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01623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县初三语文研讨发言材料山丹二中 张克鸿目前,初三的语文教学工作已全面进入了复习阶段,怎样复习,如何通过短短的60多天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想认真分析和研究2009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代表山丹二中初三语文组就去年的中考试题结合前几年的试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对今年中考的命题走向和复习的策略,谈谈我们的想法。 试卷的总体评价2009年的试题是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命制的。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这套试题结构简约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灵活开放,阅读材料的选取文质兼美,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试题设置科学,题干指向明确,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

2、养,也突出了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了语文学习注重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和语文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试卷分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古诗文阅读(20分)、现代文阅读(22分)、综合性学习(8分)、写作(40分)五个板块。题型设计以主观题为主,试题整体难度不大,符合毕业、升学考试命题的特点。总之,09年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具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各部分试题特点分析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试题特点基础知识部分注重积累和运用,综合考查学生语文能力。这部分包括字词基础和语言的实际运用、古诗文的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的积

3、累等内容,共有8个小题。试题设计具有梯度性,且侧重在理解和应用的层面上设题。例如,第15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第6题以介绍家乡的一种土特产为话题,让学生拟写广告词,考查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第7题是对学生名著阅读的考查,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又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名著,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第8题的古诗文默写,更关注学生对诗词的积累、理解和应用。第1 小题考查汉语拼音和汉字的识记,属于纯客观题型。从07年开始,这几年的题型都是直接写出汉字和拼音,改变了过去考试中的选对或选错题型,增加了难度,对学生的考查更为全面些。对现在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只会认不会写有很明确的指导意义

4、。我们认为,今年的拼音汉字类题应该还采用这类题型。第2小题考查的是成语或熟语的应用,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试题要求根据给出的语言环境写出与“牛”有关的四个成语或熟语。既考积累,又考应用,题型新颖,又有趣味,也是这套试题的亮点之一。第3题是旧题型,题目要求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而所给的语境都出自课本。要求解释的词语全都出自课文,考生只要略加注意,结合以往所学过得知识,就会很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 第4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认真分析材料,提炼出主要信息,对整段材料进行综合的理解,得出准确答案也是较为容易。材料与“梅”有关,学生在初一时就学过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学生若能结合以往所学,了解到诗人写

5、景往往是“借景抒情”,诗人写物常常会“托物言志”,那做这道题就容易了。如果实在不行,可以把这四句话分别代入原文中去,哪一句最为通顺,就是正确答案。 第5题是语病修改题,题型由常见的主观性选择题换成了这次的客观性直接改错题,难度很大。所给材料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容是汶川大地震。由于病句的病因设置极具迷惑性和隐蔽性,有的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但是病句加了下划线,这样更加明确,改正起来也有了针对性。比起08年的选出没有语病的、07年的直接修改病句,难度可以说是有些大了。第6小题就显得有些简单了。试题的乡土气息很浓,要求考生为家乡的特产拟写一条广告词。本题开放性很强,答案是从生活中得来,但对学生的语言

6、组织和表达其实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考生虽然只要写上就能得分,在以后的复习中,在介绍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等方面的练习还是要多做一些。第7题为名著阅读题。本题与以往的试题相比,最大的创新在于将两部名著“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综合性较强。前两空学生能根据阅读常识可直接填写。后两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光要求学生读过小说,还要求学生要记住一些不是主要人物的名字。不过有一部分考生也可以猜到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后代,但最后一空出的有些偏难,因为考生对名著的了解只局限与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太知道水浒传中的吕方是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后代。 第8题的默写填空题,只要学生理解了、

7、背下来了就能做上,应该没什么问题。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这些题绝对不能失分。因为就整套试题来就,纯客观题不是太多,如果这些题都失分的话,对子未免太可惜了,肯定考不上高分。因此,在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背会还要注意不能写错别字。其次是理解上要准确,还要注意书写。2、比较分析:与前几年的试题相比,09年的试题中没有考查文学常识,08年的还有两个语言运用的主观小题,一个是以风雨为对象写表现不同心情的两段话。还有一个是汶川地震时的一个场景,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可以就都是些送分题型。07年还考了一上手机短信压缩的题型,一个拟新闻标题的题型,给人感觉好像两个题有重复的感觉。还要注意一点就是09年没有考查成语改错,

8、这并不是就这类题型退出了中考的舞台,在复习时,成语改错题决不能轻视。我觉得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型大致如此,趋势是主观题型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语言运用的题型。3、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加大字词积累量,要求学生识记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就是平常学习中常见的字词也不能忽略,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有突然忘记的情况。 (2)、要重视拼音的复习,山丹方言导致学生对字词的读音不准,可能会影响到答题的准性,尤其是前后鼻韵母问题、AN/AI问题、声调问题等也是我县考生最大的语文学习障碍,考前要提醒学生注意。 (3)、尽可能地让对乡土文化知识多了解一些。 (4)、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应用。比如广告词的拟写不仅

9、合乎格式,还要有文采。 (5)、重视课外阅读。现在大多数学生课外书籍读得较少,对名著的了解仅仅局限与最基本的内容。许多学生对名著的了解甚至是从影视剧中来的,可能只是记住了几个人或几件事,就更谈不上对名著的更进一步了解了,这样应对变化莫测的试题,远远不够,除平时阅读外,老师在复习时应有针对性地搞一些阅读提纲和阅读练习,尤其是四大名著的,我想会有些效果。 (6)、牢固掌握课标要求的古诗词的。有些学生往往只在名句上下功夫,背诵古诗文时没有整篇意识。有些同学背了很多诗却不记得诗的题目和作者了,或者还出现了记忆上的混淆。还而且考生只重背诵而不重默写,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老师在复习时强调指正。 二、古诗文阅

10、读 (一)、诗歌欣赏 1、试题特点:欣赏的诗歌是在小学就学过的一首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设置有三个小题,第9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特色的把握,要求找出首句中能表现诗人做客他乡而产生的孤独感的几个词语。比较简单。试题已经给考生指明了做答的方向,学生也能根据要求很容易地在诗歌的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中找到能表现诗人孤独感的“独”和“异”这两个词。第10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很简单的。学生都能根据平时所学和对这首诗的理解,准确地回答出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第11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最后两句“曲折有数,出乎常情”这一特点进行鉴赏和体会,考察的是考生鉴赏诗

11、歌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对考生知识的领悟和迁移能力的考查。要点是要回答出出诗歌以“人想我”表达出“我想人”的艺术特色。这道题的设置偏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可能许多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无从回答。我认为这道题是这套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目之一。2、比较分析:08年古诗读赏析考的是孟郊的登科后,设计了三个题,解释两个词语的意思,找本诗派生出的两个成语,未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几个题都比较容易。07年考题是元曲山坡羊 道情,题目设置也是比较简单的。我想古诗读赏析的题应该是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也比较简单的、而且学生能读懂的课外诗歌,题目也不会太难,所以在复习时老师们应该在这些方面考虑一下。(二

12、)、文言文阅读1、试题特点文言文阅读题的材料选自课本,是考生所熟知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试卷从文言文字、词、音、义,材料内容、作者观点等几个方面设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古文基础知识,又检测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选文节选的是出师表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分,设置了6个小题。第12题是实词的注音和解释,只考查了是“陟”和“昭”这两个词。要紧的是学生可能审题不清,只是解释或只注音,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13题要求考生翻译一个句子,其实是考对虚词的把握和对句子的理解。这两个小题都是客观题,学生作答应该没什么问题。第14题是开放题,要求写两个当代具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人物,是从思想的层面上对考生进行引导,只

13、要审题清楚就能作答。15题是客观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试题兼顾的知识点较多,设计最好。但题有点难度,学生大都应该能认真辨析,得出准确答案。但也有考生平时只注重对实词的掌握而忽视了对虚词的理解,导致失误。 16题和17题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16题四个选项中有两个的迷惑性较大,考生最容易出错。学生如果能认真分析课文,会感觉到诸葛亮在分析形势时是先说有利的客观条件,后说不利的主观条件的。17题最是容易,考试不需要动脑就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轻松地回答出诸葛亮先后主提出的那三条建议的。2、应该说,此次中考文言文阅读全面考查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命题者的意图明显,设题比较全面,

14、试题难度适中。出师表为课本新增篇目,必然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且试题过于与课本联系紧密,也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尤其是考查出了老师对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08年文言文考的是岳阳楼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设计题目也分别是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文意理解、比较写景的不同特色、分析对比两位作者的忧乐观有何不同。题目比较简单,作答容易,因为08年是用北师大版的第一次会考,考这两篇经典中的经典名篇是谁都能想得到的。07年考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因为用和版本不同,故不作分析。3、复习策略(1)、阅读类的题目切记审题要严,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如12题要求给加点注音并解释,可能有些学生只注意到了解释而忽视了注音。还

15、有14题也是这样,题目要求写得是当代人物,而有的学生可能注意到这一点,分不清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古代”还是“当代”,虽然人物也具有相应的精神,造成失误。 (2)、强加对文言虚词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在教学中肯定是重点中的重点,而往往忽视了文言虚词。虚词比较抽象,学生难掌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翻译句子,之后再回到词中,一一对应,弄清楚虚词的意思。(3)要特别注意经典名篇,我觉得文言文考五六册课内的可能性比较大,岳阳楼和醉翁亭记考了,出师表考了,下一次不考桃花源记、隆中对考什么,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幼稚的想法。再者古文和诗词默写是我们能唯一的拿到手头的必考内容,而且分值也比较大,30分,这两个方面如果不重

16、视的话,那损失将是巨大的,教训肯定是惨痛的。三、现代文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 1、试题特点选文出自甘肃名胜大全,内容极具有地域特色,说明的是甘肃名胜炳灵寺石窟和刘家峡电站。试题考查的都是与说明文有关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题目比较简单,都是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第18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第19题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炳灵寺因何而得名,学生一读就能得出答案,只要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好一些,不会失误。第20题和21题则侧重对说明文句子的赏析和用词准确的考查,20题学生都能看出划线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只要将这一点赏析上就可以了。21题的题型和做答方法学生在平时就有所训练,肯定都能写上,最起码也能说不能去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