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51068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101112[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资料请勿外传南京市“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绪言)“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部署,以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调动优势科技资源,积极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克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坚持科技创新面向企业、面向市场,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坚持产业创新面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解放思想,创新驱动,努力拼搏,逆势而上,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实现新跨越。为进一步明确未来510年我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重点发展方向、领域、目标,集聚各类资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又好又快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领和支撑

2、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据我市的实际,研究编制本纲要。一、“十一五”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十一五”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06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分别达1540.5亿元、2393.5亿元、3211.6亿元和3548.8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5%,2010年预计达到3900亿元,实现了在“十五”基础上两个翻番的战略目标。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之比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了41.1%,比全省比重数高出13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

3、09年出口总额达5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全市按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51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运行速度和效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体现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各类园区日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软件、生物医药、电力自动化、精细化工、可再生能源、现代通信软件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二)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已具规模。高新区“一区多园”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体现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极的特质。高新技术园区集中了全市近60%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南

4、京高新区“一区多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956亿元,实现GDP747.4亿元,创汇77.7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58.2%、84.1%和10%。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量与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力自动化、现代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加速,2009年实现总销售收入435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251.4%。其中,南京软件园入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浦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江宁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实现总销售收入75亿元,化工园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江宁再生

5、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总销售收入42亿元。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主体地位显著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R&D)经费逐年增高,高新技术企业的R&D经费筹集额由2005年(原标准707家企业)的64.12亿元增加到2009年(新标准414家企业)的117.5亿元。其中,2009年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分别为64.2、12.6、3.6、14.2、5.9和2.3亿元,所占重分别为54.6%、10.7%、3.1%、12.1%、5.0%和2.0%,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十一五”以来,南京市大力实施专利战略,知识

6、产权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达5763件,其中发明专利2061件,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分别为1471、719、200、2350、589、148件,一大批重大专利技术得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四)科技计划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批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20062009年,共下达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经费6185万元,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经费3820万元,共组织实施项目244项。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相关科技计划,共获得国家立项资助1.85亿元,其中

7、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经费6338万元,国家863、科技支撑等项目资金1.17亿元,共组织实施项目135项;获得省立项资助2.16亿元,其中省创新资金项目经费2420万元,省科技支撑计划经费3860万元,省重大产学研载体建设经费1000万元,省产业振兴专项资金4944万元,共组织实施项目157项。一批重大技术获得新突破,。如,熊猫信息、莱斯大型电子、普天通信、三宝科技等的城市地铁与公交系统智能运营管理系统与设备,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的2MW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中电电气的太阳能硅片切割技术、中圣高科的石化火炬气及聚烯烃废弃物高值利用、九思高科技的节能环保用陶瓷滤膜、中材科技的整体成型中空织物及其复合材

8、料、普爱的六自由度医用X光机、圣和药业的左旋奥硝唑一类新药、长澳医药的美他卡韦一类新药和海昌中药的中药饮片标准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水平、高效益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五)民营科技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生力军作用日益突出。全市民营企业成功地抗击住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在调结构、促转型中稳步发展。2009年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总收入1528.7亿元,同比增长28.58%,与“十五”末的450亿元相比,增长两倍以上。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从业人员达24.61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达4.23万人,全年新产品研发27

9、17件,申请专利2630件,当年获得专利授权1321件。在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的比例分别超过了70%、90%,形成了一批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研发等为主的新兴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现有省级驰名商标29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同时包括三宝科技、擎天科技、中圣科技、云海金属、焦点科技、研控科技等在内的23家民营科技企业成功上市,视威、聚隆、碧顿和中网通信等企业也积极推进股权代办“新三板”的进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绩效斐然。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要求,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

10、在一定的差距和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产业发展的技术层次尚需进一步提升。一些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和原材料等还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缺乏掌握能够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和高端专利技术。2、产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尚需进一步加强。南京特有的高技术研发资源未能很有效地与产业发展互动;产业链还欠完善,内部配套能力缺乏,未形成运行有效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3、“双一流”的龙头企业、旗舰型企业尚需进一步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争做第一的意识还不足,数量不少,规模不大;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不多。4、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尚需进一步壮大。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意识和力度还

11、不够,激励和扶持创新人才向创业人才转化的有效机制还有待于完善。5、高新技术服务业尚需进一步加速成型、成势。研发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很小,与南京的科教优势和经济规模不成比例。二、“十二五”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一)基本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创新驱动、跨越发展、高端集聚、彰显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把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作为“十二五”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的重点,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推进高技术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和高技术优势产业攀升高端

12、为主要任务,着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着力吸引重大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着力建设产业创新设施和创新创业载体,着力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研发,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跟进和重点领域的领先,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的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大的科技与产业支撑。(二)总体目标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要实现新跨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80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0%。高新

13、区“一区多园”建设要赢得新优势。高新区“一区多园”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实现GDP1300亿元,创汇120亿美元,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要有新发展。全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总数超过10个,实现总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翻番,新兴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要取得新突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100家,孵化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5000家,新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专业孵化器建设和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要明显提升。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

14、企业的R&D经费筹集额力争突破20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5000件以上。(三)重点任务围绕“5个1”发展目标,通过实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新跨越”行动计划,继续全力推进建设十个重大产业研发、设计中心,重点培育十个百亿级重点高新技术产品集群,加速推动十个有南京产业特色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新优势。 1、全力推进建设十个重大产业研发、设计中心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集团)、在宁高校院所的优势学科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面向高新技术优势产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设计中心,注重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的产业支撑技术,促进一批

15、目标产品群的产业化,形成对相应产业高端发展的重要支撑,使十大研发、设计中心逐步成为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新一代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中心的建设。围绕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未来通信技术发展,依托国家实验室和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相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通信新产品与装备研发,支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目标产品群产业化的实施。智能交通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依托科研院所、行业重点企业等单位,研究铁路枢纽站、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方面的系统智能运营管理、安全信息集成等综合技术与系统产品,开展南京“数字交通”综合系统应用研究,构建智能交通产业国际合作平台,支撑现代交通产业的快速成长。新型光电产品研发

16、、设计中心的建设。以南京液晶平板显示制造基地为产业基础,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延伸产业链;加快中视中科激光显示技术中心和基地的建设,开展高亮度 LED、OLED 等新型光源产品技术攻关,并初步建设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重点突破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服务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通用芯片、系统级芯片、功率芯片和专用芯片等已进入产业化前期的芯片,支撑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研发、设计中心的建设。以南京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园、国家电网光伏发电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核心,依托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建设国家级的风电产品检测与综合实验平台和光伏发电技术研究与实验电站平台,支撑风电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叶片材料等关键部件聚集的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光伏发电、并网等关键设备的产业化。电力自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