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3269331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市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湖州市科技局 张荣梅、屠纪民、傅饶、郑汝梅一、战略需求与竞争优势(一)湖州市科技发展未来的战略需求目前,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精细化工、特色轻工、新型纺织、机电一体化为主的新兴优势产业已成为湖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涌现了升华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和电磁线电缆、高档毛纺织、新型管材、生物医药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产品,提升了产业的内在素质,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从湖州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必须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获取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从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大背景看,必须以

2、更大的步伐,参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发展竞争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在未来发展中先行一步,以对科技制高点的占领来实现对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占领;从湖州经济发展的趋向看,应该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以变应变,在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壮大规模经济,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确保湖州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湖州市科技发展的竞争优势和特色湖州位于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水运、铁路、公路交通和信息网络发达,改革开放意识、市场意识都较强。“九五”以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方向,科技开发成效明显,重点扶持的高新产业呈可靠发展态势,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

3、开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的拳头产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示范工程建设初具规模。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精细化工、特色轻工、新型纺织、机电一体化为主的新兴优势产业已成为湖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比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21%。涌现了升华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和电磁线电缆、高档毛纺织、新型管材、单晶材料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产品,提升了产业的内在素质,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72.

4、1%,处全省第三位。几年来,企业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全市有800余家企业与全国15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一批科技成果被引进、转化和创新,解决了湖州市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三)湖州市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1.面临的机遇。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而长三角是中国最发达的沿海经济区域之一,上海正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也是高校院所密集的城市,已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给湖州市的科技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

5、性机遇。第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战略措施的实施,正在对长三角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湖州市已有200多家企业与上海的80多所高校、科研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根据湖州市现有科技基础和产业特点,顺应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抓住上海经济结构在发展中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湖州市经济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配套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与上海支柱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分工协作产业格局,努力使湖州市的科技在接轨上海中不断提升,是有利的时机。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好地促进了湖州与上海科技经济的合作与分工。区域经济一体

6、化的产生和发展会给湖州市带来共同的利益,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构建面向世界的统一大市场,从而有利于湖州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更快发展。第三,湖州市具有上海后院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区位优势的发挥,利用区位优势,可以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和企业自主开发成果的产业化,加大高新技术项目的外资引进和智力引进力度,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2.面临的挑战。湖州接轨上海具有良好的机遇外,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是外部环境压力加大。不仅上海北翼的苏锡常加快了与上海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主动接轨上海辐射的能力大大增强,所接轨的科技层次不断提升,合作的广度、深度已今非昔比,而且上海南翼的接轨也已打破了地域排次,尤其是

7、温、台地区接轨上海的工作起点高、规模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次是湖州的地域区位优势日趋削弱。湖州虽紧邻上海,但随着交通、通讯的迅猛发展和上海跨空间辐射能力的加大,湖州的地域区位优势正在削弱。而上海实行的跨空间、多层次、发散性的科技经济合作战略,不仅同长三角地区而且也同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开展科技经济合作,这无疑会增加湖州与上海科技经济合作的难度和成本。第三是由于极化、扩散和回程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得湖州与上海的差距扩大,在区域合作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存在的主要问题:(1)引进的重大产业化科技项目不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项目(产品)更少。一方面是企业对自身发展缺乏长远思路,科技创新意识

8、不强。虽然现在企业对科技产品开始有了认识,对科技项目的咨询逐渐多起来,但实实在在投入的企业还不多,很多企业还是注重短期利益,而对投入高科技研究,或者觉得资金不够,或者认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的条件还不成熟,有等待观望思想,研发科技产品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往往三五年才能投产,许多企业没有长远发展思路,缺乏前瞻性,在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不去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在走下坡路时,又没有足够资金去投入研发科技项目,还有的企业认为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可以代表企业有科技含量,结果造成用世界一流的设备,生产连家庭作坊也能生产的三流产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是高校院所在转化项目时存在着一种趋向,就是一类

9、项目转化给自已的校产企业(特别是校产上市公司),二类项目转化给院校所在地的企业,三、四类项目推向市场。还有就是高校院所进行项目研究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选题起点过高。不少科技人员埋头研究尖端科技,关注的是研究方向是否属国际前沿,对于研究成果能否在企业实际运用中创造价值考虑得很少,据高校院所的科技管理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有90%科研项目不能实施产业化。(2)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多属传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普遍短缺,融资困难,制约了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和引进。由于湖州市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对科技需求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再加上原始资本不足,总体融资环境不

10、畅,融资手段单一,民间自由资金不多,在实施产品的更新换代或引进项目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研发科技产品或引进科技项目需要资金投入,企业需要资金只有从金融机构贷款来解决,由于企业规模偏小,融资困难,能从金融机构贷到资金数量不多且成本较高、时限要求较严,而项目从小试、中试到产业化往往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有一定的科技研发风险,而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弱,这严重制约了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和引进。(3)有关科技、人才优惠政策力度不大,落实困难,制约了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吸引力或者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是引进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人才的关键。近年来,湖州市制定了许多有关科技、人才

11、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包括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参与收益分配等等,这些政策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或在落实中打了折扣。与上海相比,上海近年来出台并实施了一批扶持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一些引进软件人才、高科技人才的政策,这些政策十分优惠,要想突破十分困难,但不突破就明显制约湖州市高新产业的发展。(4)产学研沟通渠道不畅,技术市场发育不成熟,技术经纪人队伍薄弱,现在产学研沟通渠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凭业务关系,亲朋好友介绍等有限渠道交换信息;二是政府组织的科技洽谈会、招商会、招聘会等形式提供科技供需双方接触、交流平台。没有形

12、成有效的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的市场体系。二、战略目标与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增强湖州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加强湖州市科技创新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打造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为中心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普及水平,加快推进从“苕溪时代”迈向“太湖时代”,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湖州“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目标,从而为湖州全面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外,特别是长三角的科技资源,通过联合开展长三角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

13、,规划共建长三角信息高速公路、联合共建技术市场、联合进行创新载体培育、联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联合组织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联合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分工协作,联合发展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联合开发和引进人才资源等。实现科技先行,接轨上海,把湖州融入长三角科技一体化之中,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湖州科技创新体系。到2020年,湖州市创建20家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创建20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建100家企业研发中心。(三)发展原则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规范市场经济

14、秩序,为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营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突出重点,大胆探索。从湖州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做好科研成果的引进转化等方面的接轨,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接轨上海的路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湖州市加工制造业基础较好、专业市场比较发达、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优势,找准自身在长三角地区中的位置,正确把握科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竞争中互利合作,在互利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有序推进,狠抓落实。加强科技接轨工作及对内外开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确定相应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形成分工合作、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把科技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工作落到实处。三、战略布局与创

15、新体系(一)湖州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到2020年,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1.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湖州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其中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80%。2.增强产业竞争力。完成实施2000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500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3.提高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创建50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企业,10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培育200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同行业前列的优强企业。4.科技投入明显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达到年销售额的10%以上。确保市、县

16、、区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5%和4%,其中科技三项经费分别达到4%和3%。市、县、区财政科普活动经费达到人均1元。5.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市每万人口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0人,其中科技人员数达到300名左右。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规律,有利于湖州市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具有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体制和机制,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湖州市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力增强全市科技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二)湖州市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重点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政府扶持与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各类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经纪人队伍。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进一步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加强管理,规范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