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70540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单一理想到经济实用国家分类历来是政治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国家分类理论也历来是政治学重要内容,对国家分类理论的梳理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认为:所有的国家分类理论基本是按这样的模式演绎发展,单一理想的国家分类理论神学世界国家分类理论必然而且实然的国家分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类理论)经济实用的国家分类理论。 自国家产生以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出现过具有某些不同特征的不同国家。由此,历史上和现代的许多学者,尤其是政治学研究者们,依据某一个标准,对国家作过多种多样的分类。如有的按管理形式来划分,有的按国家结构形式来划分,有的按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有的按政治倾

2、向划分或按宗教意识形态来划分,有的按地理位置来划分等等。同时,有的按一个标准进行划分,有的却按多个标准进行复划分。应当承认,不论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国家,都有它一定的意义,也符合某一方面的情况。但划分国家都有一个本质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类型标准划分,因为其它任何分类标准的依据都不是国家的本质特征,按那些标准划分的国家类型,也就不能真正揭示各种类型国家在本质上的区别。当然,理解和认识用其他一个标准来划分国家类型在一定场合下予以使用,有着特殊的政治及政治学认知意义。一、单一理想的国家分类理论柏拉图可以说是国家分类理论的开山之祖,他的国家分类理论其基本性质是:分类标准单一知识贵族(哲学王)是否为国

3、家的统治者;目的理想化对当时和存在过的国家进行分类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也不是为了“指导”以后的政治发展,而仅仅是为了他(柏拉图)的理想(智慧和哲学成为社会和人们的主宰和最重要的需要)。在他看来,最理想的政体就是知识贵族执政的贤人政体,除此之外,其他政体都不是理想的政体:(1)斯巴达克式的军人政体,尽管以荣誉至上,但崇尚武力;(2)寡头政体,以财富欲望为标志,离理想的政体更远;(3)民主政体,以任性和激情为标志,与渴求财富相比显得更低下;(4)僭主政体,是最坏的一种政体,因为僭主永远以剧烈的激情和纵欲为生,是一种恐怖的专制。柏拉图认为这四种政体逐级蜕化势在必然,他在分析这四种政

4、体时曾称赞过民主政体具有自由的优越性,但却又更多斥责过分自由的不良后果,认为从民主政体向僭主政体的蜕变原因正是过分自由所导致的政治野心家骗取人民的信任而夺取政权的后果。因此,柏拉图的国家分类理论是单一理想化的,其合理性就显得十分有限,不过,他的理论为其弟子亚里士多德继承、批判、创新和发展,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在对古希腊150多个城邦国家政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提出了最早的国家分类理论。他首先按照掌权者人数的多寡这一条标准,把各种城邦国家划分为三种政体:一是君主政体,即权力掌握在君主一个人手里的城邦国家;二是贵族政体,指权力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的城邦国家;三是共和

5、政体,也就是权力由多数公民控制的城邦国家。然后,他又根据掌权者谋求利益的不同,即施政目的,把所有城邦国家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两大类,前者指以谋求城邦国家和全体公民共同利益为目的的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都属此类,后者指三种政体的变态形式:“僭主政体为王制的变态;寡头政体为贵族政体的变态;平民政体为共和政体的变态。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归;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归;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归。三者都不照顾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1)从这一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原话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实际上还依据第三个标准“贫富或阶级”把城邦国家划分为僭主政体、财阀政

6、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三大类。亚里士多德这一国家分类理论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对欧洲政治学说产生了较大影响,西方古代、现代许多学者大多按他提出的标准尤其是第一条标准来划分国家类型。例如,在中世纪,有的人在亚里士多德分类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神权国,即上帝(神)掌权的国家,用以解释中世纪的神权国家。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时期,有的政治学者 ,如海德尔堡大学教授耶金内克,把亚里士多德的三类分法合并为君主国和共和国两类。他认为,凡是以一个人意志为国家意志的国家就是君主国家,而以一个人以上的意志为国家意志的国家则是共和国家。又例如布丹他补充说道:“寡头和平民政体的主要区别不在人数的多少。两者在原则上

7、的分别应该为贫富的区别。任何政体,其统治者无论人数多少,如以财富为凭,则一定是寡头(财阀)政体;同样地,如以穷人为政体,则一定是平民政体。”即使说,亚里士多德实际把政体分为如下图所示六类。一人执政 少数人执政 多数人执政 正宗政体 君主政体 贵族政体 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 僭主政体 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除了以上整体划分之外,亚里士多德还对每一类政体作了更具体的分类,例如,君主政体划分为5个亚种,僭主政体划分为3个亚种,平民政体划分为5个亚种。正是这种层层划分,使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系统而精致,对后世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神学世界国家分类理论生活于罗马帝国末期的奥古斯丁(354430)在其著

8、作上帝之城中,把国家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上帝的信徒所建立的,由教会代表的“上帝之城”;一种是由犯有罪孽的人们所组成的“世人之城”分别简称为“神国”“世俗国”。神国起源于人们对上帝的热爱,其成员都是上帝的选民,具有善良的本性,依靠精神,轻视自身。世俗过起源于人们对自己的热爱,其成员都是上帝的弃民,其本性是堕落,依靠肉体,自私而轻视上帝,赤裸裸地追求权力,因而容易导致暴力与战争。奥古斯丁所谓的神国就是指基督教会王国。他认为神国的价值高于世俗国,因为上帝高于一切,所以他的国家具有永恒、普遍的正义,能够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而世俗国的秩序是统治者的意志,统治者完全有可能运用自己的力量侵害上帝的秩序,因而不

9、可能有绝对的正义。由此奥古斯丁极力抬高教会,极力鼓吹神国之价值。奥古斯丁的两国论思想不仅对欧洲中世纪后相当长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现当代欧洲或西方的文化和政治思想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例如,欧美一些资产阶级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者所鼓吹的民族优劣性和民族宗教等级性,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民族、宗教信仰的歧视观念和歧视政策,都有奥古斯丁的两国论思想的影子。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是一位主张改良的神学家他试图用理性取代神性,认为给人启示的不是神性,而是理性,只要信仰坚定,无需教皇和教士的帮助,可以直通上帝,上帝的与研究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事实上,闵采尔的神学理论不仅仅是攻击无主

10、教的一切主要论点,而且也一般地攻击基督教的一切主要论点,正如恩格斯所说“他在基督外形之下传布一种泛神论,他的泛神论和近代推理思考方法相当接近,个别地方甚至着了无神论的边际。”闵采尔基于自己以上神学的基本观点,他向人们宣称:上帝正昭示人们必须有一个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即将来临的革新。这一革新,无论是否有人阻拦,总是要实现,这个变革就是第五世界帝国的灭亡,千年天国的到来。闵采尔由此提出,已经存在的国家(主要是指帝国)分五种,一是第一世界帝国,用“金字头”表示,如巴比伦帝国;二是第二世界帝国,用“银胸”和“银臂”表示,如马代波斯帝国;三是第三世界帝国,用“铜”表示,如希腊帝国,并以智慧闻名著称;四是第

11、四世界帝国,罗马就是如此,它是一种强权帝国;五是第五世界帝国即目前的得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它用铁铸成的”,极想施行强权,伪善者和阴谋诡计充斥各地,“谁若不会欺骗,谁一定是个傻子”,僧侣与教士是毒蛇,诸侯与统治者们是鳗鱼,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由此人们应行动起来,推翻这个第五世界帝国,实现“千年天国”。闵采尔进一步指出,千年天国不在渺茫的彼岸,就在眼前,在这样的国度里,一切工作和财产都要平等分配,一切人都有平等的劳动义务,实现最完全的平等。事实上闵采尔在此把国家类型分为六类,并认为“千年天国”是人们应追求的、最适宜人们的国度,正如恩格斯所说:“闵采尔所了解的天国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没有阶级差别,没有

12、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和社会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而已。”闵采尔的千年天国论反映了处于形成时期的无产阶级要求,“闵采尔的政治理论是和他的革命的宗教观点紧密相连的;他的政治理论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就如同他的神学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通行的看法一样。正如闵采尔的宗教哲学接近无神论一样,他的政治纲领也接近于共产主义”。这就是说,闵采尔的国家类型论五个世界帝国与千年天国的论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论在宗教改革方面,还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方面;单必须指出的是,他的论述是有些脱离实际的和历史的。斯宾诺莎(16321677)在其神学政治学中把国家按政体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种,并且认为,这三

13、种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结合的政体”。他认为民主政体有四大优点:一是人们在像在自然状态中的平等,二是人民的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得充分保护,最具合理性,三是人民有充分的思想自由,四是立法权属于全体人员。但他又认为人民民主政体虽然最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三、必然而且实然的国家分类理论上述对国家所作的种种分类都存在三个基本缺陷。一是许多分类并非历史分类,只是对同一历史时期的国家进行了分类,这样分类在另外的历史时期并不一定能反映实际情况;二是即使作了历史分类,也只是依据生产力或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所作的分类,未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国家的经济关系及政治关系特征;三是许多分类或者把

14、国家的政体与国体混淆起来,或者以政体为标准对国家进行分类,未能真正揭示出不同国家的本质区别和不同国家的本质特征,既不能清晰明了地对历史的国家进行分析、研究,也不能完整正确地对现实国家进行考察与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国家类型”研究应是针对国体的研究,“国体类型”就是“国家历史类型”,研究国家类型就是研究国体,就是研究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此马克思主义国家分类观把国家区分为国家类型与国家形式两大范畴。国家亦称为历史国家或国体,它揭示赖以存在的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阶级关系国家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形式,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而国家类

15、型是指由社会经济基及其阶级关系所决定的国家历史形态。因此,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亦称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形态,其中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二是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哪一个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 由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国家,依据其经济基础和所体现的阶级关系,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当然马克思主义国家分类理论对现实国家类型并未作出具体分析,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两条标准对现实国家进行分类、研究,无疑要比其它现实国家类型分类要深刻透彻得多。因为许多对现实国家的

16、分类都只是一个方面、一个侧面审视各个国家之间的区别。把当代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划分为第一世界国家、为第二世界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是毛泽东的创造。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讨论国际格局问题时指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众多。亚洲除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当然,在这之前,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划分思想早在1960年以前就有。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国家的划分,是与当时(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国际变化及国际情况相吻合的。这一国家类型论为我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开展国际政治活动与实践提供了操作性指导,为我国以及亚、非、拉许多国家国际政治的基本指导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变化。尽管世界格局从90年代以来已发生重大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