、带民致富的创业型的农村干部队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小孟、新驿两个经济欠发达镇为调查对象,就村级组织如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进行了调研,引发了一些思考。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业需要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富裕

2、农村,迫切需要一大批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带头人,迫切需要一大批新素质新本领的农村基层干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强烈呼唤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快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急需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组织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优秀人才,急需大力提升村干部队伍的发展能力和富民本领。一个能干的农民经纪人可以解决一个村乃至周边几个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一个专业大户可以催生一个地方形成特色产业,一个外出创业有成者可以带出一批群众打工致富。如果把村干部队伍普遍打造成这样的人才群体,那么农村发展就会提速,农民增收就会加快,农村面貌的改观指日可待。农民增收致富,热切盼望谋发展

3、、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反映最多、最集中的一条,就是盼致富、盼增收、盼发展。当前,农民群众渴望发家致富,他们苦于致富无门,需要有人带动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他们担心竞争无力,需要有人带领他们闯荡市场。他们最欢迎那些能够带领致富而不给群众增加负担的村干部,最讨厌那些没本事发展经济却双眼盯着农民口袋的村干部。“不能带头富,不是好干部;只顾自己富,不配当村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民群众对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的期盼。农村党的建设,需要造就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情

4、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但从现状看,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当前经济社会的需要不适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跑田间的多,跑市场的少;守摊子的多,创业型的少;管家型的多,服务型的少。二是旧有领导方式与新形势下的发展不适应,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教育方面招数不多,“硬办法不能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要改变这一现状,既要对现有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升级,又要广开才路、广纳人才,把更多的农村优秀人才集聚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的结构。二、当前村级组织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5、从村级班子的基本情况来看,两镇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领导班子都比较廉洁勤政,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能把党的各项政策贯彻到农村中去,出色地完成好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有一定的群众威信和群众基础。但80%以上的村级组织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村级班子不团结,形不成战斗堡垒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都努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一般都只是起到协调作用,比如在选举过程中,许多村支书认为能做到这样已经是相当的不易,反映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村,宗派明显,村基层组织严

6、重弱化,形不成合力、打不开局面。个别村由于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团结,致使村经济搞不上去,造成群众多次上访,由此说明个别村级组织已严重弱化。(二)部分村干部队伍老化,人才资源缺乏,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青年人才不甘贫困,劳务输出成为热潮,农村党员发展较为困难,个别村党员队伍较为老化,选拔敢闯敢干、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带动创业、带民致富的创业型年轻村干部较为困难,后继乏人现象突出。个别村干部思想老化,怕年轻、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对现任村干部产生竞争,人为不注重发展党员。有的村干部工作成绩平平,村两委的号召力不强,缺乏战斗力,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部分村村干部

7、掌握实用技术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虽然重视对农村党员实用技术的培训,但覆盖面较小,效果不明显。村干部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信息闭塞,缺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新技术、新思路、新点子。大多数农村党支部成员还不会使用电脑,更谈不上上网、查阅信息了,存在“干部领路无方,群众致富无门”的问题。(四)部分村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两镇的大部分村由于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前些年来因实施“村村通”工程、学校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缺少资金,村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大、压力大,有的为公益事业使村集体和个人背上了沉重债务,有畏难情绪。许多村干部沿袭于

8、传统的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甚至个别村干部缺乏大局意识,认为村级工作只是搞搞计划生育、抓抓信访稳定,偏颇的认为发展经济那是农民自己的事。在调研中,曾有支部书记反映由于缺乏资金无法修路,导致企业的运输车进不了村,大量的农产品烂掉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说到底,是某些村干部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的问题。当前村干部待遇较低,也是影响村干部工作主动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五)管理方式不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激励约束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村支部书记的管理,大多是靠上级党组织引导、教育、培训,只在政治上提出要求,要求他们靠党性、靠党悟来开展工

9、作,缺乏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村干部尤其是对村支部书记管理约束机制。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干一辈子,干得再好,离任后还是老百姓一个,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干头”,村级干部不象行政干部那样有稳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社会保障,付出和获得形成反差。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农村干部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致富信息传播途径较少,部分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个人主义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淡化了党员的奉献精神,带群同富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提高。 二是村支部在抓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目标不明,要求不高,措施不力,有的村干部存在得过且过

10、,求稳怕乱思想。部分村长期积压问题太多,各项工程任务艰巨,复杂矛盾并存,村级干部创新意识和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个别村发展党员困难,青年人对党的认识不够,入党积极性不高。外出创业的能人受家乡贫困因素影响,不愿回乡工作,有的怕当村干部之后出现为公益事业而个人返贫现象,贫困乡村的青年能人留用困难。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落后,村干部经济待遇较低,当前农村各项工程和村级办公条件完善均需要经济开支,而村两委没有集体积累,多数村处于空壳的边缘,村级组织运转困难。,遇到经济问题就退让躲僻。此外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难以维持生计,且养

11、老保险问题自身难以解决,生活和社会保障无法落实。三、部分村级组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经验、新做法1、发展民营经济强村富民。“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这是根源所在,也是突破点所在。而在这“三化”之中,最核心、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工业化。因此,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用工业的思维来抓农业。一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借助外力,引进外来的资金、技术、先进管理和人才,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二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内源型经济。加强引导和扶持,充分激发农村能人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吸引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办

12、厂创业,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的生动局面。新驿镇的新一村是个典型的民营经济村,村党支部根植于本村 “做买卖” 的传统,利用处于镇驻地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296户,有213户从事木材加工、五金、餐饮、运输等个体经营,农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镇驻地以外的其他村庄。而没有交通和区位优势的偏远村庄,同样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带动本村的快速发展。小孟镇李桥村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该村地处小孟镇西北部,没有区位优势,多年处于该镇的落后村之列。2006年新上任的年青支部书记创新思维,以发展民营为突破口,以村集体为单位举办经济实体。先后成立了礼仪公司和服装厂,让群众以股份制的形式

13、参与到企业中来既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又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既解决了周边村庄富余妇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通过经济利益关系的维系,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小孟镇李桥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经验值得推广。2、特色种养农业强村富民。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放慢的具体原因很多,诸如市场约束加大;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优良品种少,造成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乡镇企业不景气;城乡就业压力大,劳务输出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等,但归根到底在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因而不能为农民提供稳定和持续的收入来源。既然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面临如此艰难的现实困境,那么,就当前而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应该换一

14、种思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农,在“农“字上做文章,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不失为一种现实的有效的选择。新驿镇杨营村自1996年选择大葱业,在脱贫致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前些年由于价格低迷,许多群众开始改种粮食。但结合杨营村地多的状况,且群众在大葱种植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因而,村支部班子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实际工作中,在引导群众选择良地扩种大葱的同时,加大品种改良及科学种植方法的推广力度,全力提高单产。仅2006年,全村80%的土地种植了大葱,亩产7000斤,按每斤0.5元计算(市场价一般在0.501.00元浮动),每亩大葱的收入在3500元以上。特色农

15、业使杨营村的村民得到了甜头,周边的后寺、型堂等村也相继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了山药、大葱、樱桃等特色农业。新驿镇郭村和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养殖的合同,发展特色肉鸭养殖业。村里今年头三个月建立了10个养鸭大棚,每个大棚每35天出栏肉鸭5000只,每只鸭子净收入按1元计算,每年大棚养鸭可创收元。尝到甜头的村民,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掀起了肉鸭养殖热。目前,第二批十个鸭棚又开工建设了,预计到年底,全村养鸭大棚可达到35个,仅此农民人均可增收1500多元。郭村的实践证明,用技术指导、市场引导的路子,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3、劳务转移富民。从长远看,要想让农民真正富起来

16、,必须减少农民,也就是转移农民角色,让农民变工人。从我市几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实际看,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第一产业仍是全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因而,村级组织要跳出农村、农业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就要把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发展民营经济就地转移劳动力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扩大务工来增加收入。村级班子可组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经常到外地或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用工信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要解放思想,寻找门路,发展村办民营企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支部加协会,协会连百家”。分散的生产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主要障碍,也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多处在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状态,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信息来源渠道不畅,市场导向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