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22636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坝大鲵驯繁中心侧记鲵鱼属隐鳃科。公元前二二 00 年山海经中有娃娃鱼记载“人鱼即鲵鱼” 。鲵鱼,可水陆两生,行动缓慢爬行。陆地只有湿润条件才能生活。其主要生活成长和繁衍是山区洞穴水质清澈,水低温(冬温高,夏温低)的河溪中,大鲵初春寻偶产卵。幼鲵群居,成鲵单独穴居。食各种肉食。大鲵有很高经济价值,浑身是宝,其皮、胃、胆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以及珍贵的食品价值。1988 年 12 月 10 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列为十一种的第二种保护动物。大坝之大鱼洞小鱼洞为川南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以清泉甘美盛产大鲵而素称美名其曰:大鲵之乡。大坝地处鸟蒙山系尾端,海拔四

2、百五十米,山泉伏流甚多,奇峰异洞幽深莫测,植被繁茂,溶解氧多,其洞泉间,石质性河床,碟石多,水透明度高,常年清澈,凉气袭人,晚霞金影,使人陶醉。大鱼洞、小鱼洞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大鲵自然资源,是大坝开发经济的一项主要项目。其洞内年年有大鲵放出,大的有 20 公斤,每逢初春幼鲵 放出数百尾皆被捕捉流失。今大坝开发大鲵有识之士张小平先生、陶君德先生、梁蒲女士合股投资开发大鲵,基地名称:四川省兴文县中国大鲵保护驯繁研究中心。法人代表张小平。二 00 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县政府会议室,县长兰祥义主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有工商局、水务局、税务局、科委、公安局、县农行及大坝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论证支

3、持开发大坝大鲵,当场由兰祥义县长和张小平鉴约,合同期,租征地十四亩,四十年。一年多来,已在小鱼洞建立一个自然养殖场,在铧厂头建立一个以自然和人工养殖结合的养殖场,两个基地已正式投产。铧厂头养殖场建驯繁房二幢,养殖暗室小池 288 个,室外仿生态养殖池一个,面积1100 平方米,办公室和生活房 650 平方米。已养殖成鲵,大鲵、幼鲵 2800 多尾三其中在洞内开发中发现养殖的白色大鲵 40 尾,是大坝历史以来所未见和未记载的也是国内外所没有的白色大鲵,这极其珍贵的白鲵,增添了动物学中科研大鲵的一页新奇迹。大鲵保护驯繁中心计划在 35 年内建养殖房 3000 平方米,确保大鲵量逐年增加繁殖的良陛循

4、环,大鲵量达 1 万尾以上,十年内建成为全国一流的最大养殖场基地。一年多来的驯繁养殖实践,在攻关科学驯养,实施自然养殖,自然和人工养殖,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在全国首先解决稚鲵,幼鲵、成鲵的分池投饵等,养殖技术和防病、治病养殖技术使之养殖是成功的。驯繁中心,走公司和农户的发展路子,带动农产科学养殖大鲵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兴文、大坝旅游业。陈家蓂2003 年 12 月 22 日关于“鲵源文化”挖掘和开发的调研报告2007 年 8 月 20 日, 由县政协调研室牵头,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大坝苗族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及部分文化界人士组成的“鲵源文化”调研工作组,在县委副调研员彭屏的带领下,来到风景秀

5、丽的大坝苗族乡,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调研组首先来到位于大坝城镇郊外的四川省兴文县中国大鲵保护驯繁研究中心,详细考察和了。解大鲵驯繁基地的养殖、科研等各方面情况;随后在大坝乡政府召开座谈会,就我县鲵源文化的历史溯源及其内涵、鲵文化开发的现状与问题、鲵源文化的提升与旅游的结合,以及开发鲵源文化促进旅游大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初步形成以下共识:一、鲵源文化的溯源及其内涵(一)鲵源文化的溯源大鲵,亦名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上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现存两栖类中最大的种类,也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被誉为“活化石” ,列入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出

6、现于三亿五千年前,是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化而来的两栖动物。我国对大鲵的记载始见于 2200 年前的三海经 ,然而这一有着特殊价值的珍稀物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却是邪恶的、丑陋的。直至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出现,记载了大鲵具有一定疗效作用后,才为大鲵正名。如今,大鲵“水中人参” 、“活化石”等美誉接踵而来,保护大鲵、开发利用大鲵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我国对大鲵的系统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1978 年 9 月,湖南省桑植县首次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此使大鲵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入一片新天地。(二)鲵文化的内涵四川大鲵主要集中分布于川南,其中,我县大坝苗族乡的大小鱼洞为大鲵的重要栖息地

7、和天然孵化场,其大鲵保存量和孵化量以及人工驯化繁殖研究均为国内外少见。除此之外,大坝还是山水之乡,又是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千年古镇和兴文县五个苗族乡之一,自然风光众多而秀美,人文风情浓郁而厚重。因此,大家一致认为:鲵源文化是我县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以大坝苗族乡为代表,以这里盛产中华大鲵为母源,并由此派生出来的,包括大坝大鲵、大坝、高桩、书画、奇石、山水、古镇、苗族风情,大坝美食族风情以及红色文化等众多子文化在内的复合型多元文化,可统称为“鲵源文化” 。二、鲵文化开发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县在大鲵保护和科研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2002 年,根据大鲵专家的建议,兴文县政府决定,以有偿转让独家

8、经营开发权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民间资金开发利用大鲵,成立了四川省兴文县大鲵保护驯繁研究中心。同年,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大坝大鲵资源保护的通知 ,将大坝大鱼洞、小鱼洞、蟒蛇洞至响水滩拦河坝河段划定为大鲵资源保护区,其中大鱼洞、小鱼洞、蟒蛇洞及洞口外 50 米内为大鲵核心保护区。此外,近些年大坝以平寨小学苗族歌舞和四新村苗家土歌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十分活跃,经常参加省市县汇报演出并多次获奖,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已决定在大坝开办苗族风情文化培训基地,弘扬苗族文化,发现和培养苗族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坝的鲵源文化开发利用尚处于自发启蒙阶段,开发规模小,知名度低,社会经济效益

9、不明显,尤其是与旅游开发结合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断挖掘,深度开发,发扬光大,更好的为促进我县旅游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三、鲵文化开发与旅游发展的建议(一)加强资源保护是当前的首要工作一是大鲵保护。虽然目前大坝已经成立了大鲵保护驯繁研究中心,并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但总体来看,规模偏小,而且科技含量不高,科研和管理能力比较落后,至今仍然不能实行人工繁殖。此外,什么样的的方式更有利于大鲵的保护与繁殖,如何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大鲵资源,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二是河流保护。大小鱼洞及其下游河流,不仅是大鲵的主要天然孵化场所,同时也是县域的重要饮用水源,更是与大坝人民群众

10、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源泉。由于受城镇建设、生活排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两条河流洞口天然环境均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同时还存在河床迂塞,水质污染等情况。三是古镇保护。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坝古镇风貌已经遭至很大破坏,传统建筑寥寥无几,切实加强古镇遗迹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四是文化保护。高桩是独具大坝特色的传统文化,目前已经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坝高桩绝技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老艺人逐渐减少,而年轻人又无人愿学,高桩绝技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针对上述情况,当前在大坝旅游开发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应站在未来大坝经济依托旅游产业发展的战

11、略高度,尽快制定和出台切实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定,成立专门的机构,落实专门的人员,具体负责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坝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坝发展思路(二)明确大坝鲵文化开发定位抓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是文化定位。以中华大鲵为本源,融合大坝地区独特的饮食、高桩、书画、奇石、山水、古镇以及苗族风情等众多子文化在内的复合型多元文化,可统称为“鲵源文化” 。二是旅游定位。以鲵源文化为代表,以民俗文化作补充,融合古镇风貌、山水田园风光和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三是总体规划。以古镇旅游为载体,以鲵源文化为特色,以民俗风情展示为亮点,以打造兴文石海后勤接待基地、实现

12、“石海游,大坝吃住 ”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大坝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实现大坝旅游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开发基础大坝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同时距离石海景区近,又是川滇黔结合部的千年古镇、四川通往云南扎西红军长征会议遗址红色旅游的重要通道,因此,大坝在开发利用鲵文化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条件和重要的地位。由于兴文石海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加之风景名胜区对旅游接待环境容量的严格控制,因此,当前和未来石海景区内的旅游接待容量非常有限,而且今后不可能也不允许大规模增加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随着我县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旅游者的涌

13、入,未来对我县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建设的问题将日益突出。而大坝优越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正好弥补了石海景区的不足,完全具备建设成为石海景区旅游后勤接待基地的优势条件,可以形成“石海游,大坝吃住 ”的未来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旅游发展,交通先行。为了早日实现“石海游,大坝吃住”的我县产业旅游发展新格局,应加快以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应在迅速改造和提升石海镇的塘上至大坝主干公路的基础上,加快石海镇梅岭 至大坝四龙的旅游环线公路立项建设,重点在原有乡村公路的基础上进行加宽和硬化,从而形成县城一塘上一石海大坝一塘上一县城的旅游产业环线。(四)确定近中远期目标稳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整体开发”的基本原则,以总体规划为蓝本和指导,确定鲵文化及大坝旅游开发的近、中、远期建设发展目标,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政府扶持等多种渠道,组织旅游开发资金和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人才,分阶段逐步推进以鲵文化为特色的大坝旅游产业发展。近期:可利用大坝大鲵驯繁基地,举办中华大鲵科普展览,吸引游客参观; 同时,积极中报“中国大鲵之乡”和国家大鲵保护驯繁基地等品牌。 中期:逐步治理大小鱼洞两河,开发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远期: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整体打造开发大坝古镇旅游。兴文县鲵源文化调研组2007 年 8 月 27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