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精华汇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22874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精华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精华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精华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精华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精华汇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行为主体:国家、公民 1. 我国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2.(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根本不同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4.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

2、人权的前提和保障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基本的民主权利)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检举权、控告权)6.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本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根本行为准则)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爱国表现)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8.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9.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

3、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10.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1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12.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 信访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新形式第二单元 行为主体:政府13.我国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政治)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4.政府的性质: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宗旨:为人民服务

4、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5.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6.对政府权力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17.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有:(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人民政协的监督 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法院和检察院) (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的监督;检察、审计、法制部门的监督18.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

5、和接受 第三单元 行为主体: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19.(1)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0.(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 它负责,受它监督。(4)全国人大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1.人民代表的的职权主要有: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2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实行民主集中制

6、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法律赋予的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24.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关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2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

7、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较系统回答) 核心内容是:基本路线 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 “三个代表”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8、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题: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27.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 内容:(1)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9、重要机构:人民政协29.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30.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 3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必

10、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34.我国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本政策)包括: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基本权利)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第四单元 行为

11、主体: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37.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最基本)和国际组织 38.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39.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40.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41.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2.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43.我国国家

12、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4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5.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7.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我国的有关制度(1)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2)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根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4)基本政治制度包括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