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326512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纠正预防措施培训资料1(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培训师: 2012.12.10,1,目的:,掌握基本定义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为监查和问题改善提供理论基础,2,问 题,1、什么是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2、ISO/TS16949:2009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是什么? 3、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规定了什么样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流程? 4、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的信息来源包括哪些?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 5、哪些部门可以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分别以什么形式发出? 6、责任部门收到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后怎么样分析原因和制定措施? 7、哪些部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验证哪些内容?验证合格后各部门需做哪些

2、工作?验证时没有完成或验证不合格时该如何处理?,3,概念,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注1: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注2: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原因 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4,概念,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纠正、纠正措施用于已发生的不合格; 预防措施用于未

3、发生的潜在不合格。,5,案例一,A商场的玻璃门被撞破了,于是换了块玻璃门,然后贴上红色 “小心玻璃”字样,对面的B商场看到后,也在自家的玻璃门上贴上了“小心玻璃” 换玻璃门 预防措施,贴上红色 “小心玻璃”字样,对面的B商场看到后,也在自家的玻璃门上贴上了“小心玻璃”,纠正措施,纠正,6,纠正措施标准要求,8.5.2 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4、;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7,预防措施标准要求,8.5.3预防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8,纠正和预防措施流程图,9,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管理评审及内审信息; 来料检验信息(针对供方); 制程及成品质量检验信息;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统计信息; 质量事故; 顾客反馈信息;

5、 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信息及其他不希望发生的情况;,10,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的条件,1、内审和管理评审时确定为不符合时; 2、来料发生严重批量质量问题或物料多次发生同类不合格时; 3、制程发现:a、不合格率明显上升或居高不下时;b、同一项不合格频繁重复发生时;c、生产过程有偏离许可范围趋势时;d、重大质量隐患时。 4、成品检验发生批量不合格时; 5、收到顾客有关产品质量投诉时; 6、发现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时; 7、出现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时。,11,措施要求的传递,12,基本术语的定义学习,1,不合格 2,不合格品 3,不合格项 4,过程 5,产品

6、 6,纠正 7,纠正措施 8,预防措施 9,程序,13,1,不合格,未满足要求。,14,2,不合格品,未满足要求的产品。,15,3,不合格项,未满足要求的过程。,16,4,过程,一组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17,5,产品,过程和/或活动的结果。,18,6,纠正 corre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注1: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注2: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19,7,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

7、施。 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20,8,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21,9,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特定的活动或过程。,22,通过实例来体会这些定义,23,不合格品的纠正预防措施 实例,24,一,不合格品事例,25,装配车间发现:后门锁左件装配后,发现卡爪少一个爪(如下图),不合格率约10%;,这个缺陷显然

8、是属于不合格品:未满足要求的产品。,26,二,原因分析,27,1,通过要因图来分析发生的原因,卡 爪 少 一 个 爪,人,法,机/工具,环,料,3作业疏忽,1未经过培训的新人,2未经过培训的代理人,4压入设备规格不正确,5工具磨损,9卡爪单件缺料,7铁件有毛刺,11工具使用方法不符合规范,12压入时用力过猛,10没有按规定装配,6气温低,8原材料错误,28,2,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来排除顾虑,找到真正的原因。,29,用“是与否”的方法,对非因素进行排除,30,3,进行原因再现验证,第一步,检查现场的冲压铁件主板 全检总数:1000件; 发现孔部有毛刺的件:110件,31,第二步,孔部有毛刺的件进

9、行试装配 试装配总数:50件; 装配后爪部断裂的再发件数:48件,3,进行原因再现验证,32,第三步,孔部有毛刺的件修理毛刺后,进行试装配: 修理毛刺后试装配总数:50件; 装配后爪部断裂的再发件数:0件,3,进行原因再现验证,33,因此,可以初步确定,原因是主板孔部有毛刺,卡爪压入时,产生爪部断裂。,34,这只是真正的原因,但仍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是问题的征兆; 可以通过“5-Why”来寻找根本的原因。,35,5-Why法,或许还有往深层次挖掘的可能,暂且到此为止。,36,根本的原因清楚了!,37,发生原因: 针对“什么样的凸凹模要进行什么样的处理”的经验不足,规则也没有; 所以在模具设计

10、时,没有考虑特别的热处理工艺(镀钛处理); 冲头耐久性能差,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导致毛刺的出现; 塑料件卡爪装配时,因挤压毛刺产生断裂。,38,流出原因: “品质变异”的可能没有考虑到品质点检中去,这方面的经验不足,规则同样没有; 编写检验指导书时,没有把毛刺检查的内容列入; 班长按照检验指导书对作业员进行培训,因此就没有说明到毛刺检查项目; 作业员按照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没有要求,因此检不出来,不良因此而流出了。,39,在这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 1,模具磨损的跟踪问题; 2,技术人员品质经验的问题; 3,规则不健全(设计输入)的问题; 这是我们公司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发生不良的原因,而

11、发现的卡爪断裂,毛刺现象等,是这些问题的征兆。,40,三,拟定措施计划,41,通过“5-Why”的追踪调查,挖掘出企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再发防止活动,才能使活动产生增值效应。,42,因此,可以拟定这样的措施计划,1,针对冲压车间,电镀厂,零件库房,装配线边零件进行毛刺返修,以尽可能降低损失,是实施了纠正; 2,对调查的原因及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起到再发防止的作用,如:,43,44,45,通过规则的健全,来补强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从而带动问题的解决。,46,四,执行措施计划,47,按照拟定的计划执行改善项目,计划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彻底执行; 日程方面尽可能遵

12、守,以免造成关联项目的滞后,避免改善总进度延误而造成损失; 有偏差时要进行矫正; 修改计划时,要得到原计划批准者的同意; 改善进度要进行通报。,48,五,确认进度,验证结果,49,改善的结果要消除原因,避免再发:,改善措施计划全部都被执行,没有偏差; 遵守“不良不流出”的原则验证措施的效果; 效果有偏差时的矫正(从执行面开始,到原因解析进行反思) 达到目的为止。,50,六,成果报告,51,改善的成果要进行总结和分享:,方法,手段; 小组行动的经验; 价值/效果; 借鉴; 表彰; 报告会。,52,不合格项的纠正预防措施 实例,53,一,不合格项事例,54,不合格项报告,记录不合格项现象,依据等。

13、,记录要客观,具体。这样具备可追溯性。,55,不合格现象描述: 6月5日,在成品库房,内审员发现一盒汽车门锁没有进行标示,不知道是什么件号,批号,数量,以及检验状态。 极有可能产生误交付而导致批次退货,甚至汽车主机厂停线。,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数量 可能的后果,56,不合格理由/依据: 1, ISO/TS16949:2009技术规范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4.2.4) 2,公司程序文件,HBYZ-QP-15产品标识和追溯

14、程序的相关规定; HBYZ-QR-CW-0002仓库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依据的标准条款; 公司规章条款; 必要时,列出不符合的相关内容。,57,二,改善需求提出,58,不合格项报告,来记录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等。,要求内容要合理,并得到管理者代表的同意。,59,60,三,原因分析,61,针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现状调查,谈话,提问的方式等,可以运用“是与否”的方法; 并分析其影响度。 结果填入: 不合格项报告,62,63,四,措施方案拟定,64,1,措施要针对调查出来的原因,并具有预见性; 2,措施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追踪性,明确措施的具体内容,具体责任人,完成期限等; 3,措施计划要

15、取得责任部门经理的同意; 4,最终结果要得到管理者代表的认可; 结果填入: 不合格项报告,65,66,五,实施,67,计划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彻底执行; 日程方面尽可能遵守,以免造成关联项目的滞后; 有偏差时要进行矫正; 修改计划时,要得到原计划批准者的同意; 改善进度要进行定期/不定期通报。,68,六,进度跟踪,效果验证,69,运用台帐管理方法,进行每个项目的追踪管理; 进度和验证结果进行记录。,70,71,验证的结果要能够消除发生的现象,且能够防止以后再发; 验证结果判断明确,并进行记录; 结果偏差时,回顾原因及措施计划,并调整。,72,73,七,关闭,74,所有记录存档; 改善结果必要时进行发布; 作为下回内审追踪,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75,谢谢参与!,76,The end,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