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51332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名168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三:设计任务书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二、项目背景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

2、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

3、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三、规划范围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四、上位规划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京

4、市栖霞区总体规划(2010-2030)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五、规划目标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一)、规划研究: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

5、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二)总体要求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1、人文:以栖霞山为核心,以佛教文化为魂,复建圆通禅院等历史名胜,强调禅修佛韵、人文感知;加强景观塑造,增

6、加体验设施,提升景区美誉度和满意度;对休闲养生及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增强服务能力,体现人文关怀;2、生态:加强维护北坡自然生态区,南坡枫岭景区,北象山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3、低碳:通过在景区打造和城市建设中广泛运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建立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立体绿化等系统,打造建筑节能、低碳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4、智慧:集中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安家宜业、风景游览、健康养生、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

7、旅游。同时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模式,以城市智慧化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三)、整体城市设计1、整体设计范围: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2、主要内容:整体城市设计应对本地区的功能设置及规模进行整体策划

8、,包括功能布局、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等方面,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可以不对凤翔峰、栖霞广厅、圆通禅院等佛教设施进行研究)。1)功能布局在上位规划指引下,结合现状建设条件,对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融合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多样一体。2)产业研究结合上位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研究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引导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研究健康养生产业,围绕佛教养生理念和山隐休闲文化,鼓励各类养生体验活动,满足高层次的健康和精神需求;研究文创产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其他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提出最适宜本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3)

9、空间形态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4)车行交通:结合用地布局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对内对外交通,并根据风景区特点,配套相应的停车场与停车泊位,满足旅游客车及游人机动车的停车需求。5)慢行系统强调游览感知,根据不同的游览主题,设置不同风貌的特色游览路线,注重参与感、体验感,注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除有轨电车外,提倡设置低碳环保的慢行体验道,满足自行车、人行的双重需求。6)旅游规划分析现状旅游的方式、目的,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进行

10、竞争性分析,确定规划区的旅游主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思,最大化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促进栖霞山片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7)服务配套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9)景区导视系统: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

11、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1、栖霞山核心景区:包含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市政设施、旅游配套、视觉导视、体验场所、活动广场、旅游解说等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七、成果要求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1、成果说明: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专项说明:包含现状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和分功能区规划设计方案、产业研究、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服务配套、生态景观等专项内容的具体说明;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补充说明:注重

12、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2、图件: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重要节点效果图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全区卫生系统,特别是我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业务工作量也正在逐年同步明显增长。老百姓有病大都能够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