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21760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瑞金市 2012 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下列各组加点字词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佝(gu) 偻(l u) 田圃(p) 心无旁鹜(w) 面面厮觑(q)B.拮(ji )据(j) 汲(x) 取 断章取意 锲(qi)而不舍C.诘(ji )难 抽噎(y) 呼天抢(qi ng)地 无与伦比D.桑梓(z ) 栈(zhn)桥 根深蒂固 恪(k)尽职守D 2、选出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2 分 A、这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雨果在伏尔泰墓前粉墨登场发表了热情洋溢、酣畅淋漓的演讲。 B、秦王飞扬跋扈骄横狡诈但在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的唐雎面前终究理屈

2、词穷显出色厉内荏的真实面目。 C、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使其方兴未艾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防患未然大快人心。 D、梁启超引经据典、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做事要心无旁骛乐以忘忧敬业乐群才不会深孚众望。B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找出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3 分)(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B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C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D中国

3、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3. (3 分,选对并修改正确才得分) C“始终”和“一直”去掉其中一个(或抄写正确句子)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 ,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严冬刚过,残雪犹存。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 B C DC.(按照时间顺序应为 “严冬刚过

4、” “初春” “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启遍” “为使春色更浓,春色更娇” 。)B(残雪雪下春意更浓 春满人间)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体型,突出了“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夸张,活画出该邻居讨好范进的小市民嘴脸,揭示了胡屠户对没中举人前的

5、范进极少帮衬的嫌贫爱富的本质。 )D.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反复,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状态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A 6、4、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 分) ( )2a、原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真是一个奇迹。改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难道不算奇迹?b、原句:邪恶势力扩张,就是正义力量的削弱。改句:正义力量在削弱,不正表示是邪恶势力在扩张吗?c、原句:如果不去求助于政府,人民又去哪儿寻求帮助啊!改句:不去向政府求助,人民能去哪儿寻求帮助?d、原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时时刻刻

6、牵挂着家乡。改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时无刻牵挂着家乡。D7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使用手机,有些同学将手机带进校园。为此,班级将举行一次“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情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就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情况,将在班级内进行一个调查活动,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进行?(2 分)(2)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下面列举了两方面的信息,请你任选一方作出评论。 (2 分)【信息一】学生能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行踪;遇到疑难问题、作业障碍可以用手机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遇到危险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和警察求助等。【信息二】配有手机的学生的

7、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不少学生发送短信上瘾,考试时利用手机作弊。很多学生的手机开通了上网功能。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家里、上学放学路上,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进行聊天、登陆不健康网站,看小说,玩游戏等。(3)班上学生凌翔由于家庭遭遇变故,再加上自己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平平,压力太大,遂产生了一种轻生的念头。你知道后,想通过手机短信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的事迹来劝说凌翔,请将劝说的话写在下面。 (50 字左右) (2 分) 7(6 分) (1)采访(1 分)、调查问卷(1 分)(有其他的方式也可,只要写出两种。 )(2)任选一方,评论有理有据,语言通顺即可。 (3)注意劝说的语气(1

8、分) ,写出主人出保尔及事迹运用得当 (1 分)。望江南苏轼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壕指护城河。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 ,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咨嗟(z ji) 叹息声。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 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茶。9 望江南又名忆江南 、 江南好 ,原是单调,五句二十七字,此为双调。那么它的上片主要写_,下片主要写_。 (2 分)10

9、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请作简要赏析。 (2 分)3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著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公元 1074 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取老子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 1076 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

10、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

11、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此处点明“寒食后” ,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 ,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 ,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 ,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

12、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9 点拨】一般情况,中考考词都是短小精悍、两片的,上片写景、写事,下片议论

13、、抒情。做这样的题目,上片应回答清楚在什么地点、时间、什么情况下的景或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或议论了怎样的问题。【答案】示例:登临所见之景象(1 分) ;思乡的落寞心绪(1 分) 。10 【点拨】要抓住题干中的“情” “景”来答题,找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景或写了哪些事,然后发挥想象,想象词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再体会词表达的感情、酿造的氛围。最后,把这些用文字一一表达出来。【答案】示例:这首词描绘了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炽烈的思乡之情,然而,作者却能“诗酒趁年华” ,道出了作者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之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913

14、 题。(10 分)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 “人屋”者, “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选自陈鼎八大山人传 )【注释】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八大山人为明朝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所以说是宁藩宗室。介:耿直。颖:聪明。菡萏(hn dn):荷花的别名。离披:散乱。生意勃然:生气

15、勃勃。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丈 幅 间 蜿 蜒 升 降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1)诗( ) (2)工( ) (3)走( )11说说“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的意思。12朱耷的画有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的?1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朱耷是个怎样的人?丈幅间蜿蜒升降。10 (1)写诗。 (2)擅长。 (3)逃跑。11张挂在中堂之上,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常充满整个屋子。12逼真,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夸张、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13朱耷性格孤傲耿直,聪明绝伦,无人能比,语言幽默恢谐,喜欢高谈阔论,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 “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