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30411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发).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精粹进校园培训讲稿一、国学精粹教育的现实意义开展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可能会有“影响教学”的看法。为此,需要把学习国学的意义略提一下。(一)国学教育是国家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之一“国学”一说起源于清末。当时,把西方的文学、历史学、神学、哲学、科学、数学等称为西学,把中国传统的本土学问称之为“国学”或“中学”,指中华传统文化,人文思想,社会管理,历史,地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这些文化遗产记载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生命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等。然而在现实中,物质力量是决定性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西学使西方的工业革命得以成功,让欧美站在了世

2、界前列。当代世界,西方文化仍占据主流地位,“竞争”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主导性意识和力量。由此也引发了资源枯竭、地球变暖、灾害频繁、环境污染、道德沉沦等很多新问题,但谁也不肯停下发展的脚步。为了生存,发展中国家努力学习西方,发展经济。党中央和国务院把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党的十六、十七、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做了部署,国务院也于2008年1月增列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与此相应,自2005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陆续下发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3、、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在全体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省市县也相应的下发了相关文件。2011年1月,县委宣传部制发了关于开展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上部署,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务进一步具体化。(二)国学精粹教育是促进学校工作的有效手段1.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内容开展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是当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德育。开展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入,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活跃德育气氛,增强德育趣味和针对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的自觉性,自觉纠正自身的不足,增强对

4、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意识,提升师生精神气质,修养品德,主动的努力工作和学习,做文明人,成大业。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相结合,以弘扬国学经典、有效育人为核心,以诵读经典、践行经典为载体,让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领悟内涵,获得心灵启示与道德勇气,从而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道德人文素质。让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传统美德充实我们的校园文化,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的伦理道德道德培养有三条基本的途径:第一是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感化重于教化、重视榜样的力量。第二是一定要把抽象的道德原

5、则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反省,将道德修养贯穿终身,在一点一滴中逐渐形成道德的习惯和本能,培养自己成为有道德的人。第三条途径就是从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把“国学”教育与学校德育、礼仪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仁、义、智、孝、悌、忠、信”重新成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学生认识经典,感悟经典,从而学会做人,在全县中小学营造继承传统,弘扬国学的浓厚学习氛围。这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体贴孝敬感恩父母,是立身做人和人生事业之根本。组织学生习读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篇目,引导和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以及

6、日常生活中谦让、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基本规范等等,让学生们感受祖先们的生活规则,养成良好日常生活习惯,接受潜移默化的浸润,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见实效。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效率现代教育大多是急功近利、重才轻德,加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以及国内某些影视作品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等宣扬的所谓“享乐攀比文化”的诱导,不少青少年不仅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贪图玩乐的倾向,衣食追求档次,好攀比,不能静下心来搞学习,因此而游戏人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踏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学习诸葛亮戒子书弟子规等的相

7、关内容,能引导学生追求人内心的宁静和谐,隔绝社会上的喧嚣与浮躁,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文化定力”。国学精粹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大语文”理念相呼应,能充分发挥学生中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拓宽语文教育途径。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国学精粹教育可以快速地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开发记忆潜能,使其获得很强的记忆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经典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习作能力也会有很大促进。总之,国学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平台,能够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促进师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有助于我们培养出举止有度,志向远大,人格完善,立己达人

8、的博学之才。二、国学精粹教育的内容(一)国学精粹的含义现在所说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精粹”即精美纯粹,一般写成精华,精髓,系“最好”之意。“国学精粹”就是要去除传统文化中宣扬宿命的、违背科学民主精神的糟粕,把国学传统文化中最好的内容交给学生。 (二)具体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任务等实际情况,国学精粹教育选取蒙学、古典诗词、部分较为浅易的经史子集等。蒙学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等,是后世贤达对经史子集的融通归纳,知识面广博,人文精神丰厚,文

9、词优美,内涵丰富,而且都是童谣体,韵律节奏明快简洁,琅琅上口,易于记忆,识字功能也很强。学生通过诵读体会音韵节奏之美,感悟文字意义、伦理教育方面的启蒙和熏陶。小学语文教材已不同程度的对经史子集有所涉及,高中语文教材中诗经、礼记 、左传、论语等经史子集内容就更多了。学校和教师除了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采编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为基本教材外,还可以自行组织编辑教材。1.小学一、二年级: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5首优秀古诗中的前50首。以及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要求:“不求甚解,但求熟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热爱。 2.小

10、学三、四年级: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5首优秀古诗。完整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要求:能够读准字音,会写会背并理解词义句义,学会适当应用。 3.小学五、六年级:精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5首优秀古诗。完整精读注释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要求:在巩固中低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通晓其义,能够讲解和适当讨论,并组织背诵、书写和积累。三、国学精粹进校园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为原则,国学精粹教育活动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习读成诵日常活动节点诵背和实践教学活动中渗透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经典诵

11、读活动。(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习读诵背经典,为宣传教育和实践打下基础1.开设专门国学课程进行讲解和诵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开设国学教育课。刚开始时还可以在国旗下讲话、校会或其他集会、班会,每天夕会或晨会时间,集中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讲解、诵读,对国学教材做初步的讲解,使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并能达到背诵的程度,以便在其他时间节点开展诵读活动。国学经典中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的文字较为浅易。幼儿大班、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凭借机械记忆的天赋优势诵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领会其中意味。诵读时要读出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力。犹太人谚语说:

12、“小时读书如刻在石头上,中年读书如刻在泥巴上,老年读书如刻在沙子上”。我们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礼记学记说“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说读书要趁早。开始时如读天书不解其意,那就不求甚解,只以诵读为主要学习方式去享受腾云驾雾般的音韵节奏美。诵就是背诵,读是朗读,读出声音来,不断品味、体会。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既能增强记忆、培养语感,还有利于理解欣赏作品内涵。2. 借助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将国学经典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注重学科整合和渗透。各班要制订诵读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利用十分钟

13、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国学经典三十分钟。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班主任授课,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小学高年级结合语文课进行。文言文、古诗文既是国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要对国学相关的文言词语进行讲析,使学生基本领会词句意义,既提高了诵背兴趣和效率,又开拓了学生的语文视野,一举两得。结合思想品德等政治教育课程,就国学中的相应内容进行诵背,可以丰富思品课内容,增强思品课趣味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两门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为其他节点的诵读活动打下牢

14、固的基础。(二)利用一日活动节点进行诵读和实践,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日常活动节点诵背和实践”是每天或每周都要坚持做的,是重点内容。这些节点包括:上学时,每周国旗下讲话、校会或其他集会、班会,每天夕会或晨会,课前准备,课间休息,就餐,晚休,放学后及居家。1.学生到校学校值班领导、教师、保安要衣着整齐,在校门口列队迎接学生进校园,为学生做好表率;每周升旗仪式上、每天学生上课前朗诵校训(很多学校的校训源自于国学经典,诵读校训可以振奋精神,强化学习目标)。也可以诵读明代文嘉的惜时诗歌明日歌等。2.学习过程以下列内容要求学生在早读等学习活动中全神贯注,同时要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读书郎)弟

15、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意思是: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还有励志求学的如三字经: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等等,诵之可以激励学生努力上进。3.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课间不追逐打闹,不高声喧哗,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规范。弟子规: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16、事勿忙,忙多错。进入房间时,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