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94536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儒家伦理与师生关系摘要:自古至今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不仅强调“等级秩序”,还强调“仁爱忠孝”,反映在师生关系上是既强调“师道尊严”,又重视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此,儒家师生之间营造的是一种“有序”而“和谐”、“仁爱”而“忠孝”、“表率”与“效仿”的关系,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来维持这种关系。关键词:儒家伦理;师生关系;师道尊严;为人师表一、“有序”与“和谐”的关系礼乐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思想。“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是自然和宇宙法则的反映。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并且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荀子认为“礼”是最大的法则,“礼

2、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的外在形式是有“序”的等级制度,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上下区分的关系。孔子教弟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为“乐”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民关系和睦、步调一致、欣喜欢爱、相亲相敬。“礼”的本质是“序”,意味着等级、秩序;“乐”的本质是“和”,意味着和合、和谐。所以,“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前提,孔门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尊师重道、“和谐”而“有序”的关系。荀子认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将师与天、地

3、、父并列,将尊师重道同国运兴衰联系起来,赋予了教师权威的地位。在汉代,尊师之风极盛,“君子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非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教师具有极高的权威是因为教师是礼的化身,“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同时教师还是“道”的代表,学记把师生礼仪列为“大学之教”的第一课:“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因此尊师重道赋予了教师权威和地位,但是教师权威不代表教师专制,孔子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仁爱关系。孔子常常以礼乐教之、以礼乐践之,而学生则表现为“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礼秩乐和的关系。例如韩愈说: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儒家礼秩乐和的理想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是怎样展现的呢?论语公西华侍坐讲述的就是孔子通过教学了解弟子们的志向,从而表达自己以礼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治国理想。所以,“礼”与“乐”是培养理想人格、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健全美好社会的有效手段。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儒家伦理思想中体现的“有序”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总之,儒家伦理思想反映的师生关系是尊师重道的,也是和谐有序的。在儒家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权威并非专制的,因为儒家更关注师生间和谐、融洽、亲情般的关系。这种和谐

5、、融洽和亲情是以“礼”作为保证,通过“乐”去实现,并要求教师以“仁爱”的精神、学生以“忠孝”的美德去经营。二、“仁爱”与“忠孝”的关系在儒家看来,教师不仅有权威,而且更像是慈祥的父亲。在儒家的眼里师生关系就如同亲人关系。“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师如父”这种亲人般的师生关系使中国历代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感恩戴德、终生忠孝、服三年心丧。那么,儒家文化里的这种浓浓亲情、师生之爱由何而来呢?儒家除了建立“礼”、“乐”的社会秩序外,更提倡以“仁”、“爱”的道德精神来维系社会秩序的和谐。“仁”指人与人要互相爱护,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道德准则。孔子主张从“亲亲”出发,由亲近敬爱自己的父母亲人,

6、推广到爱众人,即所谓“泛爱众,而亲仁”。儒家认为,“仁”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实现“大道之行”,实现天下人的相互仁爱,也就是“让世界充满爱”。因此,儒家师生之间便形成了以“仁”释“爱”、以“爱”释“仁”的亲情般的师生关系,通过实际行动赋予“仁”深刻的内涵。“仁”在“礼”和“乐”之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因此师者首先要“仁”,要“爱人”。具体在师生关系上,“仁爱”表现在“智者知人”、“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种爱表现在:第一是“博爱”。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这是师爱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博爱。他把师爱普及于每一个学生,所收学生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智愚。孔子还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

7、视、不偏爱,就是自己的儿子孔鲤也不例外。第二是“无隐无私”、“诲人不倦”。“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从这里可知,孔子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都教给自己的学生。第三是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孔子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与品德,也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当闵子毒、子路、冉有、子贡表现出色时,孔子感到由衷的高兴;原宪家境不好,他常常送些生活物品给他;冉伯牛病危,孔子前去探望,痛心地拉着他的手说:“亡之,命也夫”;颜渊、子路死了,他非常悲痛连呼:“天丧予”。这种爱与爱的传递、情与情的交融,体现了儒家教师的“仁爱”精神,铸就了师生间的

8、深厚的情谊。爱,首先应该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与情产生共鸣。孔子热爱学生,也赢得了学生对他发自内心的敬爱和忠孝。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想,孔子不畏艰难去各国游说,而孔子的弟子们誓死追随并拥护老师的理想,哪怕是在山穷水尽、绝粮七日那样艰难的时刻都不离不弃。在孔子彷徨的时候,弟子颜回安慰老师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再如孔子一生孜孜以求,有人却低毁讥弄,“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不容别人诋毁老师,辩驳道:“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无论出游

9、在外还是为政在内,孔门师生之间的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孔子的弟子们尊敬、爱戴老师,就像孝子对待父亲一样,孔子自己都感慨颜回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孔子死后,弟子们都服孝三年。三年之后,相向而哭告别归去,但子贡仍觉不够,他在夫子墓前搭茅庐相守,六年乃去。一幕幕场景,构成了一幅幅师生情谊的感人画卷,反映了孔门师生间真挚的情谊。可见,儒家是以“仁爱”来解释和维护社会的和谐,也以仁爱精神来处理师生间的关系。儒家的师生就是这样,数千年始终都在传承“仁爱”与“忠孝”的、情谊融融的师生关系。显然,不管任何时代,“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三、“表率

10、”与“效仿”的关系“师者,人之模范也”。儒家一向推崇和铸塑传统教师美好的师表形象,并强调教师要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以智服人。儒家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表率和学生敬慕的关系,又是教师榜样和学生效仿的关系。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且把“成人”、“做人”看作是道德教育的宗旨。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实际上就是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典范,可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此,教师要注重“道”的内化和“礼”的践行,这在客观上强调了教师以身立教、正人正己的垂范和表率作用。儒家认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仁”的品质。孔子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儒”和“小人儒”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师,

11、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有“君子儒”的品质,就是说应该做道德品质好、胸怀宽广的教师。孔子还认为教师应该“忧道不忧贫”,崇尚道德而非物欲的价值观念反映的是儒家文化追求真理、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传统教师形成了清廉守节、敬业奉献的人格。荀子也认为教师应该具备“耆艾而信”的品质以及“以善先人”的精神。儒家主张教师理应博学、多才多能。孔子主张“君子博学于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他自许学而不厌并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入太庙,每事问”,走到哪里就学到哪里,真正做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儒家认为教师必须有为人师表的品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12、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孔子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都会先努力做到。比如孔子要求学生要虚心好学,他自己先“学而不厌”,竟然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孟子也说:“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又说“其身正天下归之”,还说“教者必以正”。子贡称赞孔子为人师表的特点为“正身以侯”,而荀子颂扬孔子的教书育人是“早正以待”,提出为人师者要“以善先人”、“以身为正仪”。荀子特别强调教师自身的修养,说:“君子洁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为人表率。孔子和孟子注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教育方

13、式使传统教师发挥着充分的榜样作用,焕发出巨大的人格魅力。还值得一提的是,儒家先哲们对教育事业具有非常高的热情。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通过亲自参与教育实践来体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伟大热情。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是他热爱并忠诚教育事业的肺腑之言,体现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而孟子则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大乐趣,终身乐此不疲,充分显示了他为教育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因为孔孟两位圣人以这样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才创造出了不朽的教育功绩。教师唯其如此,才具有权威和发言权,才能获得“师范”的美誉,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更重要的是,唯其如此,才能“不令而行”,堪为人师

14、。综上所述,儒家认为教师应该是有权威的,师生间的角色、身份、职责、作用是不相同的。按儒家的解释,“教师的权威”是通过教师的“高尚道德”和“博学多才”赢得的,并非是“天赋神权”;按马克思韦伯的权威理论说就是“理性的权威”。儒家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通过师生间的“挚爱”和“亲情”获得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从而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惟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several group number, t

15、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