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1285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龙小学绿色学校自查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卧龙乡中心小学创建“绿色生态学校”的自 查 自 评 报 告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小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培养环保意识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和现实需要,因此我校主动申报创建县绿色学校。并参照市绿色校园建设考核评分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过二年的积极创建工作,在全面总结绿色学校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呈上卧龙乡中心小学绿色学校自查自评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学校概况,工作绩效,今后方向,现将结果汇报如下:敬请评审一、学校概况卧龙乡中心小学创办于2011年,位于群益村、八

2、埠村、水砦村交汇处,辐射12个行政村,是卧龙乡唯一一所规划的寄宿制小学,现学校占地33.5亩,整体规划是:标准化教学楼两栋,多功能综合楼一栋,教师宿舍和学生公寓合3栋,标准化学生食堂,无臭冲水厕所,200米标准化跑道,学生活动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计划总投资贰仟万元。 现建成的教学楼,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五层21个标准教室,一个多功能会议室和两个小型办公室。开办14个教学班,招收学生近500人。学校已装备多媒体电化教室、电子备课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美术室、卫生室、等专用教室。学校现有教师4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4人,小学一级教师17人,具有

3、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22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提出了创办“一流现代化农村小学、造就未来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品行端正、人格健全、思维活跃、发展协调、特长初露”的育人目标,形成了“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基、为孩子未来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把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还给孩子”的教育宗旨,围绕以“以德育人、以情育人、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快乐家园。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朝气蓬勃,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我们深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卧龙乡中心小学必将迎来教育发展的辉煌,孩子们必将在人生起点的大舞台上绽

4、放出更加灿烂的生命力,在快乐、温馨的校园里,必将留下他们最美好的人生回忆!二、工作绩效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校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依据重庆市创建“绿色学校”的精神,从理念到实践不断推进和深化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学校的生态建设,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促进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并在创建中注重创建工作的群众性、实效性、教育性、可持续性,将环境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和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创建成果。(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

5、觉爱护生态环境”这是创建绿色学校的根本所在,确立这样的一种认识,就要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着力于师生环保素质的提高。思想统一了,才能更好地组织创建工作。在创建初期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环境教育和创建活动的开展。我们还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的两年规划,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创建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几年来,学校在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

6、等方面投入资金20多万元,有力地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依托课堂、强化渗透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1、增强教师的环境意识,提高教师环境教育能力。首先,我们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及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利用每一个环境日让教师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不断的通过检测来提高教师的环保知识。二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正在不断提高。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学校成立环境教育教研组,在科学、数学、社会、语文、信息等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根据学科特点,有机渗透环

7、保教育。各学科都将环境保护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3、发挥班会课作用,每学期召开一次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班会,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初步能力,从而坚定每一位学生对创建绿色校园的信心。4、依托实践课程,探索绿色活动。我们以学校特有的劳动基地,开展富有特色的、乡土气息的劳动,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环保,在实践中保护环境。(三)、丰富活动,注重实效通过丰富的活动,体现校本特色的“绿色德育”,提高创建活动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创建工作一个最重要的环节。1、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创设“绿色德育”情境。几年来,我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操场塑胶操场工程

8、,宿舍楼改花坛工程,内操场改花坛工程,几十个品种的柑橘绿化,一个接一个的绿化美化工程,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绿色德育的推行,营造了良好的绿色气氛。绿色首先在环境的改造上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上了一个新台阶。2、开展活动,引导绿色行为。活动是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而行为是对环保教育效果的检验。为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拓宽环境保护教育的渠道,我们开展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活动。(1)积极参与学校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分班包干负责,划分责任区。对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杂物)制定控制措施,规范地、有效地治理,做到校园无杂物,厕所无臭味。(2)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观察、了解有关花卉、

9、树木的栽培、生长、管理等情况,并要求学生做记录。(3)以科研小组为龙头,组织学生实地直观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结合有关纪念日进行调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结合植树节,组织师生进行校内外植树活动,并分工落实养护工作。结合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所属居委清理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冲洗公厕等,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亲自感受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结合消费者权益日,科研组分工分类到菜市场进行物价调查,倡导绿色消费。结合世界卫生日,科研组到村环保站调查了解本村每日产生的垃圾的数量,处理情况,主要村道的卫生管理等项目。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小区,爱护环境,共创文明小区。结合世界环境日,学校安排一定的教育活

10、动。如绿色就餐,不浪费粮食,不食野生动物;要节约资源,节约水电,节约文具;垃圾要袋装和分类投放等等。通过以上环保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素质,又宣传了环保知识,也实践了环保行为。(四)参与实践,升华意识从组织学生校内美化、绿化、治污,拓展到校外参与各类社会环境公益活动,是环保教育的升华。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生动的环保实践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他律走向自律,进一步提升环境意识。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创建中学习,在创建中提高。我们特别策划了三大实践活动,一是参与街道的清洁志愿者活动,刚开始学生还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地也就放开手脚、二是组织志愿者到政府的橘

11、城广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护绿净化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大众的交口称赞、三是开展一次住宅周边环境考察,让学生进一步重视身边的环保,并和家长配合做到学校家长社会三方的协同作战。三、今后方向创建“绿色学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环境教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校的各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规划,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更新办学观念,提升办学理念,争创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拼搏,使新立小学的明天更加美好。创建“绿色学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决心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继续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创建“

12、绿色学校”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全区卫生系统,特别是我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业务工作量也正在逐年同步明显增长。老百姓有病大都能够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actively carry out the law on civil air defense education, drawn out of the air defense in Pingliang city Building under easy fare, daily special inspection and regulation, overfulfilled the province upper and lower knots of up to 500,000 yuan fee collection tasks. 5, further standardize internal management, improve staff quality. Adhere to 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