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文献综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19987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管理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管理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管理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管理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管理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管理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管理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号:200726140202 黄冈师范学院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课程管理系统 作 者: 程小兰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702班 指导教师: 周XX 2010年 12 月10日摘要课程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是教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课程安排、成绩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是教务管理中最复杂的工作之一。无论学校大小,每个学校手里总是会有很多很多的学生档案,而且随着一年一年的累积,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档案信息是越来越多。现在随着中国加入了WTO,很多的企业为了能够加强自己的竞争力,都不约而同的在工作效率和管理的规范性方面下功夫。现在计算机化

2、管理已经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并且提高了这些行业的效率。学校虽然不算是一个纯粹的企业,但是学校的管理一样需要信息化,而且现在的学校逐渐的往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对于学校就显的更加的重要了。本文结合学校的要求,主要完成对课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和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本系统采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作为操作平台,以Visual basic 6.0作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前端开发软件,以Microsoft Access 2000作为数据源,通过SQL语句实现对数据源的查询和统计。按照课程管理业务流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

3、,先分别实现各个模块的具体业务功能,然后形成整体系统。同时也提出了系统安装的软硬件要求,使课程管理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使用该系统,不仅降低了教务处工作人员、校院系领导、班主任、教师等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关键词:课程管理系统 Visual basic 6.0, Microsoft Access 2000系统发展的历史和开发背景当今世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和控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单纯依靠人工实施课程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

4、样不利于学生经常反复阅读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老师的用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不能兼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老师对网上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无法及时地改进教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试图去开发一套课程管理系统,为老师提供一套方便的课程管理工具,老师的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正因为课程管理系统会给教学带来诸多好处,很多高校都购买或自己开发本校的课程管理系统。据美国Campus Computing Project调查发现:2002年在美国高校被调查的632所高校中,26.5%的学校已经开始使用选课管理系统,公里和私立大学使用选课管理系统的比例都超过了32%,比200

5、0年14.7%有了很大提高。另外有47.5的学校表示有意向或正在计划采用选课管理系统,也比2001年的41.8%高。在国内高校,目前课程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网络学院的远程教学,大多数网络学院都够买或自己开发了用于远程教学的整套管理系统,其中就包括课程管理系统。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课程管理系统很快就会在国内高校中流行起来。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选课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课程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这样一套选课管理软件是很有必要的

6、事情。二 、可行性分析1.开发设计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系统最初采用的是主机终端模式,最后发展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本质的特点在于:客户Pc运行数据库应用界面处理,数据库服务器运行全部或大部分DBMS(数据处理)。服务器运行access,将查询结果传送到客户端,减少了网络信息的传输,系统采用数据锁定、事务技术、存储过程等数据库技术保证数据完整一致准确。这样,就降低了对客户机的性能要求,使得程序的修改更为方便。2.软硬件支持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软件可性行:系统采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作为操作平台,以Visual basic 6.0作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

7、前端开发软件,以Microsoft Access 2000作为数据源。这些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在电脑上安装,同时其配置的要求不是很高,其安装步骤也相当简单,易于实现。硬件环境:服务器:PII266 64M 2G以上;客户机:PII133 16M;服务器端:NT6以上,IIS60以上。这些配置是容易实现的,同时也利于系统的开发,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坚实后盾。3.系统界面设计的直观性,可操作性本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很直观的,同时操作简单,即便不是本系统的设计人员,也能够通过系统使用说明来对系统进行操作,实现对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的查询、修改、删除和添加;对借还图书信息的及时更新;添加图书管理员信息,修改密码。使

8、得系统易于图书管理员理解和操作。4.资源的可利于性在系统的开发的过程中,我查看了许多的有关图书管理系统的信息,包括图书馆里的图书,学校里的电子阅览室里的网络资源,使系统容易开发,给我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之下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三、小结这次毕业设计,我初步掌握了用VB开发软件的基本语法,平时我们学了比较多的理论专业知识,但是仍然欠缺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努力的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设计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探讨之中,我明白了一些界面设计的方法我在进行设计软件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于是我

9、在老师的提示下,查资料,上网和网友进行探讨。同时也非常感谢黄冈师范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网络资源。通过上网查询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网,让我看到了不少的优秀毕业论文作品,让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之中,明确了自己的论文写作方向。同时也明白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仍然有限,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充实自己。于是我看了许多的相关书籍。在此再次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我知道论文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提出批评改进意见。但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之下,这次的毕业论文我一定会将它完善得更好。参考资料1 课程管理系统发展趋势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8) :1213 段晨,刘俊强. 网络课程管理系

10、统Moodle研究现状综述J. 中小学电教, 2008,(Z1):2492522 邹含辉,黎加厚.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探究以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为例J. 中小学电教, 2008,(04):2025 3 黎加厚,赵怡. 课程管理系统(CMS)及其选择J. 现代教育技术,2008,(09):3035 王会霞,刘志兵. 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有线电视技术, 2007,(08) :14164 赵国栋,黄永中,林莉.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选择策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2008,(01):1214 5 学生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科技资讯, 2006,(31) :3

11、0356 课程管理系统探索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1999,(01) :45467 阮国龙,刘峰. 基于素材的网络课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 咸宁学院学报, 2004,(06) :4046叶冬连,刘华. 基于开源软件Moodle构建网络课程管理系统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6769 8 Yah Zhanjun,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APTLINJ90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echnologies of Library ServiceBering

12、,1992,99Abram L,Balestra AOffering a Library on thenternet:the OATs Experience,Vistas inAstronomy,1995,9(1):536110吕俊, 喻萍. 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分析及其功能模块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6,(02) :767811刘莹, 聂钢. MIT开放网络课程述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01) :565812基于网格的网络课程原型系统设计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03) :767813杨得国, 王银柱. 基于ASP.NET技术的VB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6) :12012114李丽萍. 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施J. 现代教育技术, 2002,(03) 15刘伟. 论网络课程的传播策略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454816张剑平, 李慧桂. 论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不同应用层次J. 中国远程教育, 2005,(03) :3256 17曾凡林, 吴云飞. 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2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