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200718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高一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摘 要:本文对高一学生面临的物理学习困难现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产生“物理难学”的原因,并提出了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降低高一物理的“台阶”,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和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 关键词:教学困境 台阶 教学策略 衔接期 一、引言 高中物理难学是学生的共识,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往往有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时,满怀信心抱着满腔热情来学习物理;一个月左右便开始觉得变难,渐渐对物理丧失了兴趣和信心;等到期中考试成绩出来,有的同学甚至讨厌并放弃物理,因为可怜的期中物理成绩就像当头一盆冷水。 原因是学生在学物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了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作为

2、物理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该如何帮学生渡过这一难关呢? 首先,物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步到位,然后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放慢速度,认真分析学生物理难学的原因,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在物理课堂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物理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二、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只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

3、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上一个高的“台阶”。具体地讲,高一学生上这个“台阶”,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困难。 第一,从对“实物”到“物理模型”认识的不适应。初中物理大多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以直观简易的实物实验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和掌握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则要求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研究对象大多数是一些物理模型,如质点、轻杆、单摆等。单就这些模型的理解,许多同学就很不适应,因为他们解决问题时抽象思维往往滞后于形象思维。 第二,从单一状态、单一过程到复杂、动态过程的分析不适应。初中物理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大多是单一的,如物体要么静止,要么运动,要么一直受某个力,要么一直不受

4、某个力。高中物理往往要研究多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过程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还会变化。如小球自由下落后压缩竖直轻质弹簧的运动过程分析等。学生面对这种动态过程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第三,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造成生活经验与物理科学性的不一致。学生在初中虽学过一些物理知识,但总是出现这样的错误,如: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拔河比赛的胜负决定于拉力的大小等。凡此总总,均是由于受日常生活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分析物理现象时仅停留在表面,从而带来的物理学习困难。 第四,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在高中阶段,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学科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但对三角

5、函数、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数、图像知识的运用,大多数高一学生存在很大困难。 第五,学生学习方法与高中教学要求不适应。多数学生初中学习物理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而不少初中老师习惯于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死搬硬套,对于指导学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往往忽略。而高中物理教学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不断的尝试、总结,建立方法体系,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如学会运用隔离法、整体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方法处理物理问题。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总结、应用,比较多的仍是死记、乱套公式,从而造成学习困难。 三、解决困难的策略 面对高一学生存在的这些困难,教师在整

6、个高一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一)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 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是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的途径之一。如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时,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这时,做好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伽利略斜塔实验”和“牛顿管实验”,可使学生看到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阻力影响很小时,下落快慢几乎一样的事

7、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确立正确的物理情景,是消除学生思维障碍的另一途径。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从而使学生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节教学中,由于分子与分子间距离关系比较抽象,物体中独立的分子看不见,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运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小球的模型,能使抽象的分子及分子力形象化、具体化,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有些高一学生在一两次物理测验中成绩低下,得不到老师的及时鼓励和帮助,便开始对物理学科产生厌恶

8、感。尤其是女生,认为物理学科深奥抽象,自己天生不是学物理的料,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尤其是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力求让学生尝试“成功”的乐趣,这样既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满足的愿望,又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同时融洽师生关系,为建立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铺平了道路。 (三)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值得重视。从学生智能的形成来看,能力的养成和智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显然贯穿过程始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

9、在高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才能转化为知识能力。所以,在初中过渡到高中的“衔接期”,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把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一下子“灌”给学生。否则,学生将会因“消化”不了而对物理产生畏惧感。 (四)注重物理过程分析高一力学中,较难的习题大多包括多个物理过程,学生要根据研究对象,对不同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此时,审题显得尤为关键,除了要求仔细认真,还应强调过程分析,挖掘隐性条件。这一点如果被忽视,将会造成解题条件不足的假象,例如在习题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描述:弹簧压缩得最短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这种物理习题的“字眼”,显示了重要的隐性条件和临界状态,

10、只有在细致的过程分析中,将所有隐性条件和临界状态挖掘出来,方能得到正确的解题途径。 四、解决困难的具体方法 有了上述的宏观策略的指导,针对高一学生,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调查、分析学生,摸清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物理的方法和习惯。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第二,研究、比较高、初中教材的特点,准确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上的“连接点”和“间断点”。所谓“连结点”是指初中已零星学过的、定性的、简单的,到了高中要进一步拓宽的知识,例如

11、:重力、弹力、二力平衡等。所谓“间断点”是指初中未学过,但学生已有所感触、有所介绍的知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还包括需用的数学工具,如一次函数的斜率、一元二次方程的极值等。把握了“连结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二)紧扣教学大纲,灵活驾驭教材 较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对教材本质的认识和灵活驾驭能力。作为高一“衔接期”的教学,驾驭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补充有关数学知识。高中物理一开始就是力学,而力学里用到较多三角函数的知识,这些数学知识是初中未学的。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主动的帮学生补上这一课。补数

12、学知识时,要注意用多少补多少,不宜讲得太多、太深,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甚至由于数学上的难点影响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 第二,“连接点”知识宜深不宜浅。对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在高中遇到时,老师应该在初中的基础上把它拓宽、引伸和深入,比如:“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从“与运动方向相反”到“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等,都必须讲深、讲透,否则会使学生停留在原有水平而停滞不前。 第三,“间断点”知识的补充宜缩不宜扩。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中,每一类知识都有明显的共性,对每一类中的第一个“点”应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详细分析,把学生自然地从初中要求引向高中要求,使其逐渐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13、 (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课相对抽象、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浅显、形象生动些,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学习到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时,引导他们想象滑冰转弯时身体倾斜的情景,并体会自己在溜旱冰拐弯时脚是怎样用力的;还可以将“空中飞人”、“蹦极”运动穿插进机械能守恒一节中。通过这些事例的引入、解释,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各知识点的理解,还间接向他们传递了这一信息:物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 (四)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和测试难度 “衔接期”的教学要控制难度,不要过早涉及一些偏、难、复杂的题型,而应随着物理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要求。同样,“衔接期

14、”的各类考试、测验应注重检测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要控制难度,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达到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较难的试卷来拔尖,将会“欲速则不达”。 (五)多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关系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备学生,备教法。这样,通过多种形式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切,确实是良师益友,从而因为喜欢物理老师而喜欢物理这门课。五、结束语 总之,高一物理“台阶”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作为物理教师,应从多角度去分析这个“台阶”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多方面入手去降低这个“台阶”,帮助学生顺利跨过这个“台阶”,搞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平稳过渡,使物理学科不再让学生感到困难和畏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