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52082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 南开 2003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考研真题资料 南开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专业基础(财政学)专业:财政学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共100分)第二部分 财政学(5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1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税收归宿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目前各国政府在设立社会保障基金时,通常主要采取哪些筹款形式?二、论述题(任选一题,30分)1最近几年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逐渐的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政府应该采取哪些财政政策、收入政策进行必要的调节。2有些财政理论认为:在分权的财政体制下,不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三大职能在实际实施中冲突,而且还可能提高政府财政活动对国民经

2、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给予较为详细的解释。答案部分南开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专业基础(财政学)专业:财政学第二部分 财政学(5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1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税收归宿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答:经济总体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体制,其中各种价格互相关联,一种产品或生产因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动影响到其他产品或因素。一般均衡分析就是分析征税情况下多个市场相互联系的情况。分析税收归宿问题的基本步骤可以:第一,分析税收对课税对象的影响;第二,分析税收的产出效应;第三,分析税收的要素替代效应。下面以商品课税为例说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税收归宿问题上的基本

3、步骤。首先,从局部均衡立场出发,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课税导致该课税品的价格上升而产量减少,消费者从使用方负税,供给者从来源方负税。其次,产出效应。消费者对课税产品的购买减少,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就相应增加。假定生产是成本递增的,这就导致其他产品的价格升高,而课税商品的价格降低。于是使用方的税负就扩散到其他产品的消费者。最后,要素效应。由于产品组合变更,对各种生产因素的需求也就不同。假定课税商品是资本密集的,而代用商品是劳动密集的,那么这种替代就导致劳动报酬增加而资本报酬减少。其结果,来自来源方的影响又扩展下去。2目前各国政府在设立社会保障基金时,通常主要采取哪些筹款形式?答:社会保障筹资的方式主

4、要有三种:(1)征收社会保障税,即通过立法形式,以政府为主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这种形式的资金缴纳与支付均需要依据统一的规则,并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2)缴纳社会保险费,即由雇主和雇员以缴费形式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并由政府专门的部门对此进行管理和运作,但并不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3)强制储蓄形式,即将雇主为雇员缴纳的保障资金及雇员按规定缴纳的保障资金,都统一存入个人专门的社会保障账户,此笔资金及相应的利息收入均归个人所有,政府通常保留少部分的税收调节权。以上三种形式相比较,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依据的是部门或地方性的法规,法律层次低,约束力不高,而且在管理

5、上比较分散,不利于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和管理。采用强制储蓄形式,其有利的一面是考虑了收入与支出的对应关系,利益机制明显;其不利的一面是法律层次低,在经济发展不景气或企业经营不好时难以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而开征社会保障税将在如下方面显示较大的优越性。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由国家统一立法,统一征收标准,统一税基、税率,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才能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才能真正建立起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力度。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采用税收的方式进行,而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将克服资金筹集过程中的种种阻

6、力,杜绝拖欠、不缴和少缴的现象。可以彻底地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与监督使用分开,形成“税务征收,财政监督,劳动部门发放”的新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制,确保安全与完整。可以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现有力量,精简原社会保险部门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效能,而且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和降低征收成本。 二、论述题(任选一题,30分)1最近几年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逐渐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政府应该采取哪些财政政策、收入政策进行必要的调节。答:(1)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

7、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首先,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如果政府对收入分配未能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甚至会产生两极分化。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收入差

8、距更趋扩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第一,以手工、半手工等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于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收入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必然流向城市,分享城市的高收入。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政策,这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国家政策保护了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相对更为充分;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处于放任状态,未被充分利用。实际就业状况与收入状况呈现直接的相关关系。第三,户籍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就学、

9、享受公共服务等问题,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使收入差距处于相对刚性状态。第四,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如个人所得税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目前存在的地区收入差距,大多在历史上就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自然地理上看,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相差悬殊,这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少数人钻体制、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甚至违法乱纪,聚敛了不义之财,扩大了收

10、入差距。(2)政府进行调节的政策选择政府制订和出台任何宏观经济政策,都要评估这些政策对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影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规则的制订和执行者,政府应充分考虑政策的公正性,每出台一项政策,首先应注意不要扩大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给每个阶层和每个人以平等的发展机会。还应该对以往制订的缺乏公正性并带有明显歧视的制度和政策坚决改革和纠正。帮助弱势群体,不断减少经济发展中的贫困人口。在社会发展中,仅为每个阶层和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是不够的,政府还必须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穷人。首先,应在全社会建立一个保障穷人基本生存的“安全网”。比如,在城乡建立医疗保障

11、制度,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对穷人就医和子女就学提供保障性补贴。尽快在小城镇和农村建立最低生活收入保障制度,并提供最低生活收入保障性补贴,这是防止贫富进一步分化的重要举措。其次,要制订最低工资法,从法律上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权益。最后,调整税收结构,控制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化。同时,改革农村税制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凡是高收入家庭就必须纳税,凡是低收入家庭将免税并得到补助。应先将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业各税免掉,给农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政府还应制订针对低收入者的培训计划,以免费或减费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帮助穷人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和自我创收的能力。还应从政策上引导和支

12、持社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以此增加他们的收入。2有些财政理论认为:在分权的财政体制下,不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三大职能在实际实施中冲突,而且还可能提高政府财政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给予较为详细的解释。答:西方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明确提出了财政的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分权体制有其正反两方面的后果,正面作用是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鼓励了地方政府关注地方经济增长,培养新的财源。另一个积极作用是鼓励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特别是在集体和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它的负面影响是一方面鼓励了地方保护主

13、义,有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地方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导致地方企业落户的过度竞争。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财权的划分完全掌握在中央手里,中央是财政体制变迁的主导,地方只能被动地接受;二是财政分权不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确立没有法律依据,主要是根据领导人的意志来变更。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比例几乎一年一变,制度本身缺乏稳定性;三是在财权下放过程中,中央将一些支出责任也下放了。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一是财政分权使各地各自为政,使国家政策失去规模操作的能力和效应,使医疗、养老、失业和城市低保的提供分散化和小型化,一些地方只能统筹到县一级。二是造成上下级政府之间对事权的推

14、诿。各级政府虽然拥有独立的财政收入,却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上级政府在政治上对下级政府有绝对的权威,而上下级的财政却是相互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上级政府很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把问题尽量往下级政府压,把资金尽量往本级政府收,这种行为的结果是矛盾层层下放,上级政府的日子好过了,下级政府却犯了难。此外,政府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还容易导致腐败,有损政府的公正性。政府的行为也因此更像唯利是图的企业,而不是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这样就不仅不利于全国财政一盘棋,而且有损政府的权威。所以,我国的分权财政体制根本没有满足财政的三大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公共财政履行发展职能,必须具备相应

15、的特点:统率性。公共财政的发展职能必须体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统率性。它与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是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让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始终贯穿于履行其他“三大职能”的全过程。统筹性。公共财政履行发展职能,其发展目标既不是追求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也不是追求单纯某一方面的发展,更不是牺牲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去追求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是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原则,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注重在履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等职能的同时,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统筹起来,

16、力争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公共性。公共财政履行发展职能,其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提供有形或无形的公共品与公共服务来实现的。其中,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切实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即使是财政性资金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也主要是通过促进市场不能或难于发挥作用的公共领域的发展,以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引导性。公共财政履行发展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决不能像计划经济时期“建设性财政”那样,进行直接的项目或企业投资,而主要是运用包括税收、分配在内的各项财政政策,来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