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330499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教学设计思路: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洋溢着欢乐的美文。文中处处流露着欢乐,句句体现了欢乐。故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打破了以往按序讲解的思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课文中的欢乐,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自己初步的认识与学习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揭题导入。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2、。二、新课部分:1、读课文,找“欢乐”:2、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交流:(一)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1、齐读这两句话。2、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欢乐?3、指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理解动词:“灌”、“泼”;将图文对照,读懂句子,并体会人们泼水时欢乐的心情。4、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两句话。5、就“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二)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1、通过对我们汉民族

3、一些节日象征物的类比,来指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傣族泼水节清水的象征意义。中秋节,圆圆的月饼是什么的象征?为什么月饼是团圆的象征呢?那在傣族的泼水节,清清的水象征着什么?2、老师告诉大家,这儿可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教师通过讲述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揭示出清水为什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设计理念:清水的象征意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一下子把握得不是很准确,所以就从孩子们身边最熟悉的中秋节谈起,在“月饼是团圆的象征“这个话题上,学生应该既能领会到“象征”的本义,又能感悟到“月饼”与“团圆”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清水”与“吉祥如意”之间的联系,以突破教学难点。3、学生齐读句子,结合故事情节加以理解。4、再次齐读句子,领会清水的象征意义并感受人们欢乐的心情。5、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大家泼出的不仅仅是清水,更重要的是泼出了自己的心愿,泼出了美好的祝福。7、回到图画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说出人们心中的愿望和祝福(组织学生积极发言) 设计理念: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及表演,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孩子们学得更生动、更有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