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259187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导向课堂”构建:探究问题过程中小组建设戴海军一、谈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但合作学习恰恰是老师们学得不够,用得不多,效果最不好的一种学习方式。(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是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的,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 合作学习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

2、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一策略目前已广泛的用于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各个国家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侧重相对结构化的方案,着眼于技能、概念、信息的掌握,有的注重非结构性的讨论或小组设计,着眼于社会化、高水平的思维或问题解决的技能。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 (二)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必然促使学生改变独断专行的做法,培养合作意识并提高合作技能。 第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学生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三,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学生通过外部的表述与交流,

4、也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念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对不同观念做出比较,因为合作为学生提供的范例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范例来自学生自身,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了。展开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七个有利于 有利于形成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减轻师生负担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非智力

5、因素。 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建立自信心 有利于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有利于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 第五,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分小组学习讨论,以其勃勃生命力频繁地出现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或同桌、或四人、六人为一个小组,或在共同兴趣引导下自由组合成小组来学习、讨论,气氛很是热烈。无庸质疑,好的合作学习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但也不乏流于形式,为小组学

6、习而小组学习。纷乱嘈杂,看似热烈隆重,实则收效甚微。因此,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小组学习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有的放矢,为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服务。 适应性原则 如前所述,小组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它是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的一种。它的运用应该适文、适时、适人、适量。 “适文”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学习。不同的文章性质、不同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方式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读、演、议,可以角色代换,可以情景模拟,也可以是针对问题的讨论甚至辩论这些方式,即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整合。 “适时”是指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上。它的出现是以突破课堂重难点为

7、准则。即是在必须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如需交换信息处、疑问难解处、个性张扬处以及复习巩固处等。就一节阅读指导课来说,有情节重点,也有情感重点。有语言文字的关键,也有表达方法的精妙。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时,充分发挥其既可体现个性体验,又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难忘的一课,揭题时的重点把握,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课指的是哪一课?谁难忘?为什么难忘?分析理解时的难点突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的反复出现,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巩固处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演一演,从而更深刻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 “适人”即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来安排“

8、小组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注意区分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征,因人制宜,有的放矢进行。其次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为原则进行。可安排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让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带动学习热情相对较弱的学生。再次是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不同要求,鼓励其在小组中大胆发言,消除大集体活动给能力较差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适量”就是在一节课上,不宜频繁使用“小组合作”。因为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学习方式转换过多,且多以听、说为主要表现手段,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合作、探究与竞争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

9、小组成员在同一时间内,针对同一问题进行。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其他成员的见解和想法,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对同一问题的思维水平必然有高有低。如果教师一概而论,同一标准,统一要求,势必挫伤优生的积极性,而困难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合作学习共同要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求新求异。展开竞争,比一比谁说得更好、更全面,谁的见解更独特。这样,才能发挥小组中每位成员的优势,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时效性原则 注重实效是每一个有目的活动的基本要素。“实效”和“时效”有所不同。小组学习的时效性是指在提供了充足学习、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的实效。课堂

10、教学中,给小组学了明确的目的要求,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以完成感知、认知、整理、反馈等学习目标。一般来说,识字要经过感知、比较、分析、记忆等环节,阅读理解要经过接受、阅读、整理条理、重点圈住、形成观点、反馈信息等环节。要落实这些环节,没有充足的时间是不行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以偏概全,必须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共性、分析个性后才能下结论,才能确认学习的效果。 鼓励性原则 前面已经提过,教师对于学生汇报的学习成果,必须明确而中肯地给予评价。既要有效鼓舞学生信心,又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达到学习时效的同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应作好课堂调控,变“不利”为“有利”,教师要善于

11、正向鼓励,让学生敢于问难、乐于解疑,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会成功的愉悦。还要善于存疑探究,对学生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难以判断正误,教师决不能含糊其辞,应实事求是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一时也说不清楚”,并留下悬念,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多元性原则 合作学习本身具备开放而有活力的特征,合作的对象除去一般意义上的生生互动外,还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教师是引导者,但不应该游离于活动之外,也应蹲下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共同质疑、共同解惑、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思考,感悟他们的见解,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共同讨论的兴趣,又能有效调控活动的角度、

12、方向和效果。 (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1、协商法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见抢先说出来,使得其他程度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而协商法是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再从中选优。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打靶子 在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由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同时,也可以以小组的意见为靶子,全

13、班同学对本小组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3、互相提问 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在阅读课本或材料的基础上互相提问题,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也可男女生互相提问。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期望能难住对方的问题,学生们阅读得比以往更认真,的问题有的是已知的,有的问题甚至可延伸到课外,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讨论的兴趣。 4、动态分组法 在课堂讨论中,还可采用小组成员动态编充。如让女生固定在小组的座位上,而让男生流动。比如第一小组男生到第二组,第二组男生

14、到第三组,也可单数或双数组互换女生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有的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的“态势”,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5、切块拼接法 习题教学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解题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习题教学中采用切块拼接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每个小组的成员编号,将1号成员组成一组合作讨论第一组题目,2号成员组成一组,合作讨论第二组题目,依此类推。这样,每一位小组成员回到原小组中就可以讲解自己学会的一组题,将习题切块再通过不同编号的成员拼接起来,这样即节省

15、了时间,又使每位成员具有了责任感,自己必须把学会的题讲解给其他成员,而且使理科的习题课化难为易,由枯燥变有趣,强调每一位成员的参与。 (五)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自从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教师把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最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却存在着只重形式,不求实质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几个误区。1. 教学内容不适宜合作学习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的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

16、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合作讨论,似乎只有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从而使得一些思维没有容量,甚至是一些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为讨论而讨论,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造成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同时,学生对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逐渐感到厌倦。2小组合作前,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公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没有个别学习这一前提,合作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些教师问题后,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使得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