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19730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齐齐哈尔农村为例 王 虹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少、范围窄和层次低等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由于农民的信息意识及其经济和文化障碍与农村信息服务不够所至。目前重点应优化支农政策、强化政府责任、普及图书馆服务和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民 信息需求 农村信息服务 县区图书馆1引言 伴随我国农业农村发生着深刻变化,促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全面发展的任务愈加突出。究其问题的根源,除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原因外,信息传播渠道不宽、流通途径不畅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农村少数民族的和谐与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如何使少数民族

2、农民摆脱获取、利用信息不多的窘境,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目前凸显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凡把少数民族农民看作信息需求高度一致的整体,缺少应有的区别研究和服务,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从2009年初以来,我们先后深入齐齐哈尔市三县一区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五个村屯,随机接触了21岁到65岁年龄段中的237人,通过集中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家庭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本文所述农民指该地区的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和满族农业劳动者;信息需求指*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齐齐哈尔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号:11542267)成果之一。这些农民对生产、生活、学习、休闲和社

3、会保障等方面“知识、消息、数据”1的需要状况。本文期望通过对农民信息需求的剖解,为研究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服务提供参考。2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的现状调研中,我们根据其生存状态和生活目标等,把少数民族农民分成奋发型、期待型、习惯型、无奈型和游离型群体。调查显示,生活预期及生活方式不同的农民群体,产生了不同的信息需求。2.1各群体农民信息需求的特点。奋发型农民是敢于接受新事物,要靠实力致富的农民,占调查总数的3.4%。他们有“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理念,宁可千辛万苦也要改变生活面貌。469%需要生产经营信息,其中重视种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信息的比例最高,达875%。该群体没有玩牌喝酒的嗜好,50%渴

4、求学习信息,438%需要生活信息,喜欢休闲信息的占688%,关注社会保障信息的为375%,其中需要扶贫救济信息的最少,为125%。期待型是愿意听从干部或看能人怎么干的群体,占42.6%。其典型的生活理念是“吃饭靠政府,花钱靠自己”。787%需要休闲信息,其中喜欢名胜景观城市风光的最多,为871%,666%希望社会保障信息。农忙过后或劳作之余,以往聚堆聊天打牌喝酒的多,现在关心生产经营信息的占475%,喜爱生活信息和学习信息的占446%和439%。习惯型为在农村乐天知命,喜欢随大流的农民,居36.7%。这是个守得住清贫、奈得住艰辛的群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思想很浓。该群体有很强的幸福感

5、,喜欢休闲信息的占713%,关注社会保障信息的是494%,不少人还有“给就要,不给也不争”的心态。他们对传统生产驾轻就熟,重视生产经营信息的居389%。一些人也喜欢打打小牌喝喝小酒,需要生活信息的占383%,对于学习信息有的以为没啥用,有需要的为287%。无奈型农民主要是家庭尤其户主陷入困境,为3.8%。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常常力不从心,如年迈体弱、家有病人、遭遇灾祸、丧失劳动能力和历史欠债较多等等,不求过得好,只求过得去。对社会保障信息的需求占593%,需要扶贫救济信息的最迫切,达889%;278%喜欢生活信息和休闲信息,有的重视养生健身是为省点医药费。关注生产经营信息的占222%,只有111%

6、想获得学习信息。游离型指不甘心在一贯制模式中生活的农村居民,调查对象中有13.5%。该群体多为有一定技能或可以投亲靠友,有的想迁出还未离开,有的来去不定,有的定期往返于城乡或村屯之间。547%看重生产经营信息,259%渴望学习信息;由于生产生活变动大,需要休闲信息和生活信息的为484%和338%,关注社会保障信息的占353%。2.2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中的问题。综上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数量太少。如五个村屯有信息需求的农民平均不到一半,占482%,在各类信息需求中,人数最多的为696%,最少的为349%;而农民的信息需求量则平均占433%,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

7、59%和32%,各群体中需求信息量最多的不过558%,最少的仅281%;二是范围狭窄。广大农民的需求基本局限在两类信息上,总体和个体需要最多的都是休闲信息和社会保障信息;三是层次偏低:喜欢趣味性信息的多,重视知识性信息的少;对“输血”性信息要求的多,对“造血”性信息需要的少。譬如,热衷于文体娱乐信息的平均为679%,想学科技文化的仅有274%;希望生产经营信息的占416%,渴求社会保障信息的为549%,关心扶贫救济信息的则占536%。不单无奈型农民如此,连作为少数民族农村主体的期待型和习惯型群体对扶贫救济信息的企盼,也都远远多于生产经营信息,最少的还高出近14个百分点。而且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

8、农民对同类信息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随意的比有目的的多,看热闹的比细琢磨的多,从众的比内在需要的多,臆想的比实干的多。如一些农民对法律维权信息的关注,大都是喜欢奇异的法律案件;喜爱名胜景观城市风光的,只不过是想想而已;有的对家居服饰美容信息的情趣还没好意思表达出来;有些农民渴望的种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则是以本村能人的看法为标准。3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问题的成因 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信息需求问题的因素很多,据对调查情况分析,主要是农民信息意识、获取信息能力和农村信息服务的缺失。3.1农村转型时期形成农民信息意识分化。信息意识驱动着人的信息行为,意识越明确,能动性就越大。但是新农村建设在发展中,一些农民

9、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跟不上,其信息意识出现明显分化:一是农业仍需靠天吃饭,传统生产和管理也可以维持生计,有的觉得不差啥,对信息缺少敏锐的感受力;二是随着农村日子越来越好,很多农民更感到不缺啥,信息兴趣不大;三是农村培养信息素质的活动少,没能“自学成才”的农民未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对大多信息茫然而漠然;四是农村公共信息产品严重匮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无法“自给自足”的农民逐渐淡化以至失去很多兴致;五是“三农”和少数民族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尤其欠发达地区得到各种优惠政策和慷慨无私的物资援助,可以“等靠要”的生产生活使一些人的依赖心理增强。如我们调研的两个村相隔不过三四十里,土

10、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没有任何区别,地处偏远的满族村300多户人家只有一个五保户,而距城市较近的某村180多户中的困难户则达30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该村所享优惠多于满族村,还有天天喝小酒的困难户。丰厚的物资援助不仅冲淡了一些农民的生产热情,也大大限制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和需求。3.2个人条件差距致使农民获取信息能力不足。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并非任何人以及随便就可得到,获取信息非有文化和经济条件不可。文化能力差,既难以通过公共媒体、信息机构、计算机网络等查询信息,也不可能正确认知、筛选和利用海量信息。人的文化能力与其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而目前少数民族农民的文化水平极低。调查数据显示,3%没上过学,48.

11、5%读过小学,读过初中和上过高中的则占36.4%和12.1%,大专以上学历的一个也没有。经济能力在农村就更显重要。农民索取信息所用的电视机、计算机和电话或手机等设备设施,无论购置还是使用都要花钱;去城里寻求信息则需支付交通费、食宿费,以及复印或咨询费等,况且应用信息也要花钱。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以来,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家庭经济却走向两极。如在一个阴雨天的上午,我们走访了11户,家家有电视机,而有7户人在睡觉:有的说没有好看的节目,有的说电费太贵。我们调研的230多人中只有11台计算机,且集中在个别村屯,有的连黑白电视机也没有;而且为了少花电费,不少家庭无论春夏秋冬天一黑就躺下睡觉,平

12、时尽量少看电视不开灯,即使看电视等也在有限时间内看全家都喜欢的节目。还有的农民想盖新房或为应急,正一门心思地攒钱。所以,消费成本高使很多人对信息望而却步,收入水平低让不少人对信息望洋兴叹。可以想见,文化和经济条件不够的农民,何能有很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需求,以至得到更多的信息。3.3社会信息服务分散导致农民获取信息不平等。目前少数民族地区虽有城对乡支农活动、新闻媒体、网络和各种信息组织等渠道,但提供的信息服务普遍不到位造成农民境遇的不平等:一是服务于近郊农民的多于远郊农民;二是服务于富裕农民的多于贫困农民;三是锦上添花的服务多于雪中送炭的服务。譬如,城里的一些部门及单位限于各种条件,文化支农活动

13、多数是自讨方便;各信息服务组织经常“以点带面”地开展工作;农村的“万村书库”和“农家书屋”等有人管“生”无人管“养”,大多建成后便不了了之;乡镇文化站阵地小、无专管;县区图书馆则有3-4万元购书费、5-6个工作人员,而且设备落后又没有交通工具和活动经费,只能就近和象征性地为个别典型业户和村屯提供服务;而计算机网络和电视的利用由于经济成本和文化成本高,使得其服务完全倾斜于富裕农民和精英农民,无形中给大多农民设置了屏障。因而,广大农民很少考虑从其它渠道接收信息,主要靠村干部发布与亲邻和村民口口相传,不仅获得的信息量少、内容单调,而且往往是滞后甚至可靠性差的信息,进而又影响了一些人对信息的索取和利用

14、。4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服务对策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需求问题,我们建议目前着重采取以下对策:4.1强化支农政策导向,激发农村现实需要的驱动。人的信息需求取决于信息意识,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首先要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当前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支农政策和策略,激发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要。1、全面调整扶贫战略。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同时也应转变对敏感问题的处理方式:凡下拨生产等现代化设备设施,先行评估当地需要和使用条件,避免草率分配而闲置无用,最后被拆零件卖钱喝酒的现象重演;对救济对象有明确的条件界定和严谨的认定程序,堵塞瞒报收入夸大灾情坐等救济的漏洞;实施“以奖代补”,如奖励勤劳致富的先进

15、典型和对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给予补贴的,在秋季验收后进行,切实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2、完善文化扶持模式。对文化建设的“钓鱼项目”应“量水投鱼”,根据工程结算和使用情况按比例资助,严禁挪做它用;建立支农文化设施“生”“养”并重和协调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是成立由宣传部和文化局牵头的联合领导组织,协调社会力量的文化支农活动;二是在省、地市和县区文化领导机构内设农村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基金会,统一管理和配置区域支农物资和资金,以保证农村文化事业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3、进一步实施家电惠农政策。优惠少数民族农民买计算机和电视机等要“双管齐下”:一是把最高限价提高到5,500千

16、元,将财政补贴从13%提高到18%2;二是降低电费和减免有关设施使用费。让更多农民享受科技成果,不仅能激励农民获取信息的动机和能力,而且将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4.2强化政府责任,破解信息服务与农民的隔阂。少数民族地区获取信息不多等的主要症结,是信息服务短缺和农民的经济、文化隔阂。普遍的信息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因而政府尤其县区政府,必须加强对区域现有涉农信息服务组织的管理和调控。目前重点工作有两项,一是统一领导和规划:明确各信息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努力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和层次;对各信息组织合理分工,由政府信息部门承担技术推广及查询工作,由信息机构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