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28832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永庆乡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2、。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不上,导致了孩子不爱学习,逐渐成为学困生。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因为进城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亲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成为“学困生”。虽然“学困生”在每个班级里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因此,

3、抓好“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困生”的理解主要为:“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社会,家庭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差距,导致学习困难。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目的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我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1、通过本课题

4、的研究,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信心,让学困生学会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沟通情感,取长补短,使每位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优化其学习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3、通过研究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困生类型;(2) 探索不同类型学困生的转化措施;(3) 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最大限度帮助学困生脱困,使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

5、有较大改善;(4) 通过对我校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 情感化原则 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调节自身心理结构。对学生充满理智的爱,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同时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2、 兴趣性原则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教师必须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6、,引导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 充分挖掘学困生的闪关点,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他因素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提供机会、积极评价、鼓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及时反馈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如果他们的学习情况、成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

7、学习积极性。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1、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2、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3、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4、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因素。5、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6、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7、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8、学困生学习方式转变前后学习效果比较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2、我校学困生中留守儿童较多,这些

8、学生缺乏父母有效地监管和呵护,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针对这一实际,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4、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八、研究对象 我校小学所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及家长。 九、课题领导小组课题负责人: 组 长:胡学忠 副组长: 成 员:王金梅、张美琴、王海燕、杨玉琴、于忠红、李晓晓 十、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了解国内外此类研

9、究状况及成果,把握研究方向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分析学生学困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3、实验研究法: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验或试验,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4、对比法:通过学习成绩对比,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5、个案分析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其经验。6、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九、研究的具体策略1、教

10、学中注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学习有法。2、课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最终目的要让“学困生”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3、在教学中为“学困生”创设机会,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进步。4、多渠道帮扶,开展学生小组间的帮扶,教师帮扶活动,尽快转化学困生。5、多与学困生谈心,研究学困生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6、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

11、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7、 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8、及时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9、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撰写“学困生辅导教案”,制定学困生转化计划,能更好地使学困生早日脱困,并促其成才。10、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十一、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3年4-7月)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2、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5年10月)1、调查研究,建立学困生档案。2、分析各类学困生形成

12、的原因。实验、摸索,积累有益经验。3、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4、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进行阶段性交流现场会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12015.12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2013、3、29 企业一般可在支付平台上备案多个用于税费电子支付的账号,法人卡用户可通过点击“修改可操作账号”,将这些银行账号的操作权限给予指定的操作员卡用户,并设定最大可操作金额。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