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第二学时教后反思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30044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第二学时教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第二学时教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第二学时教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第二学时教后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汤佳靓教学完这篇课文,感觉课堂上孩子投入进去了,很喜欢这样的活泼的课堂,对于三(5)班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课堂使他们喜欢的,这样的教学形式是他们乐于接受的。石榴这种水果离孩子的生活实际很贴近,而文中的语言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作者这样的观察视角也给孩子呈现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和生活味儿。那么整堂课下来,感觉节奏的把握还不够紧凑,每个环节目标的指向性还不明确,对待孩子的回答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要求过低,因此课堂中的评价语和过渡语都出现了重复或者是拔高要求的情况。这是一个总体的课堂情况,接下来我就每环节的得与失来谈谈我的这堂课。第一个环节,复习

2、导入部分。出示词语集中教学,分三步进行: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理解字义,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还有两种途径可以用。一种途径字义的理解可以随文理解,比如: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石榴子儿和玛瑙正是在形状、颜色上的相似,所以才能写出一句很贴切的比喻句。比如:扒开、张望,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理解。“酸溜溜、甜津津”等词语联系品尝石榴子儿后,来说说口中的甘甜和水分充分理解这两个词语中都带有三点水。另一种途径是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用巧妙的点评语来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能比小结更好。第二个环节,学习第三小节。这一环节的问题太琐碎,需要进行整合。你能看图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吗?这

3、里也可以有两个途径进入:如果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那么应该及时表扬孩子能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来说;如果孩子运用文中的语言来说,那么应该表扬孩子运用文本语言很灵活。此时,教师的小结是多余的,目标应该直接指向文中作者是如何写出石榴颜色慢慢变化这个过程的?理解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不仅写出了石榴在长大,还写清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多种颜色的变化,表示顺序的连接词让石榴的成熟更加富有一种变化的条理性和变化的美。这样的句式是要让孩子们能运用到语文实践中的。第三个环节,学习石榴成熟后的各种形态。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直指课文,感受石榴成熟后的形态各异。那么本堂课的节奏提高些,能为后面的读写结合提供更大

4、的学习空间。从课堂回答的情况来看,的确,要让学生从颜色、形状、数量三方面来说成熟的石榴的样子,有点难为他们,学生的回答和文本联系不紧密,与文本拟人化的生动语言更是相形见绌,所以不让学生交流也罢。要想表现石榴的笑,进行朗读的指导或者表演,再结合贴切的评价,或许课堂的氛围,以及学生感悟这句拟人句的生动和有趣就自然水到渠成了。“这些石榴娃娃成熟的喜讯。”这句拟人句的教学通过表演和想象情境,一个小高潮就凸显了。第四个环节,重点抓住那句比喻句,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把石榴子儿比作玛瑙?那么出示图片,“玛瑙、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些词语通过看图,比较形状和颜色后,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不需要花费口舌多做补充,在评价时点到即可。第五个环节的仿写,课后要求是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针对班情,应该至于外皮颜色、果肉样子和颜色、果肉的味道能通顺、流利地说出来就行了。对三年级上半学期的学生来说,要求不可过高。另外,看实物说水果一定要远观,让孩子保持一种理智、清醒的思维状态,切不可让孩子的思维只停留在味觉的一种感官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